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称谓语在社会交际中的语用分析

2016-11-28江艳丽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6年7期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与变革,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她们参与社会的程度日渐加深,也因此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伴随女性参与社会程度的加深,怎样在复杂的社会场合恰当地使用女性称谓语,成为语言学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正确合理地使用女性称谓语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规则。

[关键词]女性称谓语;社会交际;语用分析

一、称谓语及其功能

称谓语被纳入社交指示的范畴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后Austine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其中称谓语所表达的行为包含了表达和指令类行为两种,我国学者陈炎云认为这两种行为主要包括社交指示、施事、表情三种有效功能。其中,社交指示功能可以反映出某个社交场合的特征或者确认被称呼人的身份地位,如儿女在家中可称呼父亲为“父亲”或“爸爸”而在公司则称呼其为“李总”或其他,如果在家中以职位相称,则可能是别有用意或讽刺或疏远的意味,同样在公司称呼“李总”也是对对方身份地位的认同。

施事的功能是指称谓语可被用于表达请求、警告等多种指令性行为。比如说小朋友非常渴望一件玩具,希望家长能为他买下的时候,她看着爸爸说:“好爸爸!”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请求,希望家长能够答应自己的要求。而当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或者打磕睡的时候,老师会敲着桌子喊道“李明!”这个时候,便发挥了称谓语的警告作用。表情功能是指通过称谓语可以反映出称呼人对被称呼人想要表达的态度。现代汉语中包含很多尊称,也不乏诸多贬称甚至骂称。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宝贝”“甜心”等词,便都表达喜爱之情,“老李”这样的称谓表达的是亲切,一些贬称如多年前外国人称呼我们为“东亚病夫”,我们称侵略者为“洋鬼子”等。

因为称谓语的功能较多,所以怎样在交际中被恰当利用,保证交流顺畅的同时,提高交际效果,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课题。女性称谓语的使用中也要关注这些语用功能。除此之外,还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应用规则。

女性称谓语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亲属称谓语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适用于多个场合,一般不会产生多少变化;而社会称谓语则具有较大的可变动性,如同一位女士,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可能被称为“主任”“经理”而在外买东西的时候也许会被称为“小姐”“女士”因其使用的不稳定性,则应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则,因而我们在此讨论的是女性社会称谓语,这些称谓语的使用,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交际效果,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二、尊重之道

中华民族有着诸多传统美德,早在孔子时代,便开始研习礼学,“礼”一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之情,营造了彼此间和谐友好的氛围,女性称谓语的使用中应当首先遵循这一规则,那么怎样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呢?

(一)社会关系原则

人在社会中的性格、职位等的定位不同,便会产生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因而在交往交际的过程中,首先应关注的是对方的社会定位,如其性别、年龄、职业、职位等。通常,这一规则遵循的标准是,对交际对方的定位越高,越需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我们在医院看到身穿白色大褂的女士,不管她是护士还是护工,我们会按照习惯性思维尊称其为“医生”这样就在交际中提高了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令人感到被尊重因此产生愉悦感受,从而顺利完成交际。

(二)亲近原则

除了社会关系的准确定位,亲近原则也是必须关注的,其特点是使用的语言越亲近越会使人感到有礼貌和被尊重。因而在交际中,选择的词汇要尽量表示出亲近感,对于女性称谓语来说,使人感到亲切的多为亲属称谓语。如一位年轻人在某个曲折的北京巷口迷了路,此时他看到一户人家门口坐着晒太阳的老人,于是上前问路:“大娘,请问去天安门怎么走啊?”此时,老人可以从这样的称谓语中感受到亲切感,认为这是年轻人对自己的尊重,他是个有礼貌的人,因而会指路给他。如果年轻人没有使用亲切语,上前说道:“嘿,到天安門怎么走?”这时作为老人,可能会认为年轻人不懂得尊重自己,这样随意的口气真是太没有礼貌了,老人则很有可能会不予理睬。一个简单的“大娘”,这样的亲属称谓语,轻松拉近了两人的距离,顺利完成了交际,达成了目的。当然,尊重和友好是需要把握好尺度的,过于客气会被认为是一种有意的疏远,反而不利于彼此间的交际,当彼此间的关系较为亲近时,采取直接策略反而会更显亲近。

三、称谓要得体

我们在选择女性称谓语时不但要正确,还要得体。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交际中,说话者要选择与对方的社会地位相对应的称谓,在女性称谓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女性的年龄和交际场合,两者缺一不可。

