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2016-11-27陆士桢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陆士桢



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陆士桢

摘要:志愿服务体系反映了各国社会制度体制、传统文化和发展阶段的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体系,需要从指导原则、思想文化、内容形式和制度体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志愿服务;体系建构;实践机制;中国特色

志愿服务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但又充分反映着各国社会制度体制、传统文化和发展阶段的特点。建设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回答好中国的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如何适应中国传统文化,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现状的问题,是志愿服务在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也是对世界志愿服务文化和实务的丰富。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思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体系。

第一,在指导原则与根本目标上,坚持服务党的“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战略部署,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无论是大型活动志愿服务,还是立足基层,服务社区,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现阶段我国的志愿服务都应明确把“中国梦”作为根本目标;把集聚和放大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作为功能定位;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与广大群众爱心奉献的志愿精神相结合;立足在党的“四个全面”的整体部署中创新社会治理和基层群众工作。

第二,在思想文化上,坚持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的本土特色。纵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本世纪初蓬勃发展的我国城乡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渗透着“慈悲为怀”为基本理念的“爱”的价值,以及以“行善立德”为社会准则的“善”的行为模式,这些价值和模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维系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慈善文化的基本特色与属性;另一方面则处处体现着 “爱国、友善”等公民观以及“富强、和谐”等国家观、社会观,志愿服务行为是普通百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的表达。

第三,在内容和形式上,坚持需求导向、邻里互助的特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宗法型的社会政治结构,这不仅导致了重道德、重伦理的伦理型范式,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组织结构和伦理观,而且形成了重家族支持、重邻里互助的社会支持保障传统。近年来,活跃在社区,满足百姓多元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发展,日常化、细致化的社会关爱网络逐渐形成,也突显了中国志愿服务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第四,在制度体制上,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的基本模式。志愿服务是一项以民众的自由选择、自主参与为本质特点的社会活动,但也是一项涉及到动员与管理等多种行政环节的社会事务。无论是组织动员,还是深入坚持,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都应不断探索并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路径,探索完善政府管理推动的方式和程序,创新社团组织及各类民间组织的实施及运行方法,总结和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模式,这是发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任务。

(作者系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会长)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3.003 ■ 编辑:张涵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