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瑞山
——海南“井冈山”

2016-11-27邢诒孔

新东方 2016年1期
关键词:琼崖特委井冈山

邢诒孔

母瑞山
——海南“井冈山”

邢诒孔

笔者通过叙述王文明、冯白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两次革命低潮时上母瑞山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两度保存革命火种,确保琼崖革命红旗不倒的历史,论证母瑞山在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母瑞山是琼崖革命摇篮,是海南“井冈山”的观点。

母瑞山;革命摇篮;井冈山

母瑞山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两次为琼崖革命保存了革命火种,誉称琼崖革命摇篮、海南“井冈山”。

母瑞山,位于海南定安县南端,方园100多里,周围有20余个村庄,共有汉、黎、苗族等居民千余人,是五指山向东北伸延的一座山脉。这里古树参天、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是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天然战场。

一、王文明抵制“城市中心论”,带领600多人上母瑞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保存革命火种

1928年3月,正当琼崖土地革命掀起新高潮,红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广东省国民党反动当局派其第十一军第十师蔡廷锴部及谭其秀独立团共4000人来琼,对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第一次“围剿”。当时,琼崖红军只有1400余人,武器装备又差。敌军分东、中、西三路同时对红军进攻。由于敌强我弱,尽管根据地军民进行顽强的抵抗,仍寡不敌众,红军损失严重,红军总司令冯平、政治部主任符节被捕牺牲,乐四区中心根据地也被攻破,至11月,红军反“围剿”斗争宣告失败,琼崖土地革命转入低潮。

1928年,广东省委受“城市中心论””错误的影响,于11月29日对琼崖特委发出指示,要求将琼崖特委和南路特委合并,成立南区特委,并限一个月内迁入海口,以指导琼崖和南路工作。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对此持保留意见。特委书记黄学增则坚决执行省委指示,于同年12月率领特委机关迁入海口,把工作重心放在开展工运、兵运工作方面。王文明和红军领导人梁秉枢、琼苏秘书长罗文淹等率领红军130多人和部分赤卫队以及琼苏直属机关等600余人,向母瑞山转移,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刚上母瑞山的时候,环境十分恶劣,条件相当艰苦。除了要组织红军对付敌人经常的进剿外,缺乏粮食、没有住宿、缺医少药是红军坚持斗争的三大难题。然而,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共产党人。王文明激励大家说:“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什么困难都会得到解决。”为了解决这些困难,王文明亲自深入山村苗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取得苗胞的支持。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塔起几十间茅草棚,安营扎寨。在此基础上,军民合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砍山开荒,办起了红军农场,建立了上村、中村、下村三个革命村庄,种植了二三百亩地的农作物,有水稻、山兰、玉米、番薯、竽头、瓜菜等,还养了一些生猪和水牛,初步解决了全体军政人员的粮食问题,在生活上度过了难关。

