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归因分析

2016-11-28AttributionAnalysisofFactorsAffectingMiddle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归因中学生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苏兴田,徐生辉

Su Xingtian, Xu Shenghui

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归因分析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苏兴田,徐生辉

Su Xingtian, Xu Shenghui

作者单位:1.天水师范学院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甘肃 天水741001

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741001, Gansu, China.

前言

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青少年的主体,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作用至关重要。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强调,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故而,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息息相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综合实力重要体现[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激烈,导致学习负担明显加重,加之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较为严重。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30年来呈下降趋势。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怎样增强学生体质,让其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是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研究过程,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研究过程。[2]本文通过研究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旨在为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出理论依据。

1学校因素

1.1 体育课

对于中学生来说,热爱运动,在运动中释放激情、享受快乐是他们的秉性。体育课应该是学生体验乐趣、获得成就、放松交流,在参与中享受快乐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令人困惑,部分学生热衷于参加体育类项目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并且这种状况与年龄的增大呈正比关系,其中女生更为突出。现阶段,虽然新课标在各中学全面实施,但受学生人数、场地器材、师资队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内容枯燥简单,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如今,中学体育课时已变为每周三节,但很多人认为,体育课是“豆芽科”,无关紧要。很多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去提高升学率,随时挤占体育课时,造成体育课不重要的误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体育活动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加强,城市中学学生人数逐渐增加,有的学校一个班级在60人以上,再加上场地器材的限制,生均练习次数和练习强度相对削弱。很多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意志品质较为欠缺,吃苦精神不够,由于怕苦怕累,在上课期间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上体育课。好多学生、老师(甚至领导)认为体育课是“玩”的课,导致学生“出工不出力”,只要一有运动强度,就承受不来,叫苦连天,体育老师在上课期间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体育课的质量大大降低,导致学生的运动负荷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最佳要求。

1.2 “不足”与“过剩”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逐渐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也大力提倡教育的均等化,部分农村中学的撤并,大量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城区中学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能容纳2000名学生的有3000-4000名学生,现有的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学生人数增加的需求,于是很多学校在原有的校址上增加基础建设,缩小了体育活动面积。城市中学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现象比较突出,生均体育活动面积在减少,师生比在增加。而农村中体育场地不佳充足,师生比也相对减少。大多数中学没有室内体育场馆,在遇到雨雪天气,学生只能待在教室,没办法进行体育锻炼,达不到“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

1.3 课外体育锻炼

当前,多数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缺少系统的活动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强,没有有效组织,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够。很多学校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只停留在体育课的教学上,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学生多场地少的状态下,很多学校早操只是做广播体操而已,没有进行跑步等一系列耐力练习。课外体育活动由于场地器材、学生安全等问题,不能有效组织。部分领导和老师的偏见,部分学校“两操一课”只是一种形式,远远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锻炼要求。相关的资料表明,有80以上%的中学生不能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活动要求,多数在半小时以内,年级越高越明显。

1.4 升学率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只有孩子的学习好,就是最大的成就。因此,“唯分数是打开大学之门,唯大学是走向成功通道”的思想严重,可以从每年的中考、高考状元,被争相报道、大力宣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评价一个学校上重点高中(大学)人数为标准,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文化补习班(提高班),导致学生闲暇时间过少,体育活动时间更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社会因素

2.1 “静态化”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基础逐渐富裕,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动”向现在“静”的方向发展。多数学生不参与家务劳动,体力活动也越来越少,上楼乘电梯,出门以车代步,上下学坐公交或者父母专车接送,生活方式的“静态化”方向发展,都使得大多青少年日常运动量比从前大为减少。城区中学,有65%以上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是坐公交车(或者父母车接送),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身体活动的机会,制约了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2.2 电子产品的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电视、网吧、电子游戏厅影响青少年很长一段时间,已经成为“过时”的产物,3G(4G)手机和平板电脑吸引着大量的中学生,很多中学生的余暇时间在网络和游戏中度过,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严重消极影响。大部分在校园周边也没有可以自由锻炼的体育设施能够把同学们网络中吸引出来,走向锻炼身体的场所。

