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2019-07-25安巧海丽恰姆·买买提
安巧 海丽恰姆·买买提
摘要:补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形式,目的语中没有与汉语补语相对应的句法成分,与此同时汉语补语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使得补语成为翻译的一大难点。本文从汉语补语的分类及用法的角度出发,将存在补语成分的汉语句子进行翻译,并对其分析、比较与归纳,最终得出补语在翻译中的表达规律。
关键词:汉语补语;翻译
一、现代汉语补语的概述
补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句法成分,也是现代汉语句法特色之一,充分反映出了汉语的灵活性及简朴性。目前学界对于补语的看法各不相同,补语的分类更是十分复杂,分类标准、分类方式更是各有不同。截至目前,语言学界对于补语的分类依然存在着分歧。本文参考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对于补语的分类方式,对汉语补语的翻译进行研究。
二、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现代汉语补语的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本文将从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介词短语补语七类补语的角度出发,探讨其翻译方法。
(一)结果补语
汉语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与中心语存在因果关系,常用形容词和动词表示。
1.若语义中心落在补语上,补语完全可以说明或表达语意,此时仅译补语,补语直接表达为谓语。
“他们打<破>了世界纪录。”“打破”语义中心在“破”,所以只译补语“破”,不译谓语“打”。因此将其译为“我们把世界纪录破了。”此时动词位于句末,补语译为谓语。
2.若语义中心在谓语上,一般可借助目的语中的助动词表达。
“今天的作业写<完>了。”语义中心在谓语上,此时谓语动词以副动词+助动词形式出现,“写完”使用助动词进行表达,助动词与副动词结合表示动作全部完成。
3.若动词所造成的结果的原因不止一种,且如果不译动词会产生歧义,此时谓语和补语都要进行翻译。
“他淹<死>了。”由于前一种动作“淹”的发生导致了后一种结果“死”。那么谓语动词“淹”与该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死”都必须进行翻译,如果不将结果“死”翻译出来,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读者误解,所以此处谓语“淹”和补语“死”都要翻译出来。
4.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常用形容词表示。翻译时也可以直接用形容词进行表达。
“这个问题他答<對>了。”此时“答对”在汉语中做补语的“对”是由形容词充当的,翻译时直接用对应的形容词充当补语,直接译为“这个问题他正确的回答了。”
5.带“得”的结果补语,翻译时一般以状语的形式表达。
“他的字写得<整齐>。”采用带“得”的补语进行修饰,“写得整齐”表示“写”这个动作所造成的结果呈现出了整齐的状态。因此,翻译时谓语“写”和补语“整齐”都要表达出来,补语以状语的形式呈现,译为“他把字整齐的写出来了”。
(二)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是指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目的语中虽然可以找到与汉语趋向补语对应的动词,但是翻译中也常借助助动词进行表达。
1.趋向意义
趋向意义即方向意义,可以直接由趋向动词充当,省译补语,同时借助助动词表达。
①动词和补语都译。
“他从五楼跑<下来>了。”句中有明确的趋向意义,“跑下来”强调了“下来”的方式,翻译时需将动词“跑”和补语“下来”一同翻译出来,此时使用助动词表示“下来”。
②只译动词,不译补语。
“他从图书馆借<来>一本书。”强调“借”,翻译时动词“借”已经能够表达“来”的趋向意义,所以此时补语不进行翻译。
③大多数趋向补语有了引申义,能表示动作的开始并将持续、动作逐渐增强等含义。翻译中我们使用副动词+助动词表达。
“如果明天不开始割,麦穗就会掉<下来>。”句中“掉下来”不是指位移的变化,而是指麦子熟透了自己脱落的含义,翻译时使用副动词“飘落”+助动词表达,表示“越来越熟”的含义。
2.结果意义
表示动作有了结果或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翻译时一般使用现在持续时表示。
“我们伟大祖国飞速发展起来。”中为了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在“发展”后缀加现在持续时。表示我们伟大祖国的飞速发展是持续的。
(三)可能补语
1.表示动作行为实现的可能性,翻译时一般用动词能动式表达。
“他看得<懂>汉语小说。”中,翻译为“他能够看得懂汉语小说”,使用了能动式表达。大部分可能补语都能够使用能动式进行表达。
2.表示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使用动词+目的副动词+助动词表达;“黑板上的字写得太重,擦<不掉>。”客观条件是“字写的太重”,原因不在“擦”,此时使用目的副动词+助动词的形式进行表达,译为“由于黑板上的字写的太重,导致擦的目的达不到”。
3.由“得(不得)”构成的表示情理上是否许可的可能补语时,使用助动词进行翻译。
“这个人小看<不得>。”表示情理上是否允许,借用一种助动词进行表达,表示“小看”这个动作不可以发生。
(四)情态补语
