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源性糖尿病26例临床观察

2016-11-29石燕萍阎玲韩俊阁

中医药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柴胡肝病肝功能

石燕萍,阎玲,韩俊阁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400)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源性糖尿病26例临床观察

石燕萍,阎玲,韩俊阁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4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5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26例。两者患者均应用保肝药物,同时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柴胡解毒汤合消渴方加减。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血糖改善程度及糖尿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肝功能,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肝源性糖尿病;柴胡解毒汤;消渴方

肝源性糖尿病(HD)是由慢性肝病发展而来,因肝实质受损而导致的糖尿病。流行病学显示,慢性肝病患者中约80%出现糖耐量异常,而其中约30%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1]。但迄今为止,国际糖尿病学专业组织尚未将这种由慢性肝病所引起的糖尿病作为特殊类型糖尿病而单独列入到指南中[2];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空腹和葡萄糖负荷后血浆胰岛素明显升高,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特征[3],这与1型糖尿病所不同;而与2型糖尿病比较,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原发性2型糖尿病,且各阶段胰岛素及C肽分泌水平却又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就临床治疗而言,肝源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且胰岛素治疗效果较好[4]。现仍将其归属于2型糖尿病范围。我国是肝炎大国,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但关于肝源性糖尿病的诊疗,目前尚无明确指南。根据其发病机理,现临床治疗以原发性肝病治疗保肝降酶为主,同时辅以降糖,而降糖治疗中胰岛素的应用,在此类患者中存在更高的低血糖风险,即使口服西药,也有很大加重肝损伤的风险,故中药在其治疗中存在更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应提高对西医检测指标的认识,充分发挥中医辨证特色,从而缓解症状、减少肝损害、个体化治疗的优势,进一步发掘诊治肝源性糖尿病的方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5~70岁;治疗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27~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线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应符合下列条件[5]:1)有肝功能损伤的明确临床表现;2)在糖尿病发生之前有明确的肝病病史,糖尿病可与肝病同时发生;3)既往无糖尿病家族史及糖尿病病史,糖尿病症状轻或无;4)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显示: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C肽正常或下降,C肽与胰岛素的比值明显减少;6)血糖和糖耐量的变化(好转或恶化)与肝功能具有明确相关性;7)排除原发性糖尿病,以及内分泌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

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对于“胁痛”“消渴”中的诊断原则。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保肝药物,同时对症治疗,如有腹水者,可利用利尿剂等治疗,早晚2次皮下注射应用优泌林30R(苏州礼来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组2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柴胡解毒汤合消渴方加减治疗。方药如下:柴胡10 g,黄芩10 g,白芍10 g,黄连3 g,郁金10 g,木香5 g,清半夏9 g,甘草6 g,夏枯草10 g,茵陈蒿10 g,葛根10 g,五味子10 g,山药10 g,黄芪20 g,生地黄10 g,天花粉10 g。胁痛腹胀者加佛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大便溏软、口渴不欲者加炒白术,小便赤涩者加淡竹叶、灯心草。水煎日1剂,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HBV-DNA、肝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值(2 hPG),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其中肝功能包括: 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

1.5 疗效判定疗效[6]

1)监测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分别达到4.1~7.0 mmol/L和4.4~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符合糖尿病控制标准。2)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分别控制在40 U/L、40 U/L、25 mol/L以下,ALB达到35 g/L,则达到肝功能恢复标准。

显效:肝功能恢复,糖尿病控制达标;有效:肝功能及糖尿病控制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性好转;无效:肝功能及糖尿病控制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3个月后患者糖尿病控制率比较

治疗3个月后患者糖尿病控制率比较,治疗组患者糖尿病控制率为76.9%,高于对照组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3个月后患者糖尿病控制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FPG及2 hPG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血糖各项指标大体一致;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糖情况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糖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FPG及2 hPG水平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不良发应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慢性肝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肝病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几率,而血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功能的水平,二者呈相辅相成的关系[7]。中医药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具有一定优势。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源性糖尿病肝功能及血糖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肝源性糖尿病属于中医学“胁痛”“黄疸”“鼓胀”“瘕”“虚劳”等病的范畴,其病因重在湿热内毒蕴结,气血津液亏虚,肝胆气机不调,瘀血内结阻络。胰岛素治疗在肝源性糖尿病中存在更高的低血糖风险,且口服西药尚能加重肝损害,而中药治疗具有自身优势。根据中医理论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柴胡解毒汤合消渴方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疗效显著。柴胡解毒汤是刘渡舟刘老治疗肝病的名方,以清热利湿、疏郁解毒为功效。消渴方出自《丹溪心法》,以益气清热生津为功效。因早期肝病患者多有湿热内蕴之象,我们认为热毒湿浊乃是导致肝源性糖尿病形成的主要病因,热毒湿浊久羁肝胆,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湿热内蕴是始动因素,正气虚损、气机不调是中间环节,瘀血内结是最终产物。湿浊为阴邪,易伤阳气,热毒为阳邪,易损阴津,日久必然导致气血阴阳虚损。柴胡解毒汤合消渴方治疗肝源性糖尿病,根据扶正祛邪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生津,清热祛湿解毒为大法,兼活血化瘀、调理气机等治疗方法,组成有效验方,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因此,柴胡解毒汤合消渴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病所致肝源性糖尿病,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肝功能,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刘百坤,宋飞,张为众.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4):2463-2465.

[2] 项坤三.特殊类型糖尿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96-198.

[3] Kadowaki T,Yamauch T,Kubota N,et a1.Adiponectin and adiponeetin receptors in insulin resistance.diabetes,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J].J Clin Invest,2006,116:1784-1792.

[4] 姜春燕,李敏.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征分析[J].肝脏,2009,14(3):177-180.

[5] 姜丽萍,赵金满.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6):50.

[6] 于明霞,尹威民,李迎今,等.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现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27(7):779-782.

[7] 蔡晓渡,陆伦根.糖尿病与肝硬化相互影响[J].肝脏,2010,15(2):137-139.

石燕萍(1973-),女,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

2016-02-18

R285.6

B

1002-2406(2016)05-0091-02

修回日期:2016-03-02

猜你喜欢

柴胡肝病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