3家庭因素

3.1 家长体育意识

家长的错位认识,对学习文化课的成绩关注极高,父母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子女学习文化课发展方面的物质需求,而对其身体素质发展的需求多无足轻重的。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认识程度不够,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本身也缺少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从小没有养成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更没有培养孩子的体育锻炼意识。[3]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力加强孩子文化素养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加上教育方法出现了偏差,认为孩子的流汗流泪便是受苦,有些家长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全心全意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不让孩子干家务活,溺爱孩子,使孩子缺乏了吃苦精神,让孩子变得过于懒惰,缺乏锻炼意识。因此,孩子的肥胖和“豆芽菜”现象比较突出。

3.2 安全因素

“安全”意识错位,家长很怕孩子受到伤害,众所周知,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是难免的。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受伤,少让或不让孩子活动。更有甚者,一旦学生受伤,家长就会不依不饶,打官司告学校。因此,体育课(体育活动)内容的难度没有了,室外活动器械被迫撤了,不安全的活动取消了,因噎废食,学生体质下降也是顺其自然了。

3.3 家长对学生施加的压力过大

学生作业量过大、无暇运动。绝大部分的学生不但有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有学生家长布置的作业,还要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班,导致学生没办法参加各项体育锻炼。[4]国家规定中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由于大量的作业负担,使大多数中学生每天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没有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标准(8~9小时),由于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及某些神经症状的发生,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学生个体体质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学生没有足够的精神参加体育锻炼。[5]

3.4 学生营养不均衡

目前,我国中学生膳食营养摄入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因为大量的洋快餐、饮料、膨化食品食用,导致大多学生产生肥胖,从而肥胖也成为危害中学生,尤其是城市中学生健康的一个新问题,二是学生营养不良,学生的挑食、偏食等等都造成了学生营养不平衡,身心发育迟缓,影响体育锻炼质量。学生营养不均衡,体质下降,不能够完成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

3.5 独生子女现象

目前,城市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毛振明教授说:“其实现在学校体育很大程度上是在还学生在儿时所欠下的体育运动的债”。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例如,“跳山羊”几乎在所有中学的体育课上销声匿迹。张永军所写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因素探析》一文表明:独生子女在选择体育项目上,多数同学流露出怕苦怕累、避重就轻,不喜欢力量类、耐力类和激烈对抗类的项目。由于独生子女的自身因素和家长过于偏爱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受阻,各方面因素使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大大减少,导致体质下降。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学生人数、体育场地、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体育课质量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健身需求;课外体育锻炼缺少系统的活动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强,没有有效组织,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够;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方面关注度很低,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学生身体活动的机会减少;网络资源盛行;体育安全错位;学习压力大;营养摄入不均衡;独生子女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多年来,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

4.2 建议

1.在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耐力、速度、体能素质练习等教学内容;积极、合理、有效组织,督促学生进行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

2.大力加强社会舆论,转变思想观念,落实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各地方教育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不定期抽查,有始有终地落实各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鼓励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际间体育比赛和课外体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体育运动氛围。

4.地方职能部门(各学校)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增加学生体育活动场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使其健康成长。

5.家、校减压,还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家长要改变“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观念,应认识到健康才是孩子以后的发展的基础。有条件的家庭要考虑合理的营养膳食,要经常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韩坤.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理性认识及其系统干预构想[J].浙江体育科学,2013,2:72-73.

[2]甄志平,张瑛秋,邢文华.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演进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925-927.

[3]余岚.身体素质导向的体育选项推荐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80.

[4]康健.苏北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6):25-26.

[5]董俊.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原因及对策[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3): 408-410.

[6]郝凡,张桂利,项立敏. 中国青少年体质分析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J].内江科技,2011,(1):43-44.

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中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教育职能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依旧堪忧。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进行分析,旨为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归因

Abstract:As the main part of teenagers and a special group,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vital effect on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despite education departments’ effort of issuing a number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students' physique, the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still worrying. Through analyzing factors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from school, society and family, the paper aims to come up with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Key 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influence; attribution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1.047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1-0114-3

作者简介:第一苏兴田(1977-)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归因中学生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