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比较分析

2016-11-27康霖

新东方 2016年1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愿景海南

康霖

地方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比较分析

康霖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要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正式对外公布,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笔者将根据《愿景与行动》和其他相关资料结合海南、广西、云南地方实际,对三省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具备的优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不同参与方案与实施路径。

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各沿海地区均迅速行动,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经先后有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海南等在内的多个省区明确表态,提出了基于自身现实情况的参与方案,以期在新“海丝”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实施与自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海南、广西、云南三省区位于我国最南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三省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与东盟有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紧密,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资源能源开采潜力突出,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已经具备了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充当我国南方“排头兵”的条件。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定位与布局

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要对其基本定位和布局有着清晰的认识,这样才不至于在整个参与过程中“走偏”“迷路”,也能最大限度避免一拥而上,导致资源浪费而作“无用功”。2015年3月28日,外界期待已久的“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终于面世,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各方的关切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回应,根据这份已经公布的《愿景与行动》和其他相关资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定位可以概况如下。

(一)参与地区及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尝试

近年来,关于国际规则的“破”与“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规则之争”的实质是国际事务主导权的转移与争夺,背后是新旧国际格局的交错转换,反映了国际力量对比的此消彼长。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新兴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显现,以美国和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需要,世界秩序的变革与调整在所难免。为维持自身利益最大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通过修改、另立现有规则转移视线,继续占有“规则红利”特权[1]。比如,由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就意图取代WTO。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优势的提升,实现我国参与并主导国际规则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争夺的目标,打破美国等对我的战略“牵制”和“防范”,推动建立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地区及国际新秩序。

(二)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举措

稳定周边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2013年10月,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那么多年来我国首次举行如此高规格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2]。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就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周边外交工作有关精神,释放出和平发展的善意信号,凸显我国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战略方针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推动我国与沿线各国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战略契合点,缓解南海紧张局势,实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促进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合作共赢的地区氛围,营造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助于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与此同时,在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背景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通过开放倒逼改革,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大通道,有利于为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提供实际支撑,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增长极,建立“以我为主”的国际经贸新秩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拓展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传播海洋文明与科学的重要纽带

长期以来,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关系密切,并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人员往来规模也持续增大。以东盟为例,目前,我国在东盟国家已设立40多家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赴东盟国家游客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东盟来华游客总量也超600万人次,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第二大游客来源地[4]。已经过去的2014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双方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庆祝活动,有效加深了中国与东盟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在现有中国与沿岸国文化交流水平之上,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大力拓展中外文化交融点,推动共同申请古“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等重要工作实施,努力实现“再续前缘,广结新缘”,最大限度地扩展和增强文明与科学的传播力与感召力。

二、海南、广西、云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与挑战

对国内各沿海省区而言,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既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需要直面的重大挑战。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各有所长,地方发展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在国家“一盘棋”布局中找准自身的定位,避免在与其他地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是每一个沿海省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愿景与行动》,福建省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就是最好的证明[5]。实际上,福建省的“胜出”绝非偶然。201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福建调研期间就对福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准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要求福建全面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往。由于张高丽副总理直接负责“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因此,他的肯定态度对于福建而言可谓意义重大。与福建相比,无论是海南、广西还是云南,目前都落于明显的“后手”。对于这三个省区而言,今后该怎么做,如何在已经公布的《愿景与行动》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如何在后续相关项目分配与建设中继续挖掘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潜力就显得极为紧迫。要厘清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对海南、广西、云南三省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一)地理区位优势比较

海南、广西、云南三省区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过程中最为特殊的三个地方,它们的特殊性可以概况为“一个海上连通、一个陆路相连、一个陆海统筹”。作为中国最南部的省份,海南通过海洋与大陆及东盟国家相连,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交汇处,是往来“两洲”(亚洲和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两亚”(东南亚、东北亚)的“十字路口”,得益于地理位置上的内引外联作用,海南的这种“纯海”属性区位优势明显。正是因为如此,《愿景》中提出要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与海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南。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云南根本就不“靠海”。然而,作为一个“全封闭”的陆路省份,云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却拥有鲜为人知的独特区位优势。云南是我国唯一一个可以同时与“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相连的地区,也是我国通过陆路绕道中南半岛进入印度洋的首选。从昆明通过滇越铁路至越南海防港,直线距离仅855公里。从昆明经滇缅公路至腊戌,再由缅甸铁路网到达印度洋沿岸全程也仅2000公里左右,相比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至少缩短3000公里以上。根据《愿景与行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优先方向之中有两条必须经过印度洋,云南的特殊陆上区位优势可谓不言而喻。为此,《愿景与行动》中提出要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相比于“纯海”与“纯陆”的海南和云南,广西在地理位置上则可谓是陆海统筹。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与东盟国家陆海直接相连的省份,北部湾“一湾连七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廊通七城”、西江黄金水道“一道贯东西”,使得广西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开放开发,进行务实合作最便捷的陆海通道。《愿景与行动》中对如何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提出要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总体而言,从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上来看,海南、广西、云南三地各有特点,彼此难分伯仲。

