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话研究的两次高潮之比较

2016-11-27杨显

新东方 2016年1期
关键词:山海经神话研究

杨显

神话研究的两次高潮之比较

杨显

中国神话学发展经历了两次春天,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另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比较这两次的研究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折射出这两次神话研究之所以兴盛繁荣的原因。

神话研究;神话理论;田野神话

中国神话学发展经历了两次春天。第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30多年的发展高潮时期。神话研究的第二个春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很多学者在神话学领域不断耕耘。将这两次神话研究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两者之间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我们也可以窥探出两次神话研究为什么如此热烈而独特。

一、两次神话研究的相同之处

(一)本土神话与神话理论研究齐头并进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我们关注三个人物。首先第一位就是鲁迅先生。他笔下的《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对神话问题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与论述。首次把神话归为文学系统是鲁迅对神话学的贡献,这不仅大大扩充了文学的内容与框架,而且对神话的本质、起源与发展等基本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再一位是茅盾。他引入西方人类学和神话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神话。《中国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ABC》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著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为中国神话学的起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当今的神话研究仍然影响深远。另一位是顾颉刚。他古代文献知识深厚,对古代文献驾轻就熟,精通历史。他是“古史辨”历史学派的开创者,出版了七册《古史辨》。以顾颉刚为核心的“古史辨”学派,提出了历史学的神话学派和民族的神话史观,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视野上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神话学的研究。另外,还有一批学者对神话学的发展也作出了相应的贡献。例如,周作人的《神话与传说》《神话的辩护》在神话理论研究方面很有建树,为神话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神话与传说》,不仅深入区分出神话与传说的区别,并且指明了神话在文学意义上的价值。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研究成果备受大家关注的是袁珂与萧兵。袁珂的成就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使零碎、散落的古神话通过整理、梳理和归纳成为脉络清晰、有根可循的整体,即使古神话整体化、系统化。这个重要成果与观点分别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神话史》三篇主要巨著中充分展现。二是深入系统研究《山海经》。他的《山海经校注》对《山海经》全篇进行了全面、系统而详细的注释与解释,而且第一次专从神话的角度来诠释。三是编辑和出版了神话学领域的工具书:《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和《中国神话大词典》。在他的努力与倡导下,这一时期的神话研究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另一个学者,萧兵的主要成就是对“楚辞”神话的研究。他的论著不仅大量引用深奥艰涩的上古甲骨文、金文等上古文献资料,而且还把研究视野拓展到国外,大量收集和利用国外的资料,比如日本、朝鲜、印度、伊朗等国的神话资料,观点与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楚辞与神话》《楚辞新探》以及《楚辞文化破译》等论著在国内外学界引起广泛反响。

对神话理论的探索与建构冲破了以往旧的神话观念、神话思维模式,从而真正推动了中国神话的积极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二)都注重田野调查、田野神话(或地方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大学机构和科研机构被迫迁南迁,到达中国的西南地区。在那里,资料和研究设备严重缺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许多学者把眼光投向民间和田野,对西南少数民族神话进行民间搜集和田野调查。出自民众口头中的大量鲜活的神话传说,不仅填补了学者南迁时缺资少料的遗憾,而且使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从书本转移到了民间,从厅堂走向田间,不仅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得到革新,研究观念也被颠覆。从此,神话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和新的研究理念,从单纯依赖古代文献,在文献堆里,在古文字间找材料转向文献与田野调查、民间搜集的古今结合的立体式研究。影响、成就最大的不得不提闻一多先生。《高唐神话传说之分析》、《姜嫄履大人迹考》《伏羲考》等论著是闻一多先生经过民间搜集、田野调查后的重要成果。在《伏羲考》中,闻一多先生引用了大量的民间采访和民间问询的口头资料。他的实践告诉学者们,神话研究已经不能只是在古文堆里苦苦钻研了,更应该放眼民间,放眼田野,这样研究的眼界与视野,甚至胸怀才更为宽广。另外,闻一多先生对作为中华民族象征性的龙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夏民族崇拜龙,龙成为夏民族崇拜的图腾;殷民族喜欢凤,凤成为殷民族崇拜的图腾。这一时期的学者还有凌纯声、吴泽霖、陈国钧、岑家悟等专家,他们也热衷于田间作业,搜集和发掘出许多口头流传,对以后中国神话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时期,人们对中国神话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开始具有了中国整体神话的概念,即中国神话不仅包括汉族神话,而且还包括其他各民族的神话,56个民族的神话集合体才是中国神话的应有之义。有了这样的认识,少数民族神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掀起了一股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热潮。其中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兴趣十分浓烈。例如,“盘瓠”神话,被视为“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当时对“盘瓠”研究的论文初步统计达60多篇。涉及“盘瓠”和整个“盘瓠”氏族的起源、流变、分布等,同时还探讨了盘瓠与苗族、瑶族之间的渊源与关系。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农学冠的《盘瓠神话新探》。

