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第12届全运会田径金牌地域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①

2016-11-28刘飞谢静月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全运会

刘飞 谢静月(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对第12届全运会田径金牌地域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①

刘飞 谢静月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摘 要:第12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在辽宁省成功举办,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体育赛事,全国各省市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均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投入赛前准备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为最大。该论文通过对全国第12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项目金牌地域分布的特征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全运会的金牌走向及各省市竞争实力的变化,为认识和把握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趋势,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推动各省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对于我国目前田径高水平项目发展来说,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全运会 田径项目 金牌分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第12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夺金前8名代表队“山东、江苏、北京、广东、上海、辽宁、福建、青海”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该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的CNKI搜索,中国期刊网等网站进行大量的有关该届以及前几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夺金数据资料的查阅以及优秀论文和相关书籍的整理归纳。

1.2.2逻辑分析法

该文通过对12届全运会田径金牌分布状况与数据进行深层、浅层的逻辑分析。

1.2.3数理统计法

该文通过第12届全运会官方网站所公布的实时田径金牌数据,对夺金前8名省份进行归类,最后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第12届全运会竞争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及比较得知,在第11届全运会田径金牌榜上山东、江苏、辽宁、广东、黑龙江、解放军、河北、上海8个代表队取得了47枚田径金牌中的34.5枚,占田径金牌总数的73%。在第12届全运会金牌榜上山东、江苏、北京、广东、上海、辽宁、福建、青海8个代表队取得了47枚田径金牌中的33枚,占田径金牌总数的70%。从近2届全运会前8名代表队在夺金数据来看,两者相差仅3%,说明近2届全运会的整体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但是在相对稳定的内部,各代表队实力发生着变化。虽然山东、江苏和广东依然稳保第1名、第2名以及第4名,但是北京代表队从第11届全运会田径金牌零获取和田径奖牌榜排名第22名一下跃至第12届全运会田径金牌榜第3名的位置;上海代表队也在第12运会上以比上届多2枚金牌的优势跃居田径金牌榜第5名;辽宁代表队由于金牌数的减少,退居12运会田径金牌榜第6名;福建代表队也以3枚金牌的成绩进入金牌榜第7名的位置;广东、上海、北京在第12届全运会金牌数持平,广东和上海代表队完全具备冲进三甲的实力。

由此不难看出,各代表团整体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竞争日趋激烈,格局由第11届全运会的“多强对抗”更进一步发展,强度进一步增大。从历史成绩看,东道主的成绩一般在全运年会有明显的提升,竞争实力会出现“跃迁”的现象,从12届全运会田径金牌榜看,虽然辽宁队并没有保持住去年第3名的优势,而是退居第六名,但依然稳定在前8名。因此,2017年第13届全运会天津市的田径成绩表现会是影响和改变竞争格局的一个潜在因素。

2.2第12届全运会田径男子项目金牌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由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获得的4枚田径金牌都集中在距离短、强度大、爆发力强的短跑项目和跳远、跳高上,表明北京市男子运动员在短跑和跳跃项目上具有超强的能力,根据数据北京队田径项目共获4枚田径金牌并且都是男子运动员夺取的,说明北京队在男女实力方面,男性运动员实力远高于女性运动员;青海省获得的2枚男子金牌均是超常距离跑项目,表现出青海省在超常距离跑运动项目上的优势和统治力,也体现了高原地区运动员有氧能力较强的显著地域性特征和长距离跑项目金牌的分布特征;广东省勇夺男子两项短距离接力项目——4×100 m接力和4×400 m接力,表现出广东省男子运动员在短距离跑项目上强劲的综合实力和默契的配合;辽宁、江苏两支代表队在男子投掷项目上表现出极大的实力,辽宁取得了链球、标枪金牌,江苏队勇夺铁饼金牌。

2.3第12届全运会田径女子项目金牌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广东代表队依然延续着在短距离、高强度项目上的优势,不仅男子组在两项接力上夺魁,女子组在100 m栏、4×400 m接力上也摘得桂冠,充分地体现出了广东代表队在短距离径赛方面具有垄断的实力和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上海代表队近年来在800 m、1 500m项目有了很大进步,男子组有张海坤、女子组有赵婧,使得全运会中距离径赛项目上有3枚金牌分布在了上海,上海也成为800 m、1500m项目金牌的主要聚集地;另外,10000 m一直以来都是青海代表队的优势传统项目,该届全运会青海代表队稳保男女10000m金牌。体现出了青海代表队在10000m项目上的垄断实力和10 000 m项目金牌的地域分布特征。

2.4第12届全运会田径金牌南北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在南方代表队方面,依然继承了在短距离径赛项目上的传统优势,在短距离跑项目上,有8枚金牌被田径金牌榜前8名的4支南方代表队获取,占总金牌数量的17%,占短距离项目金牌总数的57%。与北方相比,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选手张培萌在该届全运会在100 m、200m项目上力压广东选手苏炳添为北京队夺得2金;山东代表队也在400m、400m栏方面有出色表现。两支代表队为北方地区的短距离项目增添不少光环,但在短距离径赛上的综合实力还是不及南方代表队,如4×100、4×400 m接力等。

