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教育

2016-11-30吴舒静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抗战时期

吴舒静

【摘要】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临汾地区作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文化教育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临汾抗战时期的教育是在与日寇和顽伪势力的殊死斗争中,形成、发展、壮大起来的,它是整个山西抗战教育的缩影,本文从临汾地区开展的抗战教育切入,说明临汾的抗战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进而说明,这一教育实践不仅对临汾的抗战产生积极地影响,而且对全省乃至全国,对以后的解放战争和国家建设同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抗战时期 文化教育 临汾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27-02

一、引言

抗战教育是抗战时期宣传抗战文化最直接、最广泛的途径,为此,中国共产党推行了抗战文化教育,一方面揭露奴化教育的本质,抵制日本的文化侵略;另一方面唤醒和动员民众的抗日热情为抗战服务。关于抗战时期教育的著作、论文很多。但是专门研究晋东南地区尤其是临汾地区的论文还很少,以此为着重点,笔者欲重点探求临汾地区的文化教育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作用。

二、临汾地区开展的学校教育

1937年11月,日军攻破太原,流亡学生、难民蜂拥而到临汾,学校瘫痪,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民教育运动在临汾境内普遍展开。抗战教育大体上可分为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两大部分,教育涉及全社会各阶层人员,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临汾的抗战教育有效地为抗战救亡和根据地建设输送着优秀人才。

1.群众教育

(1)学校教育

1)小学教育

首先,是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小学教育。

临汾失守后,在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领导下,按照山西省《关于战时民族革命教育方针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兴办起一批民族革命小学。这些学校按战时体制办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其次,是在日伪统治区开展的小学教育。

在日伪统治区,日伪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建立了新民小学。日伪统治薄弱的边远乡村虽都挂新民小学的牌子,实际却进行抗日救亡教育。

最后,是在阎锡山统治区、边缘区、开展的小学教育。

在边缘区、交错区受战事影响,学校不能开设,或虽设有学校但不能坚持正常上课。这时一些私塾又应时而起,往往一个教师带三五个或十来八个孩子,缺课本,就教《三字经》、《千字文》一类书,以识字、写字为主。

临汾地区的小学教育,对整个抗战教育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使他们充分的认清了日军、伪军的邪恶面目,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

2)中学教育

抗战爆发,临汾中学校几乎全部停办。1940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布的《中学暂行办法》规定,“中学教育在性质上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学教育、干部准备教育,其任务是培养青年树立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念,建立新中国。”

首先在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陆续创办了一批新型中学,学校实行军事管理,学习课程以抗日救亡为内容,执行三大任务,即教学任务、生产任务和抗战任务。在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普遍开设政治常识课,通过歌颂民族英雄、抗日将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在晋西南的阎政权管区,创办了六所联合中学和进山中学、克难中学等10所普通中学,收容平津、太原及交通沿线流落晋西的学生,这些学校的创办,同样为抗战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3)高等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有几所高等学校在本区办学或创建。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临汾的民族革命大学。

1938年1月20日阎锡山在临汾土门镇创建了民族革命大学。“民大”设有军事系、政治系和民运系三个系,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在民大授课的名师,都是自由发挥各讲其所长。学校还聘请一些共产党人或进步人士就民族革命理论和政治时事进行“巡讲”。

通过高校的教育,锻炼和培养了中国最富于战斗热情的广大青年团体,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广大学生积极加入战斗序列,充实了抗战的力量。同时,对深入发展教育,积累高校教育经验也具有重大作用。

(2)成人社会教育

抗战开始后,民族革命室、冬学、技术训练班、读报组、黑板报、屋顶广播、宣传队、业余剧团、民众教育馆、民间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开展使临汾的社会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其中冬学这一形式在整个成人社会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冬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种群众教育机构。每当冬闲时节,全村无论老幼,无论男女,都到冬学来学习。除了冬学,各种农民夜校、识字班、培训班也如雨后的春笋纷纷出现,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增长了人民的见识,取得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共产党在困难时期改造群众传统文化进行的一次成功尝试。

三、临汾地区开展的干部教育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领导全国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需要许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因此,培养提高广大干部,是党的战斗任务。” 但现实情况却是,这些人多半是工农出身,文化水平一般较低,有不少甚至是半文盲文盲。为此,开展干部教育,是亟需解决的任务。

1.干部学校教育

其一,建立民族革命高小、小学

抗战时期,临汾境内新建的民族高小、小学承担着培养抗日干部的重任。这类学校校址不固定,实行新学制、新课程,除学习语文、数学外,增加了政治、时事、军事等内容,一般3个月到半年结业。学员们即学即用,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到乡间地头,向群众宣传。

其二,创办八路军总部学兵大队

太原沦陷后,流亡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云集临汾。1937年11月上旬,八路军学兵大队在临汾市尧都区刘村镇开学了,课程分政治、军事两类。教员由党内一些领导同志担任。学兵大队没有固定的学习期限,成熟一批,输送一批。endprint

此外,民族革命大学、抗日政府开设的各种培训班等也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在职干部教育

1942年2月,中共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又应该是第一位的。”基于此,临汾地区开展了在职干部教育的工作。

1937年八路军学兵队、随营学校、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吸收全国各地爱国青年五千人,经过短期培训,输送抗日前线,或抗日地方政权。

干部教育及时地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干部,“使他们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法宝和主要因素。”

四、开展抗战教育的意义

以临汾地区为代表的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通过党的领导和群众的配合,抗战教育由小到大,由浅到深得到了全面发展,开创了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方式多样,适合战时环境的教学方式,在社会教育方面也是如此。这种文化教育,沉重的打击了敌人实施的奴化教育,教育了人民,为抗日战争在山西乃至中国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得广大教师、学生在抗战教育中得到了锻炼;大批干部在抗战教育中得到培养和提升;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抗战教育中觉醒;推动教育事业在战争年代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抗战教育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临汾文史资料》第2-8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临汾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3]刘宏煊著:《崇教育以培国本—毛泽东的教育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靳宏斌著:《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5]李东福、宋玉岫、杨进发主编:《山西教育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王永斌、刘铭、赵俊杰编选:《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许司钧 主编:《临汾市教育志1671—1987》,山西省临汾市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组 山西省临汾市档案馆,1989年11月版.

[8]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于述胜著:《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民国时期1919年—1949年)第7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抗战时期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析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抗战时期贵州的出版业探究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抗战时期桂林音乐团体简介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