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疗效评估

2016-11-28赵小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赵小军

【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实施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实施显微手术;试验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恢复良好比例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8.6%,重度残疾比例为2.2%,低于对照组的1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优于显微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5.0.02

颅内动脉瘤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病变,表现为脑血管瘤样突起,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疾病在40~60岁的女性群体中发病率高,如不及时诊疗会威胁生命健康[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普遍,相比于常规开颅手术表现出诸多优势。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中,男16例(45.7%),女19例(54.3%);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7.3±2.5)岁;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4例、Ⅴ级2例。试验组中,男20例(44.4%),女25例(55.6%);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6.8±3.1)岁;Hunt-Hess分级:Ⅰ级8例、Ⅱ级12例、Ⅲ级16例、Ⅳ级6例、Ⅴ级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学》,患者经颅脑CT或MRI检查、血管造影检查后确诊,满足手术指征;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合并其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显微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颅脑CT检查、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从而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35例患者中,采用肿瘤切除术9例,经瘤颈夹闭术24例,瘤颈夹闭术+颅内血肿清除术2例。按照发病时间,颅脑出血72 h以内手术26例,10天以内手术6例,10天以上手术3例。

1.3.2 试验组

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准备工作同对照组一致。45例患者中,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24例,弹簧圈+支架辅助治疗11例,载瘤动脉闭塞术8例,球囊辅助治疗2例。按照发病时间,颅脑出血72 h以内手术31例,10天以内手术10例,10天以上手术4例。

1.4 观察指标

(1)观察疗效,依据GOS评分量表进行判定[2]:恢复良好:患者生活恢复正常;轻度残疾:患者能够独立生活,可以在保护下工作;重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植物生存:患者仅有最小反应;死亡。(2)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常见如精神症状、肢体瘫痪、功能障碍(嗅觉、语言)。(3)随访1年时间,通过脑血管造影复查了解肿瘤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恢复良好比例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8.6%,重度残疾比例为2.2%,低于对照组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为6.7%;对照组共计发生9例,发生率为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肿瘤复发比较

随访1年时间,实施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显示43例试验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为4.7%。33例对照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为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9,P=0.719)。

3 讨 论

针对颅内动脉瘤的研究显示,在脑血管事件中,该疾病发病率居于第三位,前两者分别是脑血栓、高血压性脑出血。就目前而言,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晰,除先天性因素以外,还和动脉硬化、创伤、感染等具有一定关联。患者在颅内动脉破裂出血前,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因此不利于早期诊断并治疗,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在临床治疗上,选择一种恢复快、预后好、复发率低的治疗手段,成为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导管技术不断发展,栓塞材料实现更新换代,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常规夹闭手术相比,血管内治疗不开颅,不会和脑组织接触,因此创伤小、痛苦轻,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88.9%,重度残疾仅为2.2%,均优于对照组的68.6%、17.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认为,常规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如下:患者年龄小、全身状况好;肿瘤位于脑动脉周围支动脉、前循环动脉、宽留颈动脉等,或伴有脑内血肿;微导管无法到达病灶,或者血管内治疗失败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如下:患者年龄大、全身状况差;肿瘤位于后组循环动脉、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或多发性肿瘤;常规手术失败患者。分析可知,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体质、动脉瘤类型、医疗水平,从而科学准确制定手术方案[3]。

文中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7%、3.0%,对比差异不大,说明预后效果相当,安全性较高。但对于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的精神症状、肢体瘫痪、功能障碍等现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水平,鼓励患者尽早开展语言、运动等功能锻炼,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优于显微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岗勤,王子亮.颞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11):1118-1121.

[2] 康慧斌.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06):544-547.

[3] 秦尚振.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治疗策略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09):916-919.

本文编辑:徐 陌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