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摔跤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手段的研究进展

2016-11-27潘教利

运动精品 2016年2期
关键词:消除

潘教利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重庆400310)



摔跤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手段的研究进展

潘教利

(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重庆400310)

摘要:摔跤运动是要求有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在对抗中体现技术动作的体能与技能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该项目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手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摔跤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摔跤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期间对运动性疲劳消除方法的采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摔跤;运动性疲劳;消除

运动性疲劳是衡量运动量是否足以刺激机体产生变化,达到新的适应水平的可感知的指标。如果运动性疲劳不能及早消除,会影响下一步的训练,甚至会导致过度训练的产生。过度训练会影响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影响其运动成绩,使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长期下去会使运动员对运动训练丧失兴趣。由于摔跤运动是一项运动强度较大和竞争激烈的竞技项目,因此,在运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能承受尽可能大的运动负荷,目的是使机体适应大强度、高频率的比赛要求。因此,摔跤运动性疲劳产生与其它运动项目也不同,尽快消除疲劳保证下一次运动训练的正常进行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就摔跤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摔跤运动项目训练疲劳的消除提供参考。

1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手段

在1982年的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运动性疲劳被正式定义为:身体机能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水平和/或整体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方式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也不同,如田径项目中的投掷和摔跤运动项目都存在不能维持预定运动强度的问题,体内生理生化变化也不同,所以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也不一样。

1.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

研究者们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过多种假说,归纳为:堆积假说、耗竭假说、调节紊乱假说等。有学者分别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但又都不能很好地概括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因此,仍然不断有研究者在试图提出更具概括性、更接近实质的假说。由于在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方式的运动过程中,运动性疲劳的表现也不同,因而有理由认为其发生机理也可能不同。或许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1]。

1.1.1从疲劳链解释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从1970-1989年近20年中,研究者们提出运动引起肌肉收缩产生疲劳调控链的可能性机理,认为: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发生和发展都可以影响肌肉的功能而产生运动性疲劳,也可以将传统的堆积假说、衰竭假说、代谢物生理化学性质改变等适用于运动疲劳的成果加以结合,比如运动时骨骼肌乳酸的产生、氢离子的堆积,血糖浓度下降、肌糖原的耗竭等都是运动疲劳调控链的重要因素。

1.1.2从突变理论解释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1980年Edwards将疲劳定义为“不能维持需求或预期的力量”,该理论主要从电刺激、肌电图和能量供应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在疲劳时物质代谢和电刺激的相互关系中提出一个三维图解。他认为导致疲劳可能有三个原因:肌肉收缩能量消耗限制ATP供应速率;膜功能损害能量供应,如肌膜动作电位和传导受损,肌浆网钙泵受损;代谢产物的堆积,如细胞内氢离子增多可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降低钙离子在肌动球蛋白联接的活性;细胞外K+可损害肌浆动作电位的正常和传导;损害横管系统动作电位造成兴奋—收缩偶联效率下降。在此基础上,1982年他提出了运动疲劳和运动能力的生化基础—突变理论,重点在于描述神经肌肉传导的运动性疲劳机制。

1.1.3从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调节网络解释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冯炜权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大量成果,他于1993年提出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他认为中枢运动性疲劳的主要生化因素是:当出现儿茶酚胺、γ-氨基丁酸增加和ATP减少,血糖下降等都会引起兴奋抑制失调;当运动性疲劳产生时,色氨酸进入脑中过多,进一步生成5-羟色胺,从而造成困倦、嗜睡、食欲减退;此外γ-氨基丁酸上升,血糖下降;ATP大量消耗,氨的含量增加。氨过多会引起脑中毒症状,如运动平衡失调等。其次因素是机体的内分泌调节紊乱,运动应激引起疲劳时使内分泌调节受影响。在长时间的运动中,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量过大时,使皮质醇分泌持续上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效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其运动应激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增强,机体血液中的皮质醇明显上升,加快物质的分解代谢,从而适应运动的代谢需求,同时性腺分泌雄激素水平下降,合成代谢减弱。第三个因素是免疫系统的紊乱,主要有免疫球蛋白,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红细胞免疫的功能下降等。

1.2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再训练,及时的消除运动性疲劳是运动员健康和下一次训练质量的保证。因此,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机体的恢复,有着与训练同样的意义。已有的促进恢复的手段很多,包括物理手段、中医药手段、营养手段和心理手段等[12]。

1.2.1物理手段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作用

物理手段是指利用自然的和人工的物理方法加速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热水浴和桑拿浴

用38-42℃的热水淋浴8-10分钟,或者用36-40℃的水盆浴10-20分钟,都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消除的作用。但应该注意洗浴的时间要控制适当,太长时间的热水浴可能会造成缺氧,那样反而不利于恢复了。有条件的话,还可进行桑拿浴。

(2)氧负离子疗法

自然界中植物富集的地方有丰富的负氧离子,人工也已制造出了负离子发生器。这些负氧离子可以帮助人体迅速补充在运动中不足的氧摄入,增加运动后氧的吸收,有利于纠正体内的氧缺乏,也有利于氧化代谢产物的清除。同时,还可使人心情愉快、放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恢复的手段。