(二)区域合作优势比较

海南拥有独特的侨务资源优势,是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最多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海南已经与8个沿岸国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城关系。在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过程中,海南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南渠道”。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海南建立了以博鳌亚洲论坛为代表的系列公共外交品牌,成为我国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重要舞台,其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议题分论坛已经成为区域内外国家加强合作的机制化对话平台。广西从2006年率先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以来已成功举办8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通过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战略框架)》,将重点优先推动港口物流、金融领域发展,标志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向务实推进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九年来的努力泛北合作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与经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先行者,释放着先导效应。此外,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以及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质检部长会议、海关论坛、矿业合作论坛、环保论坛等一批机制化合作与交流平台落户广西。据初步统计,2004—2013年,在南宁举办了280多场中国—东盟间关于交通、信息、海关、质检、金融、环保、科技、青年等专业领域的会议论坛和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了双方的全方位交流和睦邻友好[7]。广西在与东盟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南宁渠道”,最早由东盟秘书处原秘书长王景荣提出,并得到各方面的广泛认可。201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达成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共识[8]。次年6月,中马双方又共同在吉隆坡签署了《关于马中关丹产业园合作的协定》。自此,由中马两国总理亲自推动、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一起成为全球首个互在对方建设产业园区的姊妹园区。云南是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确定的参与GMS合作的主体省份。经过近20年的不断累积,云南与GMS国家间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陆、空立体式交通运输网基本建成。双方共同建立了云南—老北、云南—泰北合作工作组,滇越五省市经济合作协会等多个合作机制。在电力、通讯、农业、贸易与投资、矿产资源开发、旅游、罂粟替代种植等产业合作领域均保持良好势头[9]。通过参与GMS合作,云南突出了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提升了自身在中南半岛、特别是次区域国家中的影响力,也带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看,在促进区域合作方面,海南、广西、云南三省区发展思路各异,侧重点也不同。海南注重侨务资源与友城关系,着力打造公共外交平台。广西主要依托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开发了一批经贸合作园区。云南则主要是发挥地缘优势,通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提升在中南半岛的影响力。

(三)港口基础设施优势比较

作为南海水陆交通的运输枢纽和对外贸易的门户地区,海南全省共有60多个天然港湾,已开辟规模以上通航港口20多个,已形成了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格局。2013年,海南全省货运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集装箱标箱货运量达上百万箱。海南洋浦保税港区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之后的我国第四个保税港区,也是我国在华南地区设立的首个保税港区。其主要发展目标就是建设成为我国南部地区以石油为主要业务的国际性航运和物流中心。广西北部湾港由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三大港组成。至2013年底,广西北部湾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4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6个,最大靠泊能力20万吨,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86亿吨,集装箱100万TEU。2014年北部湾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2亿吨,同比增长8.6%。2013年9月,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会上通过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宣言,正式成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广西同样拥有自己的保税港区,钦州保税港区于2008年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6个保税港区,其重点发展产业包括汽车组装制造业及零配件产业、粮油与食品加工产业、纺织与服装产业、家具制造业等。与海南、广西不同,云南由于在地理位置所限,不可能拥有自己的报税港区。然而,云南通过参与GMS在与东盟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上也取得了不俗成绩。由于GMS很早就确立了以昆明—大理—德宏—缅甸曼德勒—缅甸仰光、昆明—西双版纳—老挝—泰国曼谷、昆明—红河—越南河内—越南海防为南北走向的“三纵”;以缅甸毛淡棉—泰国彭世洛—老挝沙湾拿吉—越南岘港、缅甸仰光—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越南胡志明市为东西走向的“两横”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建设目标[10],因此,云南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同样成绩斐然。特别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通道,从1990年中老两国联合考察,到2000年4月中老缅泰四国签署《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历经10年最终于2001年6月正式通航。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海南与广西在港口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定位上有明显不同。海南洋浦保税港区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南部地区以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的国际性航运和物流中心,而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相比较而言,云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则主要以融入GMS纵向交通网为主。

三、海南、广西、云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海南

《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于2009年12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海南将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巩固提升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做大做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和加工业,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鼓励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海洋旅游项目,并最终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南海资源开发与服务基地[11]。海南省在2014年、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建设海洋强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尤其是“一路”)作为未来海南发展的重中之重。实际上,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中,关于海南的“戏份”并不鲜见。比如,《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要确保能源资源运输安全,海南省则早就确定了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争做我国未来能源资源接续区的发展目标。由于海南地处南海最前沿,是我国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当仁不让的首选基地。因此,确保我国能源资源运输安全,进行南海油气资源合作开发自然与海南的发展息息相关。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在这方面启动了一系列前期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收获。2014年5月,中国海事局对外发布公告,“海洋石油981”平台将在南海进行为期3个月的海上钻探作业,钻探区域就位于西沙群岛附近[12]。随后,外交部在7月16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群岛中建岛附近海域的钻探作业按期顺利完成。据悉,此次钻探样本数据分析结果非常乐观,取得了重大油气资源储量发现。除南海资源开发外,海南在海洋旅游方面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愿景与行动》中提出,要与沿线国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实际上,海南省在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从2013年4月开始,西沙旅游航线就已经开通。该航线由“椰香公主”号负责运送游客,从三亚凤凰码头起航,途经西沙永乐群岛的鸭公岛、全富岛、银屿岛及其海域。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速,海南正在积极申请批准将邮轮旅游范围扩大至永乐群岛的晋卿岛、甘泉岛、羚羊礁等岛礁及海域,并逐步开辟永兴岛历史文化旅游和珊瑚礁及鱼类观赏等旅游线路,力争在2020年前初步形成西沙旅游格局[13]。

