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进展
2016-11-28ResearchProgressofSportsMotivationandSelfdeterminationTheory
Research Progress of Sports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廖晓玲
Liao Xiaoling
运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Sports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廖晓玲
Liao Xiaoling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0
前言
动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人们行为都有动机有关。体育锻炼行为也是由动机引起的,个体有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相应的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想法。当这种需要与体育运动环境及其诱发因素相吻合时,将会成为一种驱动力,推动个体参与到实际体育运动之中。运动动机与身体自尊,锻炼行为,锻炼坚持性,目标设置,归因、人格、感觉等具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本文将对运动动机的概念、理论基础等简单综述,然后再主要谈自我决定理论在体育运动心理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1运动动机的概念和理论研究
1.1 运动动机的概念
运动动机指的是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满足的需要或需求,是人们参与和坚持锻炼行为的心理动力[1]。在体育锻炼中动机有助于理解运动以及激励和鼓舞人们进行锻炼。体育动机制约着学生的体育锻炼目的、态度和习惯,同时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体育锻炼行为的作用。
1.2 运动动机的理论研究
运动动机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体育锻炼的理论基础有:健康信念模型、自我效能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2]。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人们会理性地预测消极健康结果,且希望避免这样的消极健康结果,或降低此种消极健康结果的影响,个体决定预防或控制疾病行为取决于个体能否认识到健康的威胁以及预防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Bandura(1982)从社会认知观点的角度,提出自我效能理论来解释特殊情景中动机产生的原因。而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信念,即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满足要求自身要求的情况,而这种信念或主观评价将直接作用并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主要研究的是人的行为自我决定的程度或自愿性,它强调自我决定对行为动机的调节作用,并注重环境因素对个体自我界定(自主权)的影响[3]。
Bandura(1982)从社会认知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特殊情景中动机产生的原因。而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信念,即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满足要求自身要求的情况,而这种信念或主观评价将直接作用并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主要研究的是人的行为自我决定的程度或自愿性,它强调自我决定对行为动机的调节,并注重环境因素对个体自我界定(自主权)的影响[3]。
2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
以有机辨证元理论(Organismic- Dialectical Metatheory)为其元理论,自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做出的自由选择。自我决定理论的早期相关研究主要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学校体育教学及运动竞技等领域,后期随着世界大众体育的蓬勃兴起,研究方向转向锻炼情境中的可行性研究。
2.1 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孙国晓和张力为(2012)发现自我决定理论能够解释、预测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基本心理需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呈负相关[4]。朱晓娜(2011)对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在中国运动员的适用性验证,并发现自主性支持能正向预测训练满意度,负向预测运动员的疲劳[5]。蔡端伟,吴贻刚(2014)发现排球教练员训练指导、正面反馈和社会支持行为、激励内化归属感是预测运动员积极行为的关键因素,角色认同对激励氛围内化作用显著[6]。王希(2014)研究发现运动员外部动机的内化水平与心理疲劳负相关,并且提高自主支持能够使运动员的外部动机内化,能预防心理疲劳[7]。
2.2 锻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2.2.1自我决定理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在锻炼心理学领域,研究对象主要是学生群体,探索自我决定理论与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薛峰(2010)发现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与大学生锻炼时间、强度、频率及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在调节和无动机则与锻炼时间、强度、频率及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郭玉良等(2012)实践研究发现自主、能力需要是影响动机的重要变量,任务掌握气氛( 自主学习气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感和能力感,从而促进内部动机的提高和缺乏动机的降低[8]。
2.2.2基本心理需要理论的研究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分支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支持三种心理需要满足的环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激发或外部动机的内化。
关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段长文(2013)验证自我决定理论锻炼模型能很好的解释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锻炼自主性动机与锻炼意向,且基本心理需要是自主动机与自主支持的中介变量[9]。张海军等(2015)的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为中介的教练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力,激励气氛在教练家长式领导行为与大学生运动员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10]。丁维维(2014)发现高中生自主支持的锻炼环境因素、自主定向人格、特征和内部锻炼目标满足个体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从而促进外部动机内化[11]。
关于自主性支持这一影响因素的研究,朱娇(2014)对435名初中测试发现体育老师、父母以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三种基本需要和锻炼行为呈正相关。项明强(2013)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调查,发现主性支持和自主、能力、关系需要均能正向预测体育锻炼和主观活力[12]。