(3)理疗法

利用光疗、电疗等方法对身体局部或全身进行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细胞功能调整及恢复。

(4)其它手段

还可选用静力牵张、机械振动按摩、气体压力按摩、电刺激振动放松、磁疗、高压氧仓等手段促进恢复。

1.2.2中医药手段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作用

应用我国传统医学手段促进疲劳消除的手段主要包括各种中药制剂、针灸和按摩等。

(1)中药制剂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作用

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主要从“补益”和“调理”两方面进行,有复方中药、草味中药和中药单体三种形式。补益中药针对运动性疲劳表现出的气、血两虚的现象,主要补脾、肾和肝,以甘温为主,使用的中药主要有人参、当归、黄芪、枸杞、肉桂、符子、仙灵脾、肉苁蓉等,补益中药可以增高机体内糖原的含量,对内分泌的平衡,免疫能力的增强有作用。调理中药主要功能是健脾理气、疏肝理血和活血化淤、补脾活血,如玄参、生地、泽泻等。有些中药的单独使用也会有良好的效果,如西洋参、人参、绞股蓝、枸杞、红景天、淫羊藿等,其作用主要是预防运动性低血睾酮和增强免疫功能。党参、黄芪、三七等单味中药能增加机体免疫和抗自由基能力。中药单体当归中的阿魏酸对非特异免疫功能也有刺激作用,还有一些中药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血浆中脂质过氧作用,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增快其消除,从而防止和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如人参、杞子、灵芝、何首乌等富含稀有元素锗。银杏叶的提取物是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防止和延缓疲劳的发生,能提高运动能力。

(2)按摩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运动性疲劳主要是机体的气伤血耗引起的,表现为血行不利、经络堵塞和不通则痛造成的,中医按摩是利用专门的手法,给予机体不同的刺激,通过神经不同的反射作用,以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相互按摩或队医帮助运动员按摩放松以消除疲劳。按摩中医理论认为通过舒筋活络和活血散瘀来达到阴阳平衡与解除肌肉挛缩粘连,不仅可以直接放松肌肉,且能解除引起肌肉紧张的原因,缓解肌肉负荷后的紧张度,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与后备毛细血管开放,局部的血液供应加强,提高神经、肌肉及器官的活性,进一步加强骨骼肌乳酸的消除速度,因而可以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消除疲劳的作用。合理的按摩可以有效地减轻运动后肌肉的酸痛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体力和提高疲劳肌肉的工作能力。目前常用的手法包括一般按摩手法、点穴按摩手法和气功按摩手法等。

(3)针灸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作用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也用于运动员疲劳的消除。剧烈运动能引起机体的自由基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采用针刺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有报道针刺风府穴、关元穴和肾俞穴,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结果能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改善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的作用。灸法是用艾灸直接或间接对体表的穴位进行烧灼和温熨,借助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病祛邪的治病和保健作用,实验证明艾灸可通过提高运动员机体免疫力并影响物质代谢,从而起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2 摔跤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

2.1摔跤运动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的产生

摔跤运动属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在运动训练和剧烈比赛时,因对抗情境的复杂性、剧烈性以及高、难、新、险技术的要求,运动员的全身主要器官都要承受高强度的负荷,情绪状态自始至终比较紧张,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极易引发运动员中枢神经的疲劳。如古典式摔跤项目比赛中,运动员以搂抱、绊摔、挤压、逼抢、推拉、滚翻等各种徒手动作摔倒对方,使其双肩着地或以比分战胜对手为目的,运动员以高强度体能对抗,在这样的多次重复的大强度训练和比赛中,容易造成运动员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从而容易产生中枢神经疲劳,导致运动能力下降[7]。

2.2摔跤运动能源物质消耗与运动性疲劳

短时间(短于20秒)运动疲劳的能源物质消耗以磷酸肌酸(CP)为主,下降可达95%以上。在长时间运动(1-2小时)时,以肌糖原消耗为主,消耗可达储量的90%以上。在运动时蛋白质的消耗较慢,引起疲劳主要是血浆和肌细胞内液中的氨基酸被利用,主要是谷氨酰胺、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等。摔跤运动中有CP的大量消耗,蛋白质的降解,随着时间延长,当氨基酸下降至一定程度时引起血尿素上升,机能水平下降。因此,可采用血尿素评定运动员疲劳程度和恢复状态的指标。

2.2摔跤运动中心率变异指数与运动性疲劳

心率变异指数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和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性,从而判断机体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及预防,可能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最近Tian[16]等报道心率变异指数可以了解摔跤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过度疲劳有警示作用,从而避免过度疲劳的产生。