田野调查的广泛开展和民间“活资料”的大量搜集为神话的研究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至20世纪90年代,已新征集神话60余万篇,逾10亿字。其中钟敬文教授成果丰硕,他相继搜集、整理、撰写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与著作,其中《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等论文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意义深远。在钟敬文教授的开辟与引导下,有更多的学者与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领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有叶舒宪、陈建宪、刘锡诚、费振刚等著名学者与专家,都发表了相关论文。

二、两次神话研究的不同之处

(一)20世纪20-50年代比较侧重具体文本神话的研究

这一时期对具体神话的研究成果斐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掀起一股对《山海经》的研究热潮。大量有价值的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出现。例如,钟敬文的《〈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吴晗的《〈山海经〉中的古代故事及其系统》、郑德坤的《〈山海经〉及其神话》、卫聚贤的《〈山海经〉的研究》等。《民俗》杂志1933年还推出《山海经》研究专题,对《山海经》的成书、作者及其所记载的神话内容作了系统的研究。其二,具体神话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代表作有:黄芝岗《中国的水神》、赵景深《太阳神话研究》、容肇祖《二郎神考》、卫聚贤《穆天子研究》、杨宽《盘古传说试探》、卫聚贤《天地开辟及洪水传说的探源》、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等。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比较侧重专题神话的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专题神话研究十分活跃,专题神话研究的出现使神话研究更加系统而深入。比如,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天体神话、古帝神话、尧舜神话、原始宗教与神话、民间信仰与神话等,神话故事通过专题来研究,文献资料足够详实,分析深入而且构成体系,不仅在神话研究的方法和方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就神话内容本身也更加有助于研究的深入。例如,叶舒宪《日出扶桑——中国上古英雄史诗发掘报告》《中国上古地母神话发掘——兼论华夏“神”概念的发生》、吕微《中国洪水神话结构分析》、徐华龙《太阳神话的民俗学价值》、刘晔原《禹神话传说在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位置》、宋兆麟《洪水神话与葫芦崇拜》、张铭远《洪水神话新论——兄妹婚与生殖信仰》、陈建宪《宇宙卵与太极图:论盘古神话的中国“根”》、王钟陵《上古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两性斗争》、许钰《黄帝传说的两种形态及其功能》、庞朴《黄帝考源》、巫瑞书《炎帝神农传说圈试探》、涂殷康《蛙神话源流》等。

从比较两次神话研究的高潮的异同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次神话研究的高潮的来临不是空穴来风,正是因为这两个时期既关注神话理论的建构与指导,又在意具体神话的研究与比较,在神话理论指导与构建下,具体神话研究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具体神话的研究反过来进一步证明神话理论的正确,更加丰富神话理论,如此一来催生了神话研究的春天。神话理论与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建构是神话研究的基石,而田野调查的兴起又为神话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材料。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具体文本神话研究的兴盛和专题神话研究的繁荣。

[1]袁珂.袁珂神话论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袁珂.中国神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小南一郎.中国神话传说与古小说[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曹书杰.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J].读书杂志,1923(9).

[7]韦韬.茅盾古典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9]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0]周勋初.九歌新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1]王小盾.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M].昆山:东方出版中心,1998.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5]刘安.淮南子[M].高诱,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6]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8. [17]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8]赵沛霖.先秦神话思想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19]刘节.中国史学史稿[M].河南: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

[20]李诚.巴蜀神话传说刍议[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6.

[21]李诚.中国文学思想史:先秦两汉部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4.

(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G112

A

1004-700X(2016)01-0064-03

猜你喜欢

山海经神话研究
爱情神话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神话谢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