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2016-11-29唐群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唐群(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唐群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由于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和其它各方面的影响,不同国别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越南学生在写作中高频率出现的语法错误,归纳出越南学生的常见语法偏误,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初步教学策略。
越南学生;语法偏误;教学策略
近年来,持续的“汉语热”促进对外汉语事业蓬勃发展,但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下,更多学者的注意力聚焦在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身上,绝大部分教材编写也是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然而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研究不同国别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面临的不同问题,对于找出学习者形成偏误的原因,并据此制定教学策略有重大意义。本文将通过查询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浏览前人研究成果和咨询本校的越南留学生这三个途径,对越南学生在汉语写作方面的常见语法偏误进行分析归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初步教学策略。
一、越南学生语法偏误的类型
汉语的语法偏误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词法偏误和句法偏误。词法方面指的是词语的使用,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句法方面包括各种短语、句子成分和句型的使用。偏误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鲁健骥先生按照偏误的性质,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下文笔者将从一部分越南留学生写的错误句子入手,分析说明越南学生易犯的高频率语法偏误。
(一)遗漏。遗漏,也称“缺失”或“缺省”,是指在词语或句子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而形成的偏误。
1.主语的遗漏。
(1)对菜不太习惯,因为菜里有很多油。
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一般的句子都要有主语。例(1)中缺少主语“我”。
2.宾语的遗漏。
(1)为了适应旅游爱好者(的需要),旅游业成立了一个公司,称快乐家庭公司。
(2)然后来到(徐州),我开始学(汉语)。
例(1)中主语是缺少宾语,即所“适应”的对象。例(2)中“来到”缺少宾语“徐州”,动词“学”缺少宾语“汉语”。
3.状语的遗漏。
(1)一切都(很)陌生。
状语是在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作修饰语的成分,描写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2)中“陌生”前面缺少了表示程度的状语“很”。
4.补语的遗漏。
(1)我可以写(出)很多我爱我家人的原因。
(2)他从我面前走(过去),竟然没认出我。
补语用在述语后面,用来补充说明述语的数量、趋向、结果和程度等。例(1)中遗漏了趋向补语“出”,丢失了原句中表示“写”这一动作的结果义。例(2)中的趋向补语“过去”是对动作的方向意义作补充,如果缺失就会改变语义。
5.关联词语的遗漏。
(1)我的老师已经三十岁了,(可是)同学们觉得他只有二十岁。?
(2)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有很多人在卖各种各样的纪念品。
例(1)中两个分句之间存在明显的转折关系,需要加上“可是”、“但是”类的关联词语。“一……就……”是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必须成对出现,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时间间隔较短,例(2)中遗漏关联词“就”。
6.量词的遗漏。
(1)你手里不是拿着两(件)毛衣吗?
(2)我刚才吃了半(个)苹果。
例(1)和例(2)中的“毛衣”和“苹果”都是普通名词,在与数词连用时,必须用相应的量词修饰。
(二)误加。
误加,也称“多余”,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1.助词的误加。
(1)我希望〈了〉有一天可以去。
(2)我最大的困难是对中国菜不习惯〈的〉。
例(1)中的“希望”不是动作动词,不具有完成义,不能加“了”。例(2)把谓语动词“是”当成了“是……的”结构中的“是”来使用,所以应该去掉“的”。
2.副词的误加。
(1)这个孩子既可爱又〈很〉聪明。
(2)每餐吃鱼露〈就〉是我们的饮食习惯。
3.动词的误加。
(1)姑娘们个个都打扮〈打〉得很漂亮。
(2)现在我〈学〉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
例(1)中学习者误将“打扮”当作离合词来使用,因此出现了“打扮打得”这样的错误形式,因为汉语中的离合词数量比较多,汉语初学者往往很难辨别哪些是离合词,从而出现目的语过度泛化的情况。
4.连词的误加。
(1)可能是因为我吃了过期食品,〈因此〉现在感觉肚子有点疼。
(2)即使多学习几年,〈所以〉我也要把汉语学好。
例(1)中“因为”和“因此”语义重复,用一个即可。例(2)中两个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即使……就”的结构也是完整的,“所以”多余。
5.省略成分的误加。
(1)妹妹说我给她买的裙子很漂亮,她很喜欢〈它〉。
(2)我的同屋有很多书,我也有很多〈书〉。
汉语中为了避免冗杂重复,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情况下常常可以省去一些成分。上述两个例子就是可以省略的成分没有省略,产生了误加偏误。
(三)误代。误代,也称“误用”,是在该用某个词或短语时,用了其它的词或短语,从而造成的偏误。这几个词或短语往往在意义、形式或用法上有所关联,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混淆。
1.动词的误代。
(1)她学(读)大学,我学(读)研究生。
(2)这是我第一次去(来)中国。
学习者对动词掌握得不够充分,会产生用错的情况,例 中“学”这个动词后可以接“学科”、“技能”等,但“大学”、“研究生”前应该用动词“读”或者“上”,学习者把学到的新知识点过度泛化,形成了偏误。例‚中作者正处于中国,应该用动词“来”。
2.副词的误代。
(1)在越南我不(没)学汉语。
(2)到第二天早上,他们就(才)回到自己的家。
例(1)中,学习者把“没”和“不”这两个否定副词混用,造成了偏误。例(2)中,学生想表达的是“他们”回家晚,应该用“才”,而“就”是表示回家早,意义正好相反。
3.连词的误代。
(1)它很容易做,但(而且)很好吃。
(2)从而(因此)每年春节人们家里都少不了粽子和糍粑。
例(1)中,“容易做”和“好吃”都是优点,应该用一个表示并列或者递进的连词,而“但”是表示转折,和语义不符,所以产生了偏误。
4.量词的误代。
(1)我去超市买了一张(把)椅子。
(2)我小时候看到过一个(条)蛇。
对于留学生来说,量词是一个很庞杂的知识体系,学习者由于没有掌握不同名词所搭配的相应量词而产生偏误,尤其在学习了一部分量词后,容易对目的语进行过度概括,推广到其它不该用的地方,从而产生偏误。
5.代词的误代。
