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

2016-11-29殷生斗李本洲赵丽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3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管理体系

◎殷生斗 李本洲 赵丽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

◎殷生斗 李本洲 赵丽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校企合作进行实施管理体系建设的优势,重点介绍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机制。

知识管理即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迁。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建设本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企业自建知识管理体系可以为自身发展带来诸多益处,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却存在诸多的阻力和障碍,同时还会增加企业管理环节并增加管理成本。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其学科建设往往与本行业相关企业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且与相关企业建立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与企业共同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环节,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同时也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知识积累和学科建设,达到优势互补,双赢的目的。

校企合作模式下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原则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知识管理体系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体系的建设能够服务于企业战略,能够对战略的实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以企业和员工需求为主线。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以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为主线,即体系的建设要定期通过各种形式征询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内部员工的需求,知识管理的一切工作以满足上述需求为出发点,即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发展动力,帮助企业形成其核心竞争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员工获得所需知识,能够助力企业知识员工的养成,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

促进企业内知识分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以促进企业内部知识分享为目的,即通过技术要素、文化要素和管理要素的建设,促进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换,削减知识分享的障碍,使企业的智力资源形成企业“云”。在知识充分共享的基础上,使企业获得创新的动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实效性原则。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取得实效为基本原则,即要定期对体系建设进行绩效评价,避免体系建设的部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原则还体现在该体系的建立要着眼于将企业内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知识真正成为能够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的“知本”。

硬制度和软激励结合的原则。知识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但要制定不同的制度管理上述两种知识。对于企业核心的知识资源,以及已经显性化的知识资源,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对于隐性化程度较高的知识资源,则需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以及营造适宜的文化氛围促进其分享并显性化。

稳健性和持续改进的原则。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去看待此项工作,细致谋划,稳步推进,避免短视行为。体系建设工作遵循“PDCA”原则,即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持续改进。

校企合作模式下知识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设计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和持续运营的实际需求,研究并设计校企合作模式下知识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如下。

其中知识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知识管理最高机构,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企业高级专家组成。

知识管理中心是知识管理具体实施机构,在知识管理委员会授权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知识管理中心设在企业相对应的高等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下知识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对显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主要通过行政制度进行管理,并严格考核。显性知识管理包括对战略级知识的管理、对专业级知识的管理以及基础级知识的管理。

对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管理主要通过激励机制推动,同时配套以相应的隐性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建设与之适应的知识管理文化。隐性知识管理的工具主要是专家网络、实践社区、爱问和知识百科。此外要积极在工作中推行头脑风暴、焦点小组会议、事后回顾(AAR),以及技术研讨会和交流会等等,为隐性知识的转化营造良好的“场”。

专家的参与机制。在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企业知识地图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专家的参与。企业专业级知识的框架和内容需要相关领域专家定期协助审查等。

知识审计机制。由知识管理中心定期对企业知识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审计的方式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主,审计的要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的工作是否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知识管理的制度和相应机制是否合理有效;企业内部显性知识是否形成完整体系并易于被获取;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化水平是否得到提升;企业内部分享知识的氛围是否有所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等。

需求导向机制。知识管理工作要使用以企业和企业员工的需求为导向。具体实施的方法是定期采取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法,征求企业内部的需求以及员工对知识管理的建议或意见,并根据上述需求和意见对知识管理工作进行完善。特别是专业级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管理,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工作和学习的需求。

知识保密机制。要充分做好企业知识资产的保护工作,对于那些企业核心知识和保密知识,可以暂不纳入知识库,只保存其名称和简介以用于检索。员工通过检索查找到相应的涉密知识,可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一定手续获取该知识。

知识的可追溯性机制。为了保障知识所有者的权益,同时保证知识来源的可追溯性,要对知识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标签化,即标明其权属或来源。

(作者单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Z151026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