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助力高校课堂教学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2016-11-28陈程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校教学移动学习

陈程

摘 要: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重新构建教学环境、拓展新型教学方式已成为热点。而对于高校学生来讲,思维比知识更重要。将移动学习与思维可视化相结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移动学习;思维可视化;高校教学

一、 思维可视化与移动学习

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是借助移动工具,将可视化思维理念融于教学与学习的一种方式。众所周知,随着通信技术、微型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技术中的热点。移动学习具有高便携性、高可用性、微型化三大优势。近年来,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利用微型终端进行学习是有效的。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微型移动终端媒介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又一教学技术研究的新热点。

可视化即将复杂抽象的事物“从开始到结束,从前提到结论”,从“听觉、触觉、视觉、触觉甚至第六感”多个维度有层次的分解,达到学习效能倍增的结果。可视化学习的根本,就是对思维方式的深度锻炼和培养。

“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培养、建立可视化思维方式。具体来说,“思维可视化”就是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清晰可见地呈现出来。但这不表示,思维可视化就仅仅是一种图示技术而已,可视化的根本,是一种思维方式。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借助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及无线通信技术,可随时随地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进行学习的过程,是有助于实现“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style)的新型学习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太过于关注“知识”和“经验”,常常忽视知识背后的“思维”,导致学生长时间内处于“死知识”“机械重复”的枯燥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得不到良性发展。

“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创建思维创新型课堂。开发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建立清晰健全的知识体系,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将“单一向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升级为“多维度思维发展型”教学。

二、 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现状分析

1.思维可视化现状

近年来,各种课改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虽然很多教师对课改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如“小组合作式学习”“角色扮演法”“辩论教学法”等,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化改革,并未形成学生的“脑内革命”。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发明的“思维导图”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开来,各类致力于开发大脑潜能的思维可视化图示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被逐渐应用到云端课堂、高等教育、企业培训及学前教育等领域,真正的在学习者中刮起“脑内革命”的热潮。

从90后大学生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性格特征倾向于爱分享、爱体验,娱乐性和交互性更强,相对来说缺乏耐性,不接受墨守成规式的教条主义。这些都使得高校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亟须进行深刻改变。

2.高校移动学习现状

自2000年移动学习的概念被引入国内,各大高校一直致力于对移动学习深度的探讨、研究和应用。尤其是最近两年来,随着云端计算的出现和小型电脑及智慧型手机设备的逐渐流行,基于iPhone、Android等移动设备的APP被大量开发并且投入使用。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查看校园新闻、下载学习资料、使用图书馆服务等,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初探

1.更新“教”与“学”理念与方式,培养可视化思维

如前所述,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首先需要培养、建立可视化思维方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性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去思考问题,即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或思维方式才是其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一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观念,创建思维型课堂,并将其真正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图胜千言,图是最直观的语言。实现“思维可视化”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把“思维路径和规律”用“图”直观呈现出来。因此,思维可视化的运用离不开可视化技术的支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灵活使用可视化技术也必不可少。

二是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教学案例设计为载体,结合相关应用型知识点,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来解析教学案例,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有效推动专业教学实践。同时,逐步形成可视化学习策略教学实践的经典教学案例,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倡导协作性、自选性的实验。打造“知识够用、会用”“职业素质强”“技能过硬”的具备职业能力水准的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模式。

2.构建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模式

受传统教学观念、技术、资金、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在高校的发展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过程。笔者认为高校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体系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逐步构建和发展。

一是引导教师树立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教学观念。教学中,教师在传递课程和学科知识、教授方法与技能的同时,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能力是业务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人的“核心素质”是心智模式——思维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和心理能力(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终身受益的心智模型和认知模式,使其符合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其职业理想,改善生活质量,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终极教学目标。

二是引导学生形成利用移动网络学习的习惯。移动学习可以说是个性化和情绪化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否流畅,课程定制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会直接影响其移动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因此,应采用大体量资源吸引、即时评价反馈、学分制鼓励等多种激励措施,增强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依赖和信任,从而激发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兴趣,养成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是思维可视化+移动学习技术实践。在我们的新教学模式中,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思维导图、思维建模图(学科规律模型、思维方式模型)、流程图、概念图、各类型显示图表、漫画和图形标志等。当然,“思维可视化技术”并不仅仅指绘制思维图示的技术,还包括思维图示的呈现、传播、存储、交互、共享、修改等一系列技术。同时,可视化更是一种“用户体验至上”的思维方式。

目前几乎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有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设备,都有利用移动终端学习的认知需求,移动互联网的高便捷性和可移动性的优势,能同时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目前也有相关的APP应用(如Mind Vector),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实现思维的可视化,既能充分利用手中的手机,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参与课堂问题讨论,形成小组或个人意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辅助,引导解决目前大学课堂上普遍的玩手机问题,使学生利用手机进行交互学习。

参考文献:

[1]代玲玲,唐章蔚.移动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90-93.

[2]雷泽勇.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157-158.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高校教学移动学习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价值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