1929年春夏之交,蒋桂战争爆发,蔡廷锴部缩编离琼,敌人力量减弱。王文明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根据地建设步伐。首先是把在母瑞山区的群众组织起来,建立基层苏维埃政权,5月14日,在母瑞山成立了大山乡苏维埃政府,宣布开展山区土地革命,组织农民发展生产,支援红军。随后又派干部、战士到母瑞山周围开展工作,恢复和健全了岭口、文曲、石壁地区的中共定六、定七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龙塘、龙门、鸟坡地区的定四、定五、定八、定九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扩大了母瑞山根据地的范围。同时,还在周围地区寻找潜伏下来的红军指战员,把各地的赤卫队和红军组织起来,开展游击战争。6月,在母瑞山的红军扩大成立独立团,梁秉枢任团长,王文宇为副团长。红军独立团的成立,增强了母瑞山根据地的反“围剿”力量,为日后红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琼崖苏维埃政府还因陋就简办起了军械厂、印刷所、粮食加工组、商店等,还组织了一个红军剧团,排演自编的节目,深入到各村庄演出宣传。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与此相反,迁进海口的琼崖特委机关在1929年2月和7月先后两次被敌人破获,特委主要领导人黄学增、官天民等被捕牺牲。琼崖革命一时陷入失去统一领导核心的重要关头。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保存了革命火种,为重建特委领导核心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后来琼崖革命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时任澄迈县委书记的冯白驹最早获悉琼崖特委机关在海口被敌人破坏的消息,挺身而出,亲自上母瑞山向王文明汇报,提议召开各县领导人联席会议,重建特委。冯白驹的提议得到了王文明的赞同和支持。8月中旬,王文明抱病在内洞山主持召开了各县代表联席会议。会议总结了特委机关迁进海口被敌破坏的惨痛教训,批判了“城市中心论”的严重错误,通过了《各县代联会的决议案》,重申了“立足农村,坚持以农村为基地”的斗争方针。会议选举产生了由王文明、冯白驹等9人组成的中共琼崖临时特别委员会。9月,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特委。11月下旬,琼崖党团特委召开联席会议,选举王文明、冯白驹、傅佑山等三人为特委常委,王文明任书记。由于王文明身患重病,便提议冯白驹主持特委工作。这就初步确立了冯白驹在琼崖党组织的领导地位。1930年1月17日,王文明在母瑞山病逝,冯白驹接任特委书记,继续领导琼崖人民坚持孤岛斗争。

1930年4月15日,冯白驹在母瑞山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领导机构,掀起了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8月12日,琼崖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母瑞山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琼崖苏维埃政府。同月,在母瑞山成立了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后经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委任梁秉枢为师长(后王文宇继任),杨学哲为政委(未上任即在海口被捕牺牲,由陈振亚接任),共有1300多人。母瑞山成为琼崖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的驻地、琼崖革命指挥中心。

二、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冯白驹带领100多人,在母瑞山上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带领25人胜利突围,第二次保存革命火种

1930年底,为了更好地领导和组织第二次土地革命斗争,中共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独立师师部三大机关从母瑞山迁至交通比较方便的琼东县第四区(烟塘)。在以冯白驹为首的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土地革命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红军和苏区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和壮大。1931年3月18日在万宁县第四区加荣村召开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符明经为主席的第三届琼崖苏维埃政府,同年5月1日成立了娘子军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至是年底,红军发展为三个团,2000人。全琼有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准(筹)备委员会56个,乡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准(筹)备委员会380个。土地革命深入开展,苏区广大农民群众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十分高涨。琼崖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琼崖红军的壮大,武装斗争的发展,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苏区的逐步扩大,引起了广东省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恐慌。1932年7月,派陈汉光警卫旅三个团、一个特务营和空军第二中队一个分队共3000多人急速渡琼,对琼崖红军和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

敌军是7月底登琼的,8月1日就集中八九百人的兵力首先向羊山苏区进攻。红二团与敌展开激烈的战斗,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未能守住,羊山、儒郭山、儒万山苏区先后被敌占领。以此同时,陈汉光又集中1600多兵力,分三路向红军主力和党政军三大机关驻地琼东四区发起进攻,红军师长王文宇立即组织部队英勇抵抗。由于敌强我弱,特委、琼苏机关、红军师部、红一团和娘子军特务连利用敌人的包围间隙,向母瑞山根据地转移。娘子军特务连和红一营留下阻击敌人。敌人蜂拥地冲上来,红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阻击任务完成后,娘子军特务连第二班又留下掩护其他同志撤退,全班10位战士在弹药断绝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最后全部牺牲在阵地上。

