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政策下彝族手工刺绣发展前景

2016-11-29郑倩倩周发玉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3期
关键词:刺绣彝族手工

◎郑倩倩 周发玉

新经济政策下彝族手工刺绣发展前景

◎郑倩倩 周发玉

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远,在时代的变迁中越来越丰富多彩,并形成各自独特的地域特色。随着当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传统的民间文化遭到强烈的冲击,但是刺绣依然被许多人喜爱。彝族刺绣是中国刺绣工艺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本文从走访探寻峨边及西昌地区的彝族刺绣,了解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刺绣在当代服饰与刺绣的关系探讨了其在新经济政策下发展的可能以及是否对地区经济有所影响。经过分析,刺绣文化自丝绸传入西方被注入新鲜血液以来,拥有新的市场,而近年来国家对扶持个体经济产业做出的政策改革给手工刺绣产业的发展带来优势,并对地方经济带来正面影响。

研究意义

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平稳的上升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于是普遍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美也有了更独特的视角,尤其是对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新。这种具有独特魅力并在历史长流中得到延续传承的文化逐渐成为一种美的追求潮流元素,刺绣也深受追捧。在国家政策改革的背景下,许多现代化产业,例如彝族刺绣手工业发展受益颇多,彝族手工刺绣将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以彝族刺绣为装饰元素并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创新也将给彝族地区经济带来一条发展链,同时可以使中国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除此之外,在供给侧的农村现代化政策下,彝族手工刺绣产业不仅以其自身独特的区域性带动地区文化交流,帮助部分彝族妇女解决就业问题以提高彝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民生发展。同时,在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民族特色刺绣也会有所推广与宣传,反过来也将会以其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带动旅游业发展。

彝族刺绣的历史渊源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其于虞舜创建,根据出土的考古遗物推断其延续至上周。原始的刺绣用于装饰衣服,而刺绣的种类依据地位尊卑性而定,有政治辅助工具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扩充到服饰装饰物,并持续盛行,它是中国精巧、绚丽的艺术,古人的巧慧,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地广人袤的中国,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人文地理环境存在着绝对的差异性,于是在各个地域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刺绣品种、刺绣风格和工艺,。彝族刺绣起源于三国以前,其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距今已有约1700年历史,其不仅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同时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上具有深远意义,在彝族服饰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彝族手工刺绣的特点

依据彝族服装的特点,彝族刺绣的主色主要选用茶花红、梅红、紫红、粉红和大红、绿、黄等颜色。其刺绣花样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具像的动物、植物、山水、天象;二是寓意吉祥、繁育性的;三是抽象的,图案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圆形、弧形等。具像直接取材于实物,纹饰有鸡关、羊角、叶状、波浪、齿状等几类;寓意的有日月、彩虹和一些有吉利象征的变形怪兽等。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尚,对和谐自由的向往以及美好生活的憧憬。彝族刺绣主要手法主要为三种,一是挑花:根据衣料布面的经纬线,用斜针、十字针挑绣花纹;二是贴花:将有色布按需要剪成长条,贴上锁边,另用有色布先剪成连续花边图案,贴在衣面后沿边挑锁;三是锁花:又叫“锁边绣”,一般用于袖口、裤脚,特别是妇女顶帕的边沿,用锁挑成犬牙或其他形状;四是盘花:选好有色布料,裁成细条,缝成灯芯状“瓣料”(彝语称“吉惹”),在所绣之处盘结成花样,囤针固定,有较强的立体感。有明显的特色体现。

彝族刺绣发展基本现状及分析

彝族刺绣花样纷繁、花色美丽,有着浓郁的地方性特色。但是在峨边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当代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民间文化遭到强烈冲击,外出务工、旅游经济发展、外来人口的迁入,导致城市的文化逐渐渗入本土文化并逐渐将其同化,因此大多数人不得不随着文化的变更,改变自己的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在当地以彝族服饰着装的人占少数,大多是年迈的土著妇女,95%以上着装都是现代流行服饰,销售的彝族服饰一般为当地结婚人群的习俗礼服和土著老妇人的头饰、女性包头、挎包、围腰、男子的项背、衣襟、小孩的鞋、帽子等饰品,同时也有一些外国游客购买彝族全手工刺绣以收藏。西昌市内以及各州内都有各自的销售点,在峨边县城有五家左右刺绣店,并且在乡镇也有少数刺绣店铺,彝族刺绣在当地有一定的市场,但却很小,其仅满足了当地少数族人服饰的需求,彝族刺绣主要是用在当地彝族服饰上,而面对彝族服饰的小市场,彝族刺绣便很难大展拳脚,走向更多人的视野中。除此,现代机械化的高效普遍,现代文化的侵入,彝族刺绣技艺也仅流传在少数人的手里,这也将是彝族刺绣发展的一大危机,之前在省妇联的争取支持下,省妇联给予峨边20万元的刺绣培训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对当地120名妇女进行了刺绣技艺培训,并将开发出的绣品投入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反响,由此看来,彝族刺绣需要在传统的技艺上有所创新,与时代做好衔接,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才可能会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新政策对彝族刺绣手工业的影响