实证研究方面,王坤(2011)大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促进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13]。陈福亮等(2014)在中国学校体育课情境下进行初步检验,研究表明学生知觉到老师提供的自主支持感能预测3种心理需要的满足情况,而心理需要满足可预测学生体育课锻炼动机,体育课锻炼动机也能预测学生课外锻炼行为、意向及情绪体验[3]。
2.2.3目标内容理论的研究
目标内容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的最新发展,分为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它们可以对个体动机和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不同的解释。胡敏,项明强(2014)是我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内部目标和自主期望能够正向预测剧烈、适度运动,而外部目标只能预测剧烈运动,青少年的自主型动机在内部目标和剧烈运动中部分中介作用,内部目标与适度运动上起完全中介作用[14]。
2.3 评价
运动心理学领域涉及动机的内化研究以及自我决定理论预测、解释作用和验证国外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研究中的可行性,并在理论方面给出建议。但是研究群体单一,涉及项目少,同时对于无动机的研究较少,主要涉及到外部动机的内化等方面的研究,而无动机的负预测等研究几乎没有。
锻炼心理学领域,主要研究运动动机的内化,教学氛围以及父母教师的自主性支持等方面,包括预测解释作用等的验证,实证研究稀少,缺乏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合,样本研究偏局限某一个层面。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受关注最多,但研究缺乏规范统一和规整,对中国本土化方面的研究仅存在于验证方面没有本土化量表的研发,缺少结合中国情境下的量表等,从而使研究留有遗憾。目标内容理论是新近理论,相关研究不足。
3结束语
通过对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研究者发现在方法学上,主要是纯理论研究和实证(量表、问卷的调查)研究结合,但测量工具缺乏一致性,这样研究的结果无法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应给予更多关注;其次实践干预研究少,在以后的研究中可涉及到实验研究和干预研究策略等的制定及实施验证;同时研究者发现自我决定理论多采用于单一理论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多种理论结合的方法能够减少偏差以及能多方面论证等优点,因此多理论交叉融合和可多关注。研究主题主要涉及的是运动动机内化、教师(教练)父母等自主性支持的互动,而与其他外界坏境等的互动少,但影响青少年锻炼和运动员训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研究领域可给予关注。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研究人群过于单一,对不同年龄、地区等样本的比较较少,具有局限性,样本的多样化及研究的多样性更具有说服力和推广价值。最后研究多横向研究,少纵向实验追踪验证研究,期待以后的学者能弥补这方面的遗憾。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京诚.锻炼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陈福亮,杨剑,季浏.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学校体育课情境下的初步检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5):465-470+475.
[4]孙国晓,张力为.基本心理需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126-132.
[5]朱晓娜,黄燕,李宗浩.基本需要理论在中国运动员中的初步检验[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4):346-350.
[6]蔡端伟,吴贻刚. 教练员领导行为、激励氛围与运动员激励内化——来自全国361°排球锦标赛球队的实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142-146.
[7]王希,张忠秋,张连成,等.外部动机内化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5):381-388.
[8]郭玉良,李洪一,苏煜.教学气氛对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目标定向与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07-111.
[9]段长文.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内化发展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10]张海军,郭小涛,陈波,等.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6):82-88.
[11]丁维维,毛志雄.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学生锻炼行为促进领域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5):84-91.
[12]项明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幸福的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13,(8):21-28.
[13]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4]胡敏,项明强.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自主型动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军事体育学报,2014,(4):1-7.
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国内外运动动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涉及运动动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近况。总结自我决定理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后续研究发展中重点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动机;运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
Abstract: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the paper reviews relevant studies on sports moti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view involves concept and basic theories of sports motivation and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The paper then summari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research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ollow-up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motivation; sports motivati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1.052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1-0126-2
作者简介:廖晓玲(1990-),女,湖南娄底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