陈汉光得知红军主力和三大机关撤到了母瑞山,又调集1000多人的兵力,在飞机的掩护下,对母瑞山进行狂轰滥炸,进行疯狂的扫荡。不久敌人攻进了母瑞山,占领了母瑞山根据地,把红军住的茅草房、军械厂、粮食加工厂、后方医院等全部烧毁,粮食、物资洗劫一空。有18位红军战士为了保卫党政军三大机关,在母瑞山滑沟青龙潭一带同敌人进行浴血奋战,从早晨打到黄昏,弹尽粮绝,又饥又渴,敌人蜂拥而上,这18位战士宁死不屈,不愿当敌人的俘虏,全部抱着钢枪从山崖上跳进青龙潭,壮烈牺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18位红军战士的英雄壮举,把青龙潭改称“红军潭”,一直传颂至今。敌人进山后,天天放狗搜山。红军主力和三大机关在母瑞山上实在难以生存下去,只好暂时撤离母瑞山,转移到东安一带的树林里。敌人得知后,又调集1500多人,从四面向我军围攻。为了迷惑敌人,分散其注意力,特委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师长王文宇、政委冯国卿率领红军独立师向乐会四区方向突围,与在那里坚持斗争的红三团会合;一路由冯白驹率领特委机关、琼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警卫连共100多人在母瑞山同敌人周旋,继续坚持斗争。王文宇、冯国卿带领的红军主力,在突围战斗中伤亡很大,基本上被敌人打散,全军覆灭。政委冯国卿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师长王文宇受伤后在乐会四区三佳寮村附近的山沟里,不幸落入敌手,于1933年1月在海口英勇就义。

至1933年初,琼崖几块主要根据地先后被攻破,除冯白驹、符明经带领的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机关、红军警卫连共100多人在母瑞山,以及分散在各地的少数红军指战员和部分党政干部就地坚持斗争之外,独立师已经解体,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均遭到严重破坏,通讯和交通被打断,琼崖党组织与省委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至此,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琼崖土地革命再次转入低潮,琼崖革命斗争进入空前艰苦的时期。

琼崖共产党人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母瑞山根据地经过陈汉光部的残酷“围剿”后,各项基本建设已经荡然无存,在敌人的严密封锁和层层围困下,战斗在母瑞山上的干部和战士们,完全与外界隔绝。千难万难莫过于失去群众的支援。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粮食缺乏,100多人几个月没吃过一顿饱饭,只好靠挖野菜、采野果充饥。环境虽然十分险恶,但同志们的革命斗志毫无减退。冯白驹经常坚定而又乐观地对大家说:“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冯白驹的领导和鼓励下,干部和战士们决心战胜一切困难,把革命的红旗扛到底。

在山上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冯白驹、符明经和琼苏秘书长王业熹等商量,决定派少数同志分批下山,到各地联系和了解情况。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敌人封锁控制太厉害,一连派出四批同志下山,其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敌人的层层封锁和不断的搜剿袭击,以及饥饿、疾病、寒冷的侵袭下,100多人的队伍,剩存下来的只有冯白驹、符明经、王业熹、刘天佑(红军庶务长)4名干部和林天贵、林天德、林茂松等20名红军战士,以及冯白驹的夫人王惠周和炊事员李月凤两位女同志,共26人。

这26人,紧紧地团结在特委书记冯白驹的周围,像26颗革命火种,燃烧在母瑞山的密林深处。敌人天天搜山“围剿”,他们都能据险应付,利用山沟、山洞、密林与敌人“捉迷藏”,拖着敌人山前山后打转,使敌人一无所获。除对付敌人外,他们还要对付饥饿、疾病、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粮食供应成为致命的问题,只能乘敌人不搜山的机会,摸鱼虾、捞青苔和浮萍、掏鸟窝、采野菜、拆竹笋等充饥。山中有一种野菜,茎脆叶嫩味甘,外形有点似菠菜,满山遍野都有,容易找到,他们就靠这种野菜为基本口粮。这种野菜救了红军的命,对革命贡献大,冯白驹称之为“革命菜”。但是,这种野菜性寒,长期靠这种野菜充饥,个个瘦得皮包骨,不少同志病倒了,有的拉肚子,有的染上疟疾,大部分人都患了夜盲症和水肿病。26个人中唯一比较健康的只有“铁匠”冯白驹。他经常带着轻病号找食物,觅野菜,吃“饭”时,他总要看到每个人都吃上了他才肯吃,从不多吃一口。他这种带头吃苦、关心同志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所有的干部和战士,大家都称他“冯同志”。

