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应该如何发展
2016-11-27刘佳尔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00030
刘佳尔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00030)
校园足球应该如何发展
刘佳尔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00030)
2015年暑期,笔者针对校园足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研,带着从调研中收集到的一些疑惑和思考,笔者近日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高足球训练基地主任李连江老师,听取了其对校园足球今后发展的看法。
刘佳尔:李老师,您是校园足球的前辈,我在许多资料中看到您一直强调学校足球必须兼顾基础教育培养和技能训练,注重足球在身体素质和心理上的双重育人功能,这应该是人大附中三高足球学校大获成功的首要理念和主要经验吧。
李连江:是的,这种理念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有广阔出路,每年去往北大清华人大等著名高校的球员比例较高,还有不少队员被专业队录用,甚至后来走进中超俱乐部和国家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出路的担心。
刘佳尔:在调研中我发现一种现象,就是国外青少年足球并不限于校园内,甚至可以说更多在校外。我曾采访过来京参加青少年足球比赛的澳大利亚球队和意甲罗马俱乐部的青训队,了解到他们确实在学校参加一些足球活动,但更多是在社区俱乐部或职业队青训营中接受培训。因为仅在校园之内培训一支较高水平队大多数学校办不到,而社区俱乐部则能聚集区域内多所学校的孩子进行专门训练和组织比赛。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李连江:确实,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办得了高水平球队,对于那些没有高水平球队的学校,踢球的好苗子如何发展是一个问题。不过我认为像人大附中这种有能力培养高水平校园足球队的中学应该更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责任,如果连我们这样的学校都不支持校园足球,校园足球和足球苗子的未来就更加堪忧了。但类似于三高这样的球队也不应该挤占学校里普通孩子踢球的时间和场地,要兼顾足球的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在我们刚起步的阶段,是在放学后封锁学校操场供球队训练,造成很多普通学生和家长的不满,甚至给校长写信抱怨,要求将操场归还给全体学生,这才使得三高迁出本部,建立起自己的基地,当然建立基地的过程也很艰难。
刘佳尔:现在围绕校园足球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地方将好苗子录取到有高水平球队的学校,但也有人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将会踢球的孩子集中起来必然会导致校园足球成为少数校、少数人的运动,违背了国家大力推行校园足球的本意,甚至有人讲前些年校园足球就是这样走入了死胡同。您觉得社区俱乐部能解决这个矛盾吗?
李连江:学校和社区应该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但社区体育在我国很不发达,目前看还难以成为主力。今后在普及校园足球的基础上,学校高水平球队、专业足球学校、职业队青少年训练营和社区俱乐部等多方面要共同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机会。
刘佳尔:以往校园足球不受投资者待见,但随着国内外足球产业快速发展,转播、球员转会、纪念品开发等市场运作变得活跃,一些企业开始时校园足球感兴趣,例如聚运动公司赞助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杯赛,预计3年内投入一个亿;阿迪达斯宣布推出阿迪达斯青少年足球联赛。您认为这能表明校园足球能搞商业化开发吗?
李连江:我也注意到了你说的这种变化,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持保留态度。作为一个公办学校,在不改变性质、不过红线的情况下,适当引进民营资本还是很好的。因此政府应该考虑如何放开,我们也正在设计如何走这样一条路,让那些投资不是为了获得红利而是看重社会和广告效应的企业名正言顺地进来,并给予一定合法的反馈,如请企业老板颁奖或参加新闻发布会及开、闭幕式等。但企业从赚钱的角度出发只会关注园校足球中的塔尖部分,即最好的球队和顶级的比赛,不会关注校园足球的普遍开展,因此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保障。既然承担了教育功能,政府就应该给予保障,我们这些坚持校园足球的人并不是为了赚钱,只要能保障运转经费和个人适当收入就很满足了。
刘佳尔:您的“塔尖”之说正是许多人所表达的看法,认为重要赛事最可能吸引企业的关注,从目前来看投资者的兴趣也的确聚焦在赛事上,这直接促成了2015年暑假期间全国多个城市举办了上百场由企业赞助的校园青少年足球赛。我在之前的选题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职业足球发展”的研究中发现,企业最看重粉丝的数量,而比赛比单个球队更能吸引粉丝,所以我个人认为,高水平比赛是可以考虑引入商业因素的。
李连江:但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引发恶性竞争。有了企业赞助,各地、各校必然竞相开出优厚条件以吸引优秀学生,结果是水涨船高,导致办一支好球队的成本高昂,而条件差的地区和学校根本无法支撑,中超俱乐部这几年的发展就是这个模式,带来繁荣也带来担忧。更让我担心的是商业介入会使赛事组织者、教练和学生都有了以足球赚钱的机会,会使校园足球变味,不是追求学校体育的本质,而是追求更多的商业利益。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个人对商业化持保留态度。
刘佳尔:校园足球发展要花钱的事情很多,比如吸引高水平教练、引进国外教练、组织比赛(包括国际比赛)、送年轻球员到海外培训等等,采访中这些问题被反复提及,而困难只有一个:缺钱。
李连江:有些事不一定要筹钱去办,中国市场大就是本钱,对国外足球界有不小的吸引力。去年以来,西班牙、德国等国的一些足球俱乐部就表现出与三高合作的意愿,包括接受球员受训、设立海外训练基地等,他们想借此渠道寻求在中国发展的机会。有一点值得注意,我国领导人到足球水平高的国家访问,对方往往都会提出希望与我们在足球上合作,这时就可以以为我国校园足球出力为前提,再让他们进入我国的足球市场。
刘佳尔:您说得很对。我了解到许多海外著名足球俱乐部都对中国市场感兴趣,而且以青少年足球为切入点,不过我还是认为以适当方式让商业运作介入青少年足球应该有帮助。像前面提到的社区俱乐部,不少企业早已动手,设立了社区足球俱乐部,例如杭州先迈俱乐部翻译并引进了日本足球协会的少儿足球指导大纲,签约了20多位外籍教练和多位国内教练,为学生提供校园内外的足球训练。又如专做足球装备的喜攀登公司近几年赞助了各类校园足球赛事,公司老总也说“这类活动能让我们的品牌为更多的校园足球爱好者所熟知,也让我们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对产品研发有很大帮助。”企业由于有利益而加倍努力,满足了愿意付费学足球的孩子的需求。
李连江:我们是老一代校园足球人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和坚守,我仍然希望校园足球不要有商业气息,或者说不要以商业为目的来搞足球。你们年青人更能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有自己的角度,这也无可指责。我只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校园足球事业中,至于未来的发展之路,相信每代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