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2016-11-28陈宏
陈宏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用DR检查的肋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X线片检查的肋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对照组漏诊率与误诊率共计20.0%,观察组漏诊率为7.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传统X线片相比,DR对肋骨骨折有较高的检出率,误诊率与漏诊率较低。
关键词:肋骨骨折;DR;诊断价值
肋骨骨折是常见的胸外伤之一,骨折后常伴发胸痛、液气胸等问题[1]。X线片与DR平片具有速度快、图像清晰、价格便宜等优点,是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本文探讨了DR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有40例行DR检查,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76岁,平均为(46.9±5.3)岁;高空坠落伤6例,交通伤22例,击打伤12例。另外40例为同期行传统X线片检查的肋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72岁,平均为(43.6±5.1)岁;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21例,击打伤16例。对比组间资料,发现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所用仪器对照组使用万东公司生产的高频摄片机,柯达8900型号X线胶片洗片机,曝光条件设为65~85 kv,毫安秒调整为12.5~25 mAs。观察组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YsioDR机,管电压为90 kV,MAS自动控制。
1.2.2检查方法两组患者均保持相同的摄影体位,包括立位的肋骨正位、左右双斜位,其中,双斜位分别为左前与右前斜位。旋转角度控制在15°~55°,拍片时告知患者应先深吸气后才能曝光。对于疑似有膈下肋骨骨折的患者还应摄取卧位肋骨片,拍片时嘱患者先深吸气,呼出后屏住气。
1.2.3阅片方法安排放射科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阅片,最后形成统一的诊断意见。传统X线片阅片在观片灯下进行,DR阅片使用高分辨率的医用专业LCD显示器。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选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完成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经DR确诊37例,确诊率为92.5%,漏诊3例,漏诊率为7.5%。对照组经传统X线片确诊32例,确诊率为80.0%,漏诊5例,误诊3例,漏诊率与误诊率共计20.0%。可见,D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片,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根据临床解剖学的观点,人体第4~7肋骨,薄且无肌肉保护,在外力作用下是最易发生肋骨骨折的区域。因此,胸部外伤是造成肋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显示大约61%~90%胸外伤患者伴有肋骨骨折[2]。由不同外伤原因所引起的骨折特征也有所不同,比如,前后挤压伤通常会引起肋骨中段骨折,其断端容易向外移位,从而刺破胸壁软组织。肋骨骨折后可能引起液气胸、肺挫伤、肺不张、血胸等并发症,延误时间越长,患者的生命就越危急。
传统X线片影像诊断技术是以胶片为介质,利用溴化银这一感光物质记录影像。通过摄影、水洗、干燥、显影等步骤来获得胸部病灶部位或肋骨部位的影像图。然后,安排一到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负责阅片,得出诊断结果。虽然阅片医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但仍无法弥补X线片诊断存在的一些不足。X线片经多重成像操作后,在曝光条件、胶片、药液、设备老化、暗室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下,影像质量并不高。同时,传统的X线片检查可观察到的区域不大,且具有不可调节性[3]。若伴有胸积液等并发症,并且和四周组织缺少明显的对比,也易漏诊隐匿性骨折。另外,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X线片画面清晰度越来越差,若患者转院需提供相关影像资料时,往往需重新进行X线片检查。这不仅耽误时间,还给患者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直接数字化放射成像技术(DR)是指在专用计算机的控制下,直接读取感应介质记录到的X线影像信息,同时,采用数字化图像方式进行记录与重放。与传统X线片成像原理不同,DR设备无传统的增感屏-胶片,而是用X线探测器来获取X线管发射出的穿透人体的X线。随后,通过DR成像系统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医生可通过显示屏对灰度值进行适当调整,也可对图像进行放大、缩小、黑白反转等处理[4]。在软组织处理方面,DR能清晰显示出软组织中的小异物,如石头碎片、玻璃渣等,再经过对窗位、窗宽的调整,边缘锐化或减影等处理,便能初步对软组织进行诊断。上述优点便于医生更好的观察图像资料,及时发现病灶部位,特别是对隐匿性病情的诊断效果更好。其中,DR高千伏摄影特别适合对胸部与肋骨部位的摄影,不仅能观察到心、肺、膈等组织,还能通过后处理功能,在不增加辐射量的前提下,对影像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一幅更清新的肋骨图像。这样,医生就能更好的观察肋骨影像,分析骨折线的具体情况,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值得注意的是,DR诊断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技术采用容积重叠投影影像方式,因此,对于肩胛骨与心影等重叠部位的图像不清晰[5]。同时,对部分隐匿性骨折也无法清晰成像。
本次研究显示,行传统X线片检查的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确诊率为80.0%。而采用DR诊断技术的观察组误诊率仅为7.5%,确诊率为92.5%。可见,两组确诊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DR技术利用数字成像原理,具有细致的后处理功能,将X线的检查范围进一步拓宽。随着DR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影像质量与诊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相对于传统X线片检查,DR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图像清晰、诊断率高、经济实惠、辐射剂量小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张曙光.数字化X线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17-218.
[2]徐燕,钱斌.传统X线片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J].影像技术,2015,26(5):24-25.
[3]谢钊,沈本涛.数字化X线摄影术(D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2):2958-2959.
[4]李菊芳.DR影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影像技术,2012,37(6):11-13.
[5]陆春法.DR平片诊断肋骨骨折4个易漏诊区[J].中医正骨,2012,24(8):30-32.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