(二)云南

《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统筹考虑云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互联互通方面,云南与缅甸陆水联运畅通,连接中缅两国的油气管道,可谓中国巩固和扩大在西南和海上方向的重要运输战略通道。直接关系到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中国—印度洋通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自然,更是未来一段时期中缅两国可以努力经营并有所作为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工程。实际上,目前流经云南境内的国际水运通道主要有三条,分别是澜沧江—湄公河通道、中越红河通道以及中缅瑞丽江—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关于澜沧江—湄公河通道的研究现有很多,在《愿景与行动》的合作机制部分,也特别提到要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因此它的重要性和意义自不必过多陈述。对比沧江—湄公河通道、中越红河通道两条通道,中缅瑞丽江—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它所具备的重要战略更是鲜为人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缅瑞丽江—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的最重大战略意义就在于它可以经由缅甸仰光直接进入印度洋,亦可改道经由晈漂港进入印度洋,这也意味着它是除马六甲海峡外,中国直接通往印度洋的另一条通道,这也正是中缅瑞丽江—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与澜沧江—湄公河通道以及中越红河通道相比的特殊之处。澜沧江—湄公河通道虽然已经在GMS框架下运行多年,但由于其终点最终经由越南胡志明市进入南海南部,因此还是难以摆脱所谓的“马六甲困局”;中越红河通道则更是仅仅经由越南太平省进入南海北部湾海域,甚至难以“出湾”。因此,从最终流向上来看,中缅瑞丽江—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的战略意义很有可能更甚于澜沧江—湄公河通道及中越红河通道。

(三)广西

与其他地方相比,广西拥有“北部湾”这一金子招牌,这也是今后广西更加深度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在南宁连续成功举办就说明了这一点。在首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清单中,由广西报送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项目成功入围[14],成为南部省区中的最终得以立项的“独苗”,并确立了广西在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下一步,广西在国际通道建设方面,需要进行务实合作,应该加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研究,在基础设施对接、通关便利化、项目规划、产业对接等方面列出系列建设清单,积极吸引资金投入建设。此外,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也成功入围《愿景与行动》,成为“一带一路”所涉及众多地区合作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根据该方案,“南新走廊”将纵穿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连接泛亚铁路和公路两大陆上交通动脉,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开展投资贸易及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海上合作的陆地腹地支撑。此外,在拓宽沿边金融合作领域方面,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也将大有发展潜力。鉴于201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已经印发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因此,广西作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核心区的地位更加突出,这也是广西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又一重大契机。相比较云南、海南两省区,广西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大优势,应体现在拥有众多机制和平台上。因此,广西需要继续进一步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马钦州产业园等合作机制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做实做满做大“南宁渠道”,加快把广西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和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1]制订国际规则,中国不应缺席[N].光明日报,2012-10-08.

[2]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3-10-25.

[3]陈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4-01-15.

[4]杨秀萍谈中国—东盟总体关系发展态势与未来合作重点 [EB/OL].中国新闻网,2014-08-01.

[5]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 [EB/OL].新华网,2015-06-08.

[6]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机遇、优势、挑战与建议报告[R].

[7]陈武.“南宁渠道”铺就中国—东盟合作路[EB/OL].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 www.caexpo.org/html/2013/zhuantizhuan fang_1113/202032.html,2013-11-13.

[8]温家宝与纳吉布出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仪式[EB/OL].中国新闻网,2012-04-01.

[9]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思路及重点领域[EB/OL].http://gov.cbi360.net/a/ 20080715/14402.html.

[10]刘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与中国的参与[J].当代亚太,2009(3).

[1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R].2012 (5).

[12]中国石油981钻井船在南海钻探石油,为期3个月[EB/OL].http://news.qq.com/a/中国海事局,2014-05-05.

[13]西沙旅游2015年前力争开通新邮轮航线[N].海南日报,2015-03-06.

[14]康霖.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发展及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14(5).

(作者单位:中国南海研究院)

F752

A

1004-700X(2016)01-0054-05

本文系外交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规划编制项目、国家重大社科基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战略研究”(14ZDA087)、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专项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联合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愿景海南
一起向未来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砥砺前行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2020愿景:雅尼克·涅杰-瑟贡在大都会的新计划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