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策略谈
2016-01-16李文
李文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心理障碍;消除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68—01
对一个高中生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为了让高中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活跃的思维,并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设置一套合理、有效,以及适应他们的体育锻炼项目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在学中教、教中学,也总结了一些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 淡化运动技能,让学生自然融入体育运动
高中体育教学围绕“健康第一”的原则,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如何让学生参与一项体育运动更为重要。体育技能却恰恰约束、打击了一些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体育本身就不太感兴趣,或者不太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让这些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让他们和一些体育健儿或者是体育各项技能都比较善长的学生一起锻炼,他们就会下意识地去接触体育、走近体育。这个时候教师也不要强求这些学生的动作做得有多么规范、有多么标准,等他们在参与中慢慢地喜欢上体育,他们自己就会开始注重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是否标准。如此,教师再进行一番恰到好处的指导,再给学生讲动作的规范与标准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起到的效果,学生不但能马上领会,而且也会更加愿意接受。
当然,我们不是说体育活动中技能不重要,但是相比参与,技能次之。让学生走近体育,参与进来,他们才会慢慢喜欢上体育,享受体育运动。
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都有偏科的现象,对体育来说也是一样。有些学生热爱体育,有些学生就不热爱体育,甚至排斥体育,对一些有难度的体育项目更是心有畏惧。对高中生来说,这种现象更加普遍,甚至形成了两极分化,热爱体育的学生想法设法参与体育项目,不热爱体育的学生一整天抱着书本,不是啃书就是做题。这样的两极分化,对高中生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作为高中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跨过对体育的心理障碍,并且让体育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反复做一些示范动作,加强、刺激那些不热爱体育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练不只强体,而且还能扩展人的思维并且促进综合素质发展。还要让学生知道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灵活的思维,学习才更会有动力;并要让学生明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会有更多的发展与选择的机会。
三、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找准自身的定位,增强自信心
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在个个方面都是强者。高中生因为个人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对一些项目的爱好与领会能力的不同,他们在体育中也是各有所长。为了让高中生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教师可以和学生们进行讨论。根据身体素质、个人特长以及体育方面的技能,可将学生分为四个不同的组:A组为身体素质较强,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B组为身体素质较好,虽没有特别突出的项目,但是能顺利完成各项训练的学生;C组为体育和体质都不是太理想,且对体育没有特殊的爱好的学生;D组纯粹为体质较弱的学生,他们不是不爱体育,不想参与体育,而是身体方面的原因导致不能尽情地参与体育项目的训练。
分组完成后,让学生明白这个分组只是因为体育锻炼的需要,没有任何歧视与等级的差异。让学生放平心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适合自己的项目里进行有序的锻炼。比如,女生单双扛不行,那么跳远、长跑等就适合她们。然后,老师根据分组的不同情况给她们设置适合的体能,以及技能与特长的体育训练。这样,不但让学生都参与了,而且还因人而宜设置了体育课程,所以学生们都能完成自己的训练项目,而不再灰心、丧气,同时在活动中又重新认识了体育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体育锻炼对学生来说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功课,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长期坚持规范、标准、合理的训练不仅对身体素质是一个全面的加强,而且对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拓展,对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有很大帮助。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基本理念,促进学生热爱体育,健康成长。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