(1)今天我们全班去人民公园玩,在这里(那里)我们拍了很多照片。
(2)听说大叻的风景非常美,我希望明年可以去这里(那里)。
“这里”是指说话者一方所处的位置,“那里”指离说话者较远的位置,学习者没有掌握指示代词“这里”和“那里”的区别,从而造成混用。
6.关联词语的误代
(1)这是一个菜,一边(既)容易做,一边(又)好吃。
(2)老师上课都用汉语,所以一边(既)提高听力,一边(又)提高口语水平。
学习者把“一边……一边……”和“既……又……”两对关联词混淆,从而造成偏误。
(四)错序。错序,又称“错位”,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句法成分位置不当而造成的偏误。
1.补语错序。
(1)然后学汉语完了。
(2)我想参观长城一下,然后去故宫。
例(1)的偏误为补语错序,应该是“然后学完了汉语”,“完了”作为“学”这个动作的补语,应该跟在“学”后面。
2.状语错序。
(1)每天开始上班八点。
(2)他一定学习在北京。
例(1)的偏误为状语偏误,表示时间的“八点”应该放在“上班”前面。例(2)的偏误为状语错序,应该为“他一定在北京学习”。
3.定语错序。
(1)他是一个男人有毅力。
例(1)中,“有毅力”是“男人”的定语,应该放在“男人”前,正确语序为“他是一个有毅力的男人”。
4.时间词错序。
(1)今天是19日11月二零一五年。
越语中时间词的顺序和汉语相反,越南语中的顺序是由小至大,汉语中的顺序是由大至小。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今天是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九日”。
二、分析形成偏误的原因
(一)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时,往往会依赖母语中的相关知识,把母语中的知识和规则运用于目的语中,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同样,母语负迁移也是影响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留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他们的语言知识与学习经验只能从其母语中获得。这种现象在零起点或初级汉语水平学生中更为明显,因为当他们面对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还没有相关的目的语知识作为铺垫,只能用母语的思维进行解读和描述,从而容易产生偏误。例如在前文的例句中提到的,“同学”和“树”都是普通名词,在汉语中,这些词必须用量词修饰,而这些量词经常被学习者遗漏,主要是由于在越南语中,这些名词前都可以直接接数词,不需要用量词,学习者正是受母语语言规则的影响而产生遗漏偏误。此外,定语、状语的错序最能反映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在现代汉语中,语序是非常重要的,语序不正确就会产生语病或歧义,影响语义传达。很多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定语和状语语序的过程中很容易直接套用母语的语序,从而产生语序颠倒或混乱的现象。例如在汉语中,当动词既带宾语,又带动量补语时,动量补语一般放在宾语前,而在越南语中,动量补语一般放在宾语后面,有些学生直接套用了母语的语序,从而形成偏误。
(二)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法错误地套用到其它的语言场景中,结果造成了偏误,这就是目的语泛化,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这类偏误一般在母语中找不到根源,是学习者在内化目的语规则的过程中由于对所学知识产生理解偏差所产生的偏误。例如学生新学了“个”这个量词,看到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就过度泛化,在不该用“个”这个量词的时候也用了,例如“牛”用量词“头”,“蛇”用量词“条”,“米”用量词“粒”,但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在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就过度广泛使用,从而造成偏误。
(三)学习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语言学习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汉语,是处在目的语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环境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交际氛围,但是据笔者调查,很多学校的留学生公寓中居住的都是外国人,他们很难认识中国朋友,平时能够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当他们在课堂上学到新知识后,可以运用的地方并不多,所以学习效果不是很好,而且很多当地的中国人受到方言的影响,普通话并不标准,例如很多人方言区的人n、l不分,平翘舌音不分,为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学习造成了一些干扰,而一些方言词汇和语法则可能会对他们的语法学习造成干扰。
三、教学策略
(一)教师教学要得法,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方面的重难点。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哪些地方是他们欠缺的,哪些是已经掌握的,从而在教学中可以目的明确,详略得当。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特别是如果留学生生活在方言区,方言对他们学习普通话往往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不只是发音,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和语法也是和普通话有区别的,要让留学生学到规范的普通话,避免方言对其干扰。
(二)教材编写要尽量有针对性,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很多是针对欧美学生的,对于很多英语不够好或不会英语的越南人来说是不适合的,编写越南语和汉语双语版的教材,可以让学习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材应突出重点,设计练习题目时应充分考虑越南留学生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易产生偏误的知识点加强练习。
(三)学校方面应该加强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一些联谊活动,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可以举办一些汉语方面的比赛,调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留学生有一个把目的与知识内化的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3]鲍厚星,罗昕如.现代汉语[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唐燕飞.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状语的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6]高洁.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J].语言教学研究.2009,12.
H195.3
A
1671-864X(2016)05-0171-02
唐群(1992-),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