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创新路径探讨①
2016-11-30张超
张超
(内蒙古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路径探讨①
张超
(内蒙古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普及“全面健身”,高校体育教育又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该文从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创新进行了多层次的阐释,指导性较强。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育 高等教育 体育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
1 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创新
1.1 “以人为本”理念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把参与体育教育活动的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和社会都需要教育的主体。高校体育教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个体”人的发展需要。高校体育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第二,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是作为“个体”的,是有生命的人,人的心理、生理发展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高校体育教师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规律;第三,人的个性必须得到充分发展,这既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第四,高校体育教育要为大学生服务,要在教育过程中尊重他们的切身实际与教育选择权。
1.2 “健康第一”理念
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这是体育运动的最主要功能,也是最直接的功能。相比较中学生活,大学生拥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下,大学生长期沉溺与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却对体育运动重视度不高,进而使自身的体质情况每况愈下。为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基本内涵有两方面: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首要目标。如果一个学生参加完一段时间的体育课程,身体素质没有增强,反而大不如以前,这就说明该教育过程是完全无效的;二是体育教师要向大学生积极宣传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健身功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进而以健康的体魄开展大学生活。
1.3 坚持“和谐教育”理念
近几年来,“和谐”一词在社会各个领域广为出现,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等,在不同的词语中,“和谐”一词的内涵不断被人们深化与拓展。对于高校体育教育而言,我们同样也要坚持“和谐教育”理念,这里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量、实际的体育教学水平、个人的文化修养等,直接关系到体育教育活动的最终成效。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构建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从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从高高在上的教师角色,转变成为与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二是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在一所高校,担任体育教育任务的不只有一个教师,不同的体育教师之间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教学能力;三是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体育运动有较强的竞技性与对抗性,肢体接触在所难免,体育教师要学习熟练的人际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队友关系,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1.4 坚持“人性教育”理念
这里所讲的“人性教育”,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情感教育”。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往往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包括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运动损伤和精神压力经常伴随在学生身边。针对于此,体育教师应坚持“人性教育”理念,在严格训练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过程中,用亲切、关怀、激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度过训练的难关。同时,对于身体素质先天条件不足的学生,体育教师更应当对其保持高度的关注,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另外,由于高校(这里指普通全日制高校,不包括体育院校)体育课程在高校全部教育课程安排中所占的课时较少,学生一星期也上不了几节体育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当结束体育课程后便很少参与体育运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与学生做朋友,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互动,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情感状态,从而为全面开展体育教育提供良好氛围。
2 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创新
2.1 要保持科学性与规范性,及时修正、增加最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体育教材是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实现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创新,就是要求高校在体育教材研发、设计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科学性是高校体育教材研发、设计的首要标准。体育运动是一项综合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人文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学科,教材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系统性与有序性是要求体育教材在大纲(目录)设计、重点与难点设计、问题设计等方面既要讲究内容的难度从浅入深,又要讲究内容尽量详细、全面。
2.2 要针对全体学生,并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高校体育教育内容面对的是全体大学生,虽然有不同年级的
差异,但具体到同一堂体育课,其教育内容是呈现给所有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的。就目前来看,我国部分高校过分重视人才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优秀体育人才,就当作宝贝来看待,所讲的内容都为这些人才“量身定制”。但是,人才毕竟在全体学生中占少数,只关注人才发展,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权益,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这也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内容要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身体发展,体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基础性,又要关注体育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体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性。
3 高校体育教育方法创新
3.1 讲解法与示范法
讲解法与示范法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一是重理论讲解;二是重技能动作实践。在新时期,这两种教学方法依然重要,这是体育教师应用其他教育方法的基础。这两种教育方法若不能正确、熟练掌握,其他教育方法势必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3.2 交流对比法
这里所讲的交流对比法,即体育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通过对不同学生学习活动的纵向、横向对比,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交流对比法,一是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集体交流,对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竞赛活动对比对阵双方的实践能力。
3.3 心理教学法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不仅需要身体方面的努力,还需要精神方面的努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的学生在体育训练与比赛时,经常出现自卑、胆怯、紧张的情绪;还有的学生经常出现傲慢、暴躁的情绪。针对于此,体育教师要从心理层面关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以爱心、恒心帮助学生奏出心理误区。
参考文献
[1]孔祥.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5 (27):176.
[2]王擎宇.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提升[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84-86.
[3]徐成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与重构[J].问题用品与科技,2015(20):121.
[4]陈永红.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育的相关思考[J].时代教育,2016(1):200.
[5]唐磊.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7):3.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b)-0088-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1.088
作者简介:①张超(1983,7—),男,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为内蒙古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