另外,在跳跃项目上,南北还是保持不分伯仲的局面,该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和跳高项目被北京代表队的李金哲、王宇获取;女子跳高、三级跳远被福建代表队的郑幸娟、谢荔梅获取。近几届全运会上,跳跃项目金牌在南北方的分布也较为平均,说明跳跃项目在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较小,发展较为均衡。

总结上述分析,南方代表队主要表现出在短距离、高强度、爆发力强、团体接力等项目上占据一定优势;北方代表队则在长距离径赛、投掷项目比南方更胜一筹。

2.5第12届全运会不同地域的劣势项目夺金对金牌地域分布的影响

由分析可知,在近3届全运会南方代表队在短跑项目(100 m、200 m、400 m、100 m栏、110 m栏、4×100 m、4×400 m)上夺金的数量达到了短跑金牌总数的81%,北方代表队则只占据19%,不仅如此,从90年代至20年代初,短跑项目一直是广东、广西、江西等南方代表队的优势项目,北方未取得过冠军。说明短跑一直以来是北方各大代表队的劣势项目。但是从第12届全运会来看,北方的北京、天津代表队,包揽了100 m、200 m、400 m这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短跑金牌。尤其是北方的张培萌,以强劲的实力打败南方名将苏炳添,并打破了北方在短跑项目上难有一席之地的局面。两块短跑金牌加上两块跳跃项目金牌,北京代表队以4块田径金牌的成绩跃居至田径金牌榜第3名。

中、长距离跑方面(800 m、1 500 m、3 000 m障碍、10 000 m、马拉松)北方代表队在近3届全运会上夺得金牌数量达到了该方面总数金牌的65%,南方代表队占据23%,个人代表占据12%。数据表明,北方在中、长距离跑项目方面较南方相比占据很大优势,南方在该方面项目上处于劣势,但在十二运会上,上海队在800 m、1 500 m项目上包揽3金,在此之前的2届全运会上只有江苏女子获过1 500 m冠军,其他都被北方代表队包揽。由于本届全运会取消了男子800m项目,所以,该届全运会上海队在800m、1 500m项目上可谓是大获全胜,3块中距离跑金牌也助上海队登上田径金牌榜第5名,金牌数与广东、北京代表队并列。

投掷项目方面也是北方占据优势,南方在近3届全运会上只夺取过5枚投掷项目金牌,其余大多都被北方代表队夺取。说明,南方在投掷项目方面也是一大弱项,在该届全运会上南方代表队也没有对投掷项目金牌的地域分布造成太大的影响。南方代表队在投掷项目上应该加强训练,提高水平,以补上短板,提升整体实力。

综上所述,劣势项目对于金牌的地域分布影响是很大的,如今年北京、天津代表队包揽100m、200m、400 m项目金牌,就对短跑金牌的地域分布造成了很大的迁移影响。南方应在中、长距离项目和投掷方面加强训练,提升实力;而北方代表队则应继续提升短跑的综合实力,争取在短跑和接力项目上再放光彩。

3 结语

2届全运会前8名的金牌分布队竞争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金牌的分布呈现出项目的集中性和明显的地域特征,全运会田径比赛竞争格局的日益激烈。通过分析近3届全运会短跑、中长距离跑、投掷项目金牌地域分布表得出以下结论,在劣势项目上夺金可以打破传统的金牌地域分布格局,形成新的金牌地域分布格局,因此,各省市在劣势项目上夺得金牌是使金牌地域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优势项目要构建实力超凡的人才群,积极挖掘和培养后备力量,把优势项目所在的地区作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只有形成集体优势,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竞争激烈的竞技长期保持传统项目的领先。

参考文献

[1]吴殿廷.中国杰出竞技体育人才成长因素的地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7(6):779-783.

[2]陈大路,谷晓红.地域文化基本特征的新审视[J].学术交流,2007(11):27-30.

[3]刘涛,王小冰,张军.对我国女子田径项目优势地域集合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5):16-19.

[4]唐新发.第九、十届全运会田径奖牌格局对比分析[J].体育学刊,2006(5):17-22.

[5]梁剑.对第九、第十届全运会田径奖牌榜的统计分析[J].中国市场,2010(48):235-236.

[6]付百胜.举国体制下中国各区域竞技体育之发展——第十一届全运会奖牌分布[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6):21-24.

[7]王桂欣.第九、十届全运会奖牌榜前八名奖牌走向和项目分布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3):24-27.

[8]宁雅芬.“浅谈第十一届全运会快速力量性项目发展的地域特征[J].才智,2010(10):27-28.

[9]黄贵.对体育运动与地理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 (6):47-50.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a)-0135-02

作者简介:①刘飞(1992,7—),男,汉,江苏省淮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田径。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135

猜你喜欢

全运会
港媒:香港想角逐全运会主办权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天津人眼中的全运会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