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对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依从性的改善作用

2016-11-2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抗凝

宋 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150



品管圈对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依从性的改善作用

宋 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150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依从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通过选定主题,确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并根据原因制定计划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结果 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疾病认识缺陷及药物不良反应缺陷从圈活动之前的51.47%下降为圈活动之后的10.29%(P<0.05),神经内科院外口服抗凝药的治疗依从性从35.29%提高至圈活动后的76.47%(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管理能力。

品管圈;缺血性脑卒中;院外;口服药物;依从性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以中老年人多见的脑血管病,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左右[1],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备受学者关注[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需长期应用药物进行预防,但大部分患者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如何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复发率进一步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避免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更大的负担显得极为迫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品管石川磬博士发起的,采取发动同一场所的员工自动的以小组的形式组合,运用品管的方法促进活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做到重视人的因素,调动去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积极性,从而有序、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进行研究,为促进患者的规律用药,降低复发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05—2014-06在我科住院的经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31~79岁,平均(60.12±6.65)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2)经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脑卒中。(3)首次发病,或虽有卒中史但未留有肢体功能障碍等。(4)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品管圈。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所有圈内人员均来自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按照自发报名、自愿参加的原则,设立圈长1名,圈员6名,督导员2名。

1.2.2选定主题及活动计划拟定: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圈员根据工作经验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归纳总结后列出备选题目,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重要性、 圈能力等综合评价,确定本次活动主题—改善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依从性,并确定圈名为“健康圈”。根据主题内容制定活动计划书,确定具体每个步骤实施的时间及相应的分工和责任人。

1.2.3 现实把握及分析:查阅2013-05—2014-06脑梗死出院患者68例随访信息,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患者出院后对口服抗凝药的依从性及未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的原因。主要内容:①遵医嘱服药情况: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为完全依从,患者依从性好;患者不定时不定量服药、不定时服药、不定量服药为部分依从;自服其他药物、不服药为完全不依从,部分依从及完全不依从为依从性缺陷。②未遵医嘱服药原因:疾病认识不充分,自身不重视,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经济负担,心理抵触及药物不良反应等。依从性好24例,依从率35.29%,依从性缺陷44例,依从率64.71%。根据依从缺陷原因统计表(见表1),得出疾病认识不充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累积百分比占依从缺陷的80%。依据柏拉图80/20法则,此原因应作为此次品管圈的重点内容。

表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从缺陷原因 [n(%)]

1.2.4 目标设定:根据圈员的年资、学历及改善能力,通过评估,得到我们的圈能力为75分,根据公式设定目标值。目标一(疾病认识不充分):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5-(25×56.82%×75%)≈14;目标二(药物不良反应)=10-(10×79.54%×75%)≈4,拟定我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院外口服抗凝药物依从缺陷的疾病认识不充分从25例降为14例,药物不良反应从10例降为4例。

1.2.5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经过要因分析,针对要因尽可能多的提出对策,按照可行性、经济性、效应性等各种因素作出综合评价,拟定改善的实施方案:①改善患者方面的原因:加强对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宣教:责任护士对患者实行“一对一”的脑卒中知识宣教,强调疾病的危险性及预后;向患者发放《脑卒中预防教育手册》;每月科室举行脑卒中知识讲座2次,积极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并发放《脑卒中家庭护理联系卡》,随时可向科室就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并每周由责任护士行电话随访,询问用药情况,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②改善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圈长及时对圈内人员进行培训,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并落实;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提高,做到语言简单,表达清晰,态度诚恳;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提高,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强圈内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做到业务精熟、宣教得体规范。③改善药物方面原因:针对脑卒中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宣教,认识药物与疾病预防见关系;医护人员合理规范的使用抗凝药物;密切关注服药过程中的不良情况并及时处理;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并及时调整剂量。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对受试者实施电话或面谈的方式收集收集资料,经过此次圈活动,仍有5例对疾病认识不充分,2例发生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认识依从缺陷从圈活动之前的36.76%降为圈活动之后的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药物不良反应依从缺陷从圈活动之前的14.71%降为圈活动之后的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者依从缺陷率从圈活动之前的51.47%(35/68)下降为圈活动之后的10.29%(7/68)。品管圈活动前的治疗依从性为35.29%提高至活动后的治疗依从性为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疾病认识不充分的目标达成率=(改善前25-改善后5)/(目标值15-改进前25)×100%=200%,进步率=(改进后-改进前)/目标值×100%=133%,物不良反应的标达成率=(改善前10-改善后2)/(目标值4-改进前10)×100%=166%,进步率=(改进后2-改进前10)/目标值4×100%=200%。见表5。

表2 活动前后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的依从缺陷率(目标一) [n(%)]

表3 活动前后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的依从缺陷率(目标二) [n(%)]

表4 活动前后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 [n(%)]

表5 依从缺陷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 [n(%)]

2.2 无形成果 全体圈员对品管圈的的认识及开展品管圈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另外对于圈员的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责任感、发掘与解决问题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预后极差,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常易复发,需长期应用药物进行预防,然而不规则用药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如何改善患者对疾病治疗及预防的依从性,提高对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复发的做有效方法[4-6]。品管圈活动是1962年日本石川磬博士所创,及发动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强调全员参与,自我启发,相互启发去解决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7-9]。

本研究调查统计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服用抗凝药物的依从性低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对疾病认识不充分,药物不良反应依从性差,家庭经济及随访等,将品管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能有效促进患者规律用药,根据柏拉图20/80原则,自身对疾病的认识不充分及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据患者具体的依从缺陷,从患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以及药物方面的原因等三个方面综合在一起,对患者实施三位一体的管理,本研究发现品管圈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疾病认识不充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依从缺陷,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依从缺陷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别对2组目标情况实施进行统计,发现目标达成率均高于150%,表明设定目标值时缺乏信心,疾病认识不充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服药依从缺陷贡献较大,减少此两种依从缺陷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另外,品管圈能吸引全体医护人员的加入,在圈内,圈员各抒己见,对活动主题献言献策,充分的发挥其创造力,增强圈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及提高其凝聚力,增强其工作的依从性,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及自身的提高。

综上可知,品管圈能有效的改善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增强治疗的信心及恒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Jiang B,Wang WZ,Chen H,et al.Incidence and trends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China: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cities[J].Stroke,2006,37(1):63-68.

[2] Sacco RL,Shi T,Zamanillo MC,et al.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nd recurrence after hospitalized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urban community: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roke Study[J].Neurology,1994,44(4):626-634.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 013-4 017.

[4] Sacco RL,Foulkes MA,Mohr JP,et al.Determinants of early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The Stroke Data Bank[J].Stroke,1989,20(8):983-989.

[5] Uchiyama S,Yamazaki M,Iwata M.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in cerebral infarction[J].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2002,91(Supp1):77-83.

[6] 苏微微,易兴阳,池丽芬,等.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 339-3 341.

[7] 王寒凝,汪娅,张柯,等.降低儿童中心静脉导管敷贴计划外更换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5,22(8):17-19.

[8] 吴少丽,叶燕芬,王海英,等.降低肾内科病人跌倒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5,22(8):22-25.

[9] 胡敏,汤淑敏,常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优化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5,22(7):19-22.

(收稿2016-03-22)

R743.3

A

1673-5110(2016)21-0041-03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抗凝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