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2016-11-26严珍珍刘硕嘉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病理学磁共振螺旋

严珍珍,刘硕嘉

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严珍珍,刘硕嘉

目的观察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评价胃癌早期诊断及TNM分期进展。方法选取收治的56例胃癌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根据扫描图像对胃癌患者术前进行初步分期评估,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磁共振成像胃癌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92.0%,螺旋CT总准确率为84.4%;磁共振成像胃癌N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77.4%,螺旋CT总准确率为80.9%;磁共振成像胃癌M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100.0%,多层螺旋CT总准确率为96.4%。结论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对胃癌分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在一些分期诊断上磁共振优于螺旋CT,其对胃癌患者T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

磁共振;螺旋CT;胃癌;TMN分期

胃癌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1]。临床上对胃癌的诊断方法包括CT扫描检测、胃镜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方法。不同诊断方法各有优缺,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检查中应用广泛,主要是由于其应用方便、快捷,且有较高的准确率[2],但该方法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同时有一定辐射;核磁共振成像在胃癌诊断过程中有成像快、清晰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3]。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应用各种诊断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本文观察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均确诊为胃癌,患者均自愿采取手术治疗。56例胃癌患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45~68岁,平均(55.7±4.2)岁;其中胃体癌12例,胃底贲门癌18例,胃体及胃贲门癌12例,胃窦门癌9例,胃窦门及胃体癌5例。

1.2 方法患者均在手术前两周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及增强CT扫描检查,同时患者胃癌分期结果根据手术病理学诊断。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前做过屏息锻炼。采用Philips Gvmscan Intera 1.5T超导型MR仪,4通道及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应用Sense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禁食8 h,多喝清水(约400m l),在检查前进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5mg),并饮温水250m l,患者平躺,选取8通道成像线圈进行磁共振成像,主要对冠状面和横断面进行扫描。对胃部容积加速动态采集增强扫描,层厚5mm,层间距1mm。患者给予静脉注射1.5m l/s的喷酸葡胺15 m l,所有数据输入到ADW 4.5处理站处理,进行高密度及多平面投影成像。

采用GE Lightspeed QX/I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根据检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50~300 mA),层厚1.0 mm,螺距为3,扫描时间8~10 s。在进行多螺旋CT扫描检查前半小时向患者肌肉注射20mg肌肉盐酸山莨菪碱,阻止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且所有患者全部通过口服产气粉的方法以使胃部充盈,无一例患者通过胃管充气充盈胃部。将数据上传到工作站,对图像进行重建分析。3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放射科医生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3位共同判断患者为胃癌即判定,3位意见不同时,需3位临床医生进行进一步讨论并作详细记录后确诊。

1.3 诊断标准对肿瘤病变状态、位置、范围等进行评估。浸润深度(T)分为T1~T4四个等级:T1为病灶检测不明显或未检测出,T2为胃壁全层浸润而外边界无浸润,T3为全层胃壁浸润而外边界不规则浸润,T4为周围器官均受浸润。淋巴结转移(N)分为Nx、N0、N1、N2、N3五个标准:Nx表示未能评估,N0表示无明显转移,N1表示1~6个转移值,N2表示7~15个转移值,N3表示>15个转移值。远处转移(M)分为Mx、M 0、M 1三个标准,Mx表示为未发现转移,M 0表示为3个转移值,M 1表示>12个转移值[4]。

2 结果

2.1 胃癌患者T分期比较磁共振扫描成像与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其中有3例患者T分期与病理检测结果不符,磁共振扫描成像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1=94.6%,T2=87.5%,T3=91.1%,T4=94.6%,总准确率为92.0%。见表1。螺旋CT扫描成像与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其中有8例患者T分期与病理检测结果不符,溃疡型患者3例,隆起型患者5例,螺旋CT扫描成像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1=90.7%,T2=82.1%,T3=76.8%,T4=87.5%,总准确率为84.4%。见表2。

表1 磁共振扫描成像与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

表2 螺旋CT扫描成像与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

2.2 胃癌患者N分期比较磁共振扫描成像N分期总准确率为77.4%,螺旋CT扫描成像N分期总准确率为80.9%。见表3。

表3 磁共振及螺旋CT对胃癌N分期诊断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

2.3 胃癌患者M分期比较磁共振扫描成像M 0和M 1分期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96.4%,螺旋CT扫描成像M 0和M 1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6.4%和96.4%。见表4。

表4 磁共振及螺旋CT对胃癌M分期诊断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不同的浸润深度,严重影响胃癌的治疗效果[5]。过去胃癌诊断方法临床上常用CT扫描、纤维胃镜和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等,但是磁共振成像由于其成像速度较慢,且容易受到呼吸和胃肠蠕动等因素影响而未被临床上采用。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和设备水平的不断发展,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胃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尤其是磁共振成像解决了其过去的缺点,已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6-7]。

胃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其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临床数据显示,磁共振成像对胃癌各个分期的检测有较高准确性。本研究中,螺旋CT配合增强扫描可以显示出胃癌患者胃壁的厚度及浸润深度,同时也可以显示胃癌的TNM分期。在对胃壁结果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包括:患者自身体质差异、检测设备及对比剂等。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笔者发现T1加权成像的信号为等及稍高,T2加权成像的信号为稍高及高信号,同时可以看到胃黏膜上的皱壁。在胃癌早期采用增强扫描能够检测出患者的病灶和肿瘤的范围,在延迟期采用增强扫描对肿瘤分期诊断有利。本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对胃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77.4%,准确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增强不够使得强化后的效果不明显;螺旋CT对胃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0.9%,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患者腹腔中动脉淋巴结的直径太小所致。

综上所述,磁共振及螺旋CT扫描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分期均有较高的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选择,以提高胃癌患者的早期诊出率,对胃癌患者的早期治疗意义重大。

[1]王嵩,任克,孙文阁,等.MRI与MSCT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比较[J].放射学实践,2011,26(4):426-429.

[2]曹阳.胃癌螺旋CT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1,33(8):1183-1184.

[3]陆志华,曹文洪,钱伟新.MSCT胃癌术前T、N分期及其局限性[J].放射学实践,2011, 26(7):732-735.

[4]仲海,严超,燕敏,等.胃癌术前分期的研究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7(1): 48-56.

[5]邓博,贾立群,姚暄.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31(2): 154-158.

[6]张道全,周峰.螺旋CT与MRI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诊断价值比较[J].医学综述, 2015,21(10):1869-1871.

[7]李立军.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6,15(3):199-200.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0.039

R816.5

A

1671-0800(2016)10-1335-03

2016-03-01

(本文编辑:陈志翔)

318000浙江省台州,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

严珍珍,Email:89322098@ qq.com

猜你喜欢

病理学磁共振螺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旋风“螺旋丸”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奇妙的螺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