(一)称谓语的选用要切合对方的年龄特征

成年女性较为在意自己的年龄,内心希望可以永远年轻和漂亮,如果有人用了不适当的称谓,让女性感觉自己被称呼老了,便会产生反感心理。例如,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到商场选购衣服,进入一家门店后,售货员较年轻,她感觉这位女士的年纪和自己的母亲相差无几,于是脱口而出:“大妈,您想选件什么样的衣服,我帮您介绍一下…”,本来非常热情的态度,谁知这位女士听了显得非常生气,扭头就走开了,这位年轻的售货员深感迷惑。此时她看到旁边店铺的另外一位年轻的店员对那位女士喊道:“这位大姐,我们这里有最新的款式,请过来看一下吧”,这位女士听了竟开心地走进去试衣服。此时这位店员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那位女士的称呼,让其产生了反感心理,无意中把对方喊老了。

(二)称谓语的选用要针对不同的交际场合

交际中对于女性称谓语的使用还应当关注使用场合,日常较为随意的场合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来选择,而在正式且庄严的场合则应当使用正式的称谓。称谓不但要正确,更要得体,否则便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无法顺利完成交际过程。例如在庄重严肃的法庭上,一位年龄较大的妇人对女法官说:“这位大妹子,我没有什么文化,有什么说的不好的,你多体谅,大妹子……”此时,法官回答说:“请不要这么称呼,法庭是庄重的场合,请称呼我同志或法官”。妇人原本的想法是想让法官更加体谅自己,但这种不分场合的随意称呼确实是不得体的,容易让人产生不良心理反应。

四、人际接纳规则

除了以上两个规则,人际交往中对女性称谓语的使用还应当遵循接纳规则。也就是交际双方应当可以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态度和想法,包容接纳对方的为人,理解其处事方法,并能产生兴趣和认同感,这样既可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令对方感到被尊重,还能更好地完成交际过程。

我们从编码角度来解读这一原则,相同的交往对象通常不止有一种称谓,而称谓的不同在交际中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女性通常是较为敏感的,因而对称谓的理解比男性要更复杂些。这就要求我们在同女士交际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对方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称谓。如果在对方的意识中,这样的称谓被解读成她喜欢的含义,对方会主动地去接受这个称谓,从而促成交际过程的顺利完成,反之则会使得对方被动地接受称谓,从而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或产生反感,如此这般便会导致交际的失败,达不到预期目的。下面举例子说明:

(一)主动接受

什么情况下会被对方主动接受昵?对方的称谓语使交际女性感到被尊重.被认可,从而产生愉快的心情。例如商场中有三位卖鞋子的年轻小伙子,一位四十多歲的女顾客过来挑选鞋子,第一位小伙子赶紧上前,热情招呼:“大妈,您到我店里看一下,都是最新款。”女顾客原本的笑容立刻消失殆尽;此时第二位小伙子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马上过来招呼:“小姐,您到我家来看一下吧!”女顾客并没有买账,脸色变得更沉;第三位小伙子见此情景,对女顾客笑着说:“大姐,您来看看我家的吧!”听到这里,女顾客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走进了第三位小伙子的店铺。

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被称为“大妈”,无形中让人产生不快心理:“我有那么老吗?”;第二位小伙子称其为“小姐”,顾客心想:“这明摆着是对我的不尊重”;第三位小伙子一声得体的“大姐”,让人觉得非常得体,对方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这就是心理接受的问题。

(二)被动接受

如果称谓不当,对方便不会产生主动接纳的心理,在此情形之下,便难以产生愉悦的心理,反而会心生反感。如一位女儿陪着母亲逛商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找不到商场的出口,于是上前问路,开口便问:“大妈,麻烦问一下……”话音未落,女儿立刻大声斥责:“喊谁大妈呢,我妈妈可是工程师!”

这里的年轻人自认为使用了怡当的称谓,认为“大妈”完全可以表达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但女儿却认为“大妈”是对一些没有文化的妇女的称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这样的称呼简直太不妥当。此时女儿没有主动去接纳对方自以为合适的称谓,因此对年轻人大声斥责,导致交际失败。

五、结语

随着女性参与社会程度的加深,在复杂的社会场合恰当地使用女性称谓语,可更好地促进交际的顺利完成。选用合适的女性称谓语是一门学问,总体说来,必须遵循尊重、得体、可接纳的原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遵循这三个原则的情况下去选择并使用合适的女性称谓语才能被对方主动接纳和认可,从而顺利达成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海花.新兴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布合力其·阿布力孜,汉维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14.

[3]严苡丹.《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4]张言军.言语交际中称谓语“先生”“女士”的不对称分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5]杨洁.从中西称谓语看其文化内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5).

[6]王耀.母权制时期女性文化解说——以亲属称谓研究为中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收稿日期:2015-12-1s)

[作者简介]江艳丽(1978-)女,汉族,湖北+堰人,本科,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教师语言、普通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