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测和诊断
2016-11-28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马 涛(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测和诊断
马 涛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采用德国D&R公司研制的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12名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进行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表明:青少年垒球运动员两侧肩关节屈肌肌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伸肌肌力差异不明显。
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等速肌力测试;预测;诊断
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肌力发展不平衡常导致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可能一次严重的运动损伤就会断送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本文运用德国D&R公司研制的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进行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旨在科学评估运动员肩关节的屈伸肌力量差异,探寻屈伸肌力量不平衡对运动损伤的影响,为运动员减少运动损伤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12名青少年垒球运动员,平均年龄 13.83±0.35岁,平均身高 167.83±0.92 cm,平均体重59.67±4.82 kg,专业训练年限1.92±0.64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大量有关垒球运动损伤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类统计。
1.2.2 实验法
1.2.2.1 实验仪器
德国D&R公司研制的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该系统的测试速度范围为0~560°/s 。慢速等速测试能反映测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快速等速测试能反映测试肌肉收缩时的做功效率。
1.2.2.2 实验流程
选择慢速60°/s和快速240°/s 2种测试速度,对肩关节屈伸肌进行肌力测试。测试前运动员进行15 min的热身活动,包括10 min慢跑和5 min动态拉伸。热身结束后,运动员可在等速测力机上进行3 min的适应性测试练习,休息5 min后进入正式测试。正式测试时,选取向心—向心的测试模式,在同一速度测试中,同一关节连续屈伸测试4次,每个关节测试动作之间间歇1 min。测试时,运动员取坐立位,下肢和躯干固定,动力仪的旋转轴轴心对准肩关节的中心。
1.2.2.3 测试指标
两侧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相对峰力矩、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同名肌屈伸肌肌力比等。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测试结果输入SPSS 17.0 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将屈伸肌峰值力矩、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同名肌屈伸肌肌力比等参数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测试结果
2.1.1 肩关节屈肌峰值力矩
统计显示,在60°/s和240°/s的测试速度下,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屈肌峰值力矩和相对峰值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呈负相关。在同一测试速度下,投掷侧屈肌峰值力矩值和相对峰值力矩明显大于非投掷侧,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1.2 肩关节伸肌峰值力矩
统计显示,在60°/s和240°/s的测试速度下,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伸肌峰值力矩和相对峰值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呈负相关。在同一测试速度下,投掷侧伸肌峰值力矩值和相对峰值力矩都明显大于非投掷侧,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肩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测试结果统计显示,在60°/s 和240°/s的测试速度下,青少年垒球运动员两侧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比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测试速度下,投掷侧肩关节的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大于非投掷侧,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2.3 肩关节同名屈伸肌肌力比测试结果
统计显示,在60°/s 和240°/s的测试速度下,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青少年垒球运动员两侧肩关节同名屈伸肌肌力比在减小。在同一测试速度下,两侧肩关节同名肌屈肌肌力比大于伸肌肌力比。在60°/s 和240°/s时,肩关节同名侧伸肌肌力比分别为7.60% 和6.05%,屈肌肌力比分别为12.27% 和11.01%。
3 分析与讨论
3.1 肩关节屈伸肌峰力矩
肌肉收缩属于肌肉生理学中的肌纤维收缩范畴。王端元等对肌肉收缩过程的研究表明,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生理学原理是肌纤维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神经兴奋,神经兴奋经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分析处理后再经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下达给效应器完成肌肉收缩。李国平等人研究认为,肌肉在向心收缩时,肌肉收缩主要由肌纤维的收缩成分承担,进行快速收缩时,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上位中枢神经的限制,被调动起来参与肌肉收缩的肌纤维越少,因此,产生的峰力矩越小。统计显示,在60°/s和240°/s的测试速度下,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国内外其他学者对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的研究结果表明:慢速测试时,屈伸肌峰力矩值比较大;而当测试速度增加到一定临界速度时,屈伸肌峰力矩逐渐减小,整体上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屈伸肌峰力矩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在同一测试速度下,青少年垒球运动员同侧肩关节的伸肌峰值力矩大于屈肌峰值力矩,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投掷侧肩关节屈肌肌力明显大于非投掷侧(P<0.05),这种结果的产生与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过多进行投掷侧专项力量训练有关。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加强青少年运动员两侧屈伸肌力量的均衡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进一步提高专项技术,而且可以减少在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在同一测试速度下,青少年垒球运动员两侧肩关节伸肌峰力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这说明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经过长期系统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肩关节伸肌肌力得到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不明显;尤其对于投掷侧来说,肩关节伸肌肌力的提高幅度没有屈肌提高幅度大,由此可以说明,垒球运动的发力以投掷屈肌发力为主。
3.2 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
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是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选材和评定运动员肌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运动医学中指导病人肌力康复的重要指标。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是衡量肌肉屈伸肌力量是否平衡的重要指标,比值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均衡性,决定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是否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国外有关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在60°/s的慢速测试时,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为60%~69%;在 180°/s的中速测试时,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为70%~79%;在300°/s的快速测试时,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为80%~95%。统计显示,在60°/s 和240°/s的测试速度下,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青少年垒球运动员两侧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减小。由此可以得出: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比的变化趋势与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等速测试速度的增加,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在减小,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相应也在减小。
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屈伸比为70%~80%,该数值相当高,造成这一测试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经过长期系统的专项力量训练,肩关节屈肌肌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而肩关节伸肌肌力水平没有得到相同程度的提高。这种情况极易导致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因突然爆发式用力而拉伤后侧伸肌群,造成运动损伤。因此,青少年垒球运动训练不能为了提高投球力量和速度而一味地发展肩关节屈肌肌力,同时也要发展肩关节伸肌肌群的力量,实现肩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平衡。
3.3 肩关节同名屈伸肌肌力
有研究表明,两侧关节同名肌肌力比的差异应控在10%以内,否则,弱侧肌肉容易出现拉伤。统计显示,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青少年垒球运动员同名屈伸肌肌力比减小。在同一测试速度下,肩关节同名肌屈肌肌力比大于伸肌肌力比。在60°/s 和240°/s时,肩关节同名侧伸肌肌力比分别为7.60% 和 6.05%,都在 10% 的范围内;屈肌肌力比分别为12.27%和11.01%,超出了10%的范围,说明青少年垒球运动员投掷侧肩关节屈肌力量远大于非投掷侧。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与垒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密切相关。日常力量训练中,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过多进行投掷侧肩关节力量训练,而忽视对非投掷侧肩关节的力量练习,导致投掷侧肩关节的屈肌力量明显大于非投掷侧。因此,在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中,应加强非投掷侧肩关节肌群的力量训练,减小两侧同名肌肌力的差异。两侧肩关节屈伸肌力量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垒球运动员进一步学习专项技术,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能够预防运动损伤。
4 结 论
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青少年垒球运动员两侧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同名侧屈伸肌肌力比在减小。在同一测试速度下,投掷侧肩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大于非投掷侧,而投掷侧伸肌峰力矩与非投掷侧没有
(下转第 3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