3 摔跤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

研究表明对肌肉损伤指标血清肌酸激酶来说,非直接对抗性项目的运动员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要是达到200IU/L以上,可以判断为运动量大,而摔跤运动员由于在运动中有激烈的身体冲撞和挤压,肌肉损伤情况较非直接对抗性项目的运动员严重,血清肌酸激酶可达到1000IU/L以上,有时候此值可能会更高,此时并不代表运动员的疲劳程度极高,而是提示运动员有明显的肌肉损伤,如肌肉拉伤、肌肉撕裂等发生[2.11]。因此,摔跤等重竞技运动员的疲劳消除手段与其它项目的也不一样,摔跤运动传统的疲劳消除法主要是牵拉按摩法,还有睡眠、营养物质补充、心理等放松法[8-10]。

3.1牵拉按摩法加快摔跤运动疲劳的消除

牵引按摩法是将牵引疗法和按摩疗法结合在一起的放松方法。训练完,尤其是力量训练完后,进行整理活动及牵拉、按摩等放松练习对摔跤运动疲劳消除效果显著。运动员通常以两人为一组,通过互相牵拉和按摩帮助对方肌肉疲劳的消除。拉伸和按摩结合有利于恢复血流、排除酸性物质等,能缓解疼痛和肿胀。

3.2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由于能源物质大量消耗、精神过于集中等原因,摔跤运动员在训练课后往往感到身体和心理疲惫,因此,利用睡眠来调整身心疲劳是非常必要的。机体在睡眠中,褪黑素分泌增加,可清除自由基的产生,还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睡眠时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有利于体内能量的恢复贮备。

3.3中药消除摔跤运动性疲劳

刘波等[5]报道人参、黄芪、白芍等中药口服液对摔跤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时降低CK值、改善肌细胞膜通透性和减轻肌纤维损伤方面显示有积极作用。

3.4营养物质的补充对摔跤运动性疲劳消除

Aschenbach等报道补充0.3g/Kg的NaHCO3和0.21g/Kg的NaCl,对摔跤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有作用[14]。而Aedma等报道短期补充肌酸对上肢肌肉的无氧输出功率没影响[15]。

3.5爱国主义和励志教育方法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有效的激励方法可促使运动员化压力为动力,这也是身心放松的一种手段。国家摔跤队训练馆墙壁上挂有国旗和写着“团结拼搏,为国争光”,这是爱国教育激励方式。在运动队中,通常把荣誉激励的长期激励效应与物质奖励的短期激励效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达到调动运动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对各省市地方摔跤队也可采用“全国冠军光荣榜”等多种励志教育方式来激励运动员,以提高运动员训练动机,从而达到预防与消除心理疲劳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冯炜权.对疲劳机理的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433-437.

[2]何子红,陈观云,陶大浪,安楠,何申杰,冯连世.优秀摔跤运动员训练疲劳与恢复的生理生化监控[J].体育科学,2005,11:45-48.

[3]冯美云,张士祥,许奎元,张爱芳,张霞.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的生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2:18-25.

[4]石红,马志军.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成因及恢复措施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6,01:56-57+64.

[5]刘波,张世明,马建,虞亚明,涂禾,张鑫.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临床研究之二——内服中药“肾王膏”消除男子摔跤运动员运动性肾阴不足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03:321-323.

[6]高云飞,张蓝予.优秀男子摔跤运动员训练疲劳与恢复的生化监控[J].辽宁体育科技,2009,03:42-43.

[7]宋明仕.黑龙江省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2010,03:53.

[8]郑建建.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4:201.

[9]寇利胜.摔跤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与恢复手段的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2011,02:56.

[10]宫和平.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01:599-600.

[11]陈文辉.江苏省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肌肉疲劳监测与维护实证研究[J].运动,2011,04:41-43.

[12]张蕴琨,丁树哲.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运动生物化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3]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主编.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14]Aschenbach W,Ocel J,Craft L,et al.Effect of oral sodium loading on high-intensity arm ergometryin college wrestlers.Med Sci Sports Exerc.2000 Mar,32(3):669-75.

[15]Aedma M,Timpmann S,LättE,et al.Short-term creatine supplementation has no impact on upper-body anaerobic power in trained wrestlers.J IntSoc Sports Nutr. 2015 Dec 9;12:45.

[16]TianY,HeZH,ZhaoJX.Heart rate variability threshold values for early-warning nonfunctional overreaching in elite female wrestlers. J srength Cond Res 2013 Jun;27(6): 1511-9.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auses of Wrestling Exercise Fatigue and the Elimination Methods

PAN Jiao-li
(Chongqing spor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310,China)

Abstract:Wrestling requires strength,speed and endurance quality,reflects the fitness and skill of technical action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mbination,the cause of fatigue and the elimination methods of this event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the cause of wrestling exercise fatigue and eliminate methods were reviewed,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wrestling athletes and coaches applying eliminate fatigue methods during the training.

Keywords:wrestling;exercise fatigue;elimination

作者简介:潘教利(1963 -),山东兖州人,本科,副高,研究方向:自由式摔跤。

猜你喜欢

消除
亚硝酸盐氮对硫化物测定的干扰及消除
消除学生物理学习压力的策略
口语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
例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减轻与消除
广播发射机射频系统中的信号冲突分析及消除研究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消除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策略谈
谈心理训练的作用
巧用学习材料 消除思维盲点
对运动疲劳产生及消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