动词后用“得”连接的表示动作结果状态的补语,翻译时常以状语形式出现,有时也用副动词表示。
1.指向动词的情态补语
对动作进行描写、评价或判断,由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充当。翻译时直接使用形容词进行表达。
“这场比赛非常精彩,运动员都打得<很好>。”,句中“很好”充当了情态补语,目的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形容词“很好”进行翻译。
2.指向施事者(或当事者)或受事者等的情态补语
有些包含情态补语的句子,其谓语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原因,“得”后的补语表示结果——某种动作或状况使施事者或受事者出现了何种情态。这种变化的状态在翻译时我们可以使用助动词进行表达。
“听了这句话,他的脸涨得<通红>。”一句中,“涨得通红”在翻译时“红”后使用表示动作变化状态的助动词。
(五)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从意义上来说是表示程度的。谓语一般是形容词,有时也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1.翻译中程度补语常以状语的形式出现。
“我肚子疼得<厉害>。”。“厉害”形容“疼”这个动词,表现出“疼”的程度,汉语中使用的是副词。翻译时我们译为状语,表示程度补语的意义“我的肚子很疼”。
2.程度补语有时与“得”前的谓语动词构成因果关系,翻译时使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或附加成分表示。
“他冷得<发抖>。”中是由于“冷”而导致的“发抖”。此时目的语中的从格形式就有表达出因果关系的能力,所以此处在“寒冷”后使用从格进行表达,表示“因为寒冷而发抖”。
(六)数量补语
在动词后表示有关动作、变化的数量的成分叫数量补语。多译作状语。
1.动量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数量或次数,翻译时常作状语。
“这本书我看过<三遍>了。”补语与谓语之间使用了“过”。而限制动量词数量的副词一般多用在动词前面。此类补语都是放在动词前作为状语进行翻译的,所以翻译时要把“三遍”放在“看”前面。
2.时量补语
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时间的长短。汉语中只有表示时段的词语可充当。翻译时使用目的语中相对应的数量词语,有时也可以借助助动词。
①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同学,你等<一会儿>。”翻译时目的语中能找到与“一会儿”对应的词语,同时为表达其持续意义,我们可以在句末使用助动词。
②表示动作从开始或完成到说话时已经有多长时间了。使用目的副动词+时间+助动词。
“我们已经结婚<五年>了。”表示的是动作至今依然在进行,“我们还在婚姻状态中”,使用助动词进行翻译,“结婚是五年前的事,但是持续到了现在”。
③表示两个动作之间间隔的时间。使用目的语中的连接词、副动词表示动作的次序。
“你吃完饭<半小时>后再吃药。”表示几个动作依次进行,依次为“吃饭”、“半小时后”、“吃药”,此时“吃饭”使用副动词形式,“半小时后”使用连接词表达连续几个动作之间的顺序和间隔。
3.比较数量补语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的结果在数量方面的差异。翻译时常常使用从格表示。
“他比我大<两岁>。”此处需表示比较意义,而目的语中的从格常常用来表示比较意义,因此在“我”后缀加从格形式,表示比较意义“比我大”。
(七)介词短语补语
汉语中由介词“于”、“向”、“自”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称为介词短语补语,多用于书面语中。
1.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或地点时,常借助时位格
“鲁迅一八八一年生<于绍兴>。”此处介词短语表示地点,翻译时时位格缀于“绍兴”后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译为“鲁迅1881年在绍兴出生。”
2.用带有向格或从格的词语表示,在句中作状语
“这句话引<自《毛选》>。”句中有明显的来源指向意义,从“《毛选》”中引用的,翻译时要在“《毛选》”后缀加从格,表示来源意义,译为“这句话是从《毛选》中引用的”。
3.表示原因和比较,常用带时位格的词语或后置詞
“最近他忙<于工作>。”翻译为“他因为工作而忙”。此处后置词表示原因,缀于“工作”之后表示“因为工作”。
三、结语
补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语法现象。目前学界热衷于对汉语补语的翻译进行研究,为使文章易于阅读和理解,笔者从汉语补语分类的角度出发研究翻译问题,本文通过对七类补语的翻译的研究,笔者认为翻译时补语译作状语的情况较为多见,在能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时我们还可以直接进行表达翻译;没有完全对应的词语时,我们可以借助助动词进行表达,除此之外,目的语中的能愿式、使动态、目的语中丰富的格位、副动词、后置词等形式都能够在翻译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希望此次研究能够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参考,为语言学习者更好的进行翻译活动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刘艳丽.汉语补语的英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