地方性经济的发展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彝族刺绣的产业的发展也将如鱼得水,顺势而上。2015年1月26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助力创新,来达到减轻企业税务负担来提高社会生产水平,并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供给侧改革对创新产业的鼓励与支持以及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均为彝族手工刺绣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随后在经过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取得好的反响后,于2016年5月1日,中国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其有效解决多次反复征税,以此让社会拥有正常精准的循环模式,使企业能减少缴税负担。营改增实施后,将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一步减轻彝族手工刺绣工艺负税,调动其地区方积极性。无疑,这两个新颁发的政策对彝族手工刺绣工艺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在税收方面得到很大的变动,这也降低了个体创业经济的风险,是一种可观的现象。由此可看出,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这些具有创新并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将受到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扶持,为彝族手工刺绣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优势的发展条件,促进彝族手工刺绣发展。

峨边地处偏远地区,以及凉山州地区的一些县,很多家庭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状况较为落后,在政策的改革下,通过政策的扶持,彝族手工刺绣的发展将在当地建立起一些产业机构,通过培训,可以让当地妇女更好地掌握彝族刺绣技艺,并提高其职业素养,为当地一些无工作的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提高地方就业率。大多数产业机构综合多方面原因下,对就职员工年龄与文化有较高要求,许多中年妇女达到一定年龄、没有较高文化水平便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许多中年妇女,她们更适应自己民族的生活习惯,更愿意待在自己的家乡,彝族手工刺绣发展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当地妇女提供工作岗位。手工刺绣不需要高科技技术,不需要工业流水线,工作地方不需要过多要求,相较于其他工艺,它具有轻巧型、安全性,而且对于当地妇女,学习刺绣较为简单,她们对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完成工作算得上得心应手,同时,供给侧的实施,在彝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彝族手工刺绣在原料进取与产品输出上有了更多方便,这也给彝族手工刺绣发展提供了条件。

当代彝族手工刺绣发展探寻

现代服装审美形态的潮流趋势给彝族手工刺绣工艺提供了发展方向。

在享受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在承受着其带来面对就业难,失业的可能性,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等各方面的压力,社会普遍出现浮躁现象,返璞归真,追求原生态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别墅的高销,中国传统婚礼的复兴,New age新形式的音乐的兴起与流行,女装新外观的改革,复古风再度风靡,刺绣与现代服装的结合也将成为一种时代的新元素引领风骚应势而上,带给人们视觉与精神上的归属感,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审美价值,这些便为具有历史底蕴彝族刺绣的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发展优势的空间。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风的盛行席卷全球,受到众多国际上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关注,他们倾情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刺绣工艺,以其带来的设计灵感与西方服装设计理念结合,将古老的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重组,将前卫的现代观念与民族文化结合,形成了新的服装流派。近年来,在众多国际时装秀中,刺绣深受著名服装设计师使用,在与当代服装的结合中频频出现,以其的独特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气质,得到大众的认可。

彝族刺绣的民族特色提供了发展基础。中国刺绣发展历史深远,并因地方性差异形成不同的风格样式,无论是图案的形状、色彩的运用、还是刺绣手法,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刺绣风格。如苗族刺绣喜用白底,刺绣花样繁多却多数采用龙、鸟、蝴蝶、鱼、铜鼓、花卉,及一些描述苗族演变的场景图案,以此诠释其文化特点。彝族刺绣样式纷繁,针法别致,色彩朴素,这些简单却别具一格的线条与颜色搭配,在当代的简约美中占有一定优势,它表现出一种特色的美与不一般的生活品质追求,当其民族特色的美与当代流行的美相碰撞的时候,带来的是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与新的美感,同时与当代追求的时尚潮流衔接良好,完美融合,这样的服饰在当代消费中引起一定反响并深受喜爱。

日益增长的旅游产业为彝族手工刺绣拓宽市场。当今中国旅游业市场急剧增长,乐山是一座历史文化丰富的著名中国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工业品的发展霸占了大部分市场,传统的手工文化也更显珍贵更具吸引力,具有独特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彝族手工刺绣在众多当代工业制品里脱颖而出,吸引游客观赏消费,这也为彝族手工刺绣扩大消费群体与市场并做出宣传。同时,彝族手工刺绣也能够让更多游客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彝族特色风情,为彝族旅游业做出宣传,在促进彝族手工刺绣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刺绣手工艺以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在各个时代演变、盛行,一直备受喜爱,在当下社会潮流的推动下,传统的刺绣手工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刺绣手工艺在发展上将具有多方面优势,同时国家政策的改革为彝族刺绣产业发展提供了方便,在如此的背景下,彝族手工刺绣工艺以其民族特色、独有的地方特色,形成一条经济链,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带动彝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将中国传统手工业艺术传承发扬。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2015年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彝族手工刺绣饰品店》(项目编号:201510649091

猜你喜欢

刺绣彝族手工
彝族海菜腔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清新唯美的刺绣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