住宿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白天终日经受日晒或雨淋,秋天还要经受台风暴雨的袭击。海南的冬天,虽无冰雪,但在深山野岭中,仍寒风刺骨,冷气逼人,加上又经常下着毛毛细雨,战士们很难找到一个干燥的地方。穿的更成问题。身上的一件衣服,经过几个月风吹雨淋日晒,常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后时间长了,全部烂掉,变成了布条和布块,烂到没法穿了,只好穿树皮、树叶,不管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都只好用树皮、树叶遮着就行了。头发长了没有剪刀,就把头发放在树头树根上用砍刀砍短。为了抵御高山的寒风冷雨,他们只好几个人依偎在一起,靠各自的微弱体温取暖。晚上冷得不能入睡,他们就拢在一块,烧起火来,把野芭蕉叶烧热当草席铺,当被盖。当柴火用完了,火种也被雨淋灭了,他们就学着古人钻木取火的办法,取得火种后设法保存火种,度过寒冷。

这26人小战斗集体,虽然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但他们怀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乐观的革命精神和旺盛的战斗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在敌人重重包围的日子里,他们仍每天上午坚持组织生产,采野菜、摘野芭蕉心、挖山薯、打柴等,没任务的同志就蹲在石洞里,以防空袭。下午坚持组织学习和操练。晚上搞文娱活动,有时听王业熹讲革命故事,有时唱革命歌曲,演海南戏。冯白驹带头登台唱海南戏,王业熹吹笛子,符明经不会唱戏,被人推上台,也只好南腔北调地唱起来,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在山上,从领导到一般同志都同甘苦、共患难,谁也不搞特殊。尽管环境恶劣,斗争很艰苦,但大家坚信,革命终究要成功的。

就这样,以冯白驹为首的这个26人战斗集体,胸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必胜的坚定信念,紧握着琼崖革命红旗,顽强地坚持了八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3年4月的一天,冯白驹带领25名母瑞山英雄(第一次突围途经澄迈二区时,李月凤进村探听情报被敌杀害),冒着生命危险,经过三天三夜的日伏夜行,冲出重围,回到了冯白驹的家乡——琼山县大山乡长泰村,与在琼文一带坚持斗争的琼文县委黎民、朱运泽、刘秋菊和第四批从母瑞山下来的李汉等同志胜利会合,第二次保存了革命火种。正是这仅存的25人的革命火种越烧越旺,变成了燎原烈火,在琼州大地上熊熊燃烧。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4年的游击战争和艰苦恢复工作,健全了特委领导班子,成立了红军游击队司令部,恢复和重建了一批县委和基层党组织,同时恢复了与上级党组织(中共南方工委)的联系,为琼崖党组织和红军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从组织上和军事上准备了条件。

王文明、冯白驹带领红军两次上母瑞山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革命保存火种,确保了琼崖革命红旗不倒,铸就了母瑞山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坚忍不拔、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母瑞山精神像井冈山精神一样,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仍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1]琼崖纵队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2]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红旗不倒——中共琼崖地方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3]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党史办公室,海南行政区档案馆,编.琼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史料选编[C].

[4]冯白驹.红旗不倒[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5]定安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琼崖革命摇篮母瑞山[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6]邢诒孔,彭长霖,钱跃.艰苦岁月——冯白驹将军传(五)[N].今日海南,1999-03-15.

[7]陈锦爱.浅谈王文明与琼崖革命[C].旗帜飘扬——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人物研究论文选,2010-04-24.

[8]陈成智.血与火中的生死抉择[N].海南日报,2011-06-20.

[9]王明泽.母瑞山:23年红旗不倒的“摇篮”[N].今日海南,2011-07-15.

[10]胡续发.星火燎原母瑞山[N].海南日报,2015-04-19.

(作者系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

D23

A

1004-700X(2016)01-0067-04

猜你喜欢

琼崖特委井冈山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中共湘西特委创建初期的三次会议
琼崖纵队何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出版
琼崖革命精神研究的新探索
——《琼崖革命精神》评介
周恩来与琼崖革命
——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