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6-11-26赵晓瑜
赵晓瑜
昏迷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赵晓瑜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脑电图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0例昏迷患者行持续的脑电图监测,评估患者脑功能的状态,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结局与评估结果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89,P<0.05)。脑电图I级11例,II级34例,III级30例,IV级4例,V级1例。康复预后患者GCS评分较残疾生存与死亡或者植物状态患者高(P<0.05)。脑电图对昏迷患者评估的敏感性(87.5%)、特异性(76.9%)及准确率(80.9%)均高于GCS评分(均P<0.05)。结论脑电图监测能够持续准确的观察昏迷患者的脑电图模式以及分级变化趋势,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
昏迷;脑电图;格拉斯哥昏迷量表;预后
昏迷是患者完全丧失意识,受到外界的刺激不能被唤醒或者做出任何的反应,严重者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都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脑血管疾病、脑损伤及急性缺氧等多种疾病均能够造成患者的昏迷[1]。随着神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判断昏迷患者预后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脑电图(EEG)对昏迷患者的大脑皮层十分的敏感,能够评价患者皮层的功能,反映出患者脑代谢的状况,对昏迷患者的早期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探讨EEG对昏迷患者预后价值的评估,笔者对80例昏迷患者进行EEG监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昏迷患者80例,患者意识均完全丧失,不能自觉感知各种外界刺激,无有目的的活动,不能自发睁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2];排除发病超过72h,精神性意识障碍者,晕厥、短暂性脑血发作者,使用镇静催眠类的药物或者麻醉药,患有严重的痴呆以及精神疾病者等。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2~75岁,平均(56.2±2.5)岁;脑炎患者2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35例,代谢性脑病患者10例,外伤患者5例,缺血缺氧性脑瘫患者5例。
1.2 方法采用便携式动态EEG系统(诺诚Z2N-F-20C型)持续监测患者的EEG变化和表现情况。具体方式:按照国际10/20的标准在患者的头皮层放置16个电极,参考电极为A1和A2,使用火棉胶将各个电极固定在患者的头皮上,患者发病24 h内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床旁记录和观察。采用GCS评估患者的状况。发病后3个月判定患者的预后。
1.3 评价标准GCS评分标准[3]:从睁眼、语言及运动3个方面判断患者的评分,意识障碍的程度以三项的总积分计算,最高分数为1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意识越清晰。不良:GCS评分3~8分;良好:GCS评分9~14分。参照Young分级诊断EEG标准[4]:I级,EEG呈现正常;II级,节律为主,有少量的和波;III级,以节律为主,少量波存在;IV级,主要呈现平坦波,间隔有波;V级,平坦波为主。良好:I~II级;不良:III~V级。临床预后[5]:康复、残疾生存、死亡和植物状态3种。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EG分级与GCS昏迷评分结果EEG III级患者30例,占37.5%;V级患者最少。EEG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89,P<0.05)。见表1。
2.2 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GCS评分3~8分39例,9~14分41例。康复22例,残疾生存35例,死亡或者植物生存23例。不同预后患者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6,P<0.05)。见表2。
2.3 EEG分级与预后的关系EEG分级I级11例,II级34例,III级30例,IV级4例,V级1例。不同预后患者EE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52,P<0.05)。见表3。
2.4 GCS评分与EEG分级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EEG在评估昏迷患者预后效果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错误率方面明显高于GCS评分(均P<0.05)。见表4。
表1 EEG分级与GCS评分的相关性
表2 GCS评分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表3 EEG分级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例
表4 GCS评分和EEG分级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对于昏迷患者预后效果的评价普遍采用GC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等,但假阳性较高[6]。EEG能够反映出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功能的异常程度,并且根据持续的动态监测,能够为临床预后价值的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7]。EEG通过对头皮层及脑神经细胞的活动记录,能很好的从时间和空间上自由反应神经元网络的活动状态。有研究证实,EEG对大脑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十分敏感,能够记录大脑的新陈代谢状况,反映出大脑的生理性变化及活动状况[8]。昏迷患者多为重症意识障碍的患者,而EEG能够在床旁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实现动态长时间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Young等[9]认为,EEG的动态监测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效果,提供动态的脑功能信息。患者昏迷24 h内的EEG显示呈现出/昏迷、不完全抑制或者爆发抑制活动,是不良预后的征兆。本文发现,EEG分级越高的患者预后的效果越不好,呈现出死亡或者植物生存,其中II级以下的患者预后效果最佳。重症监护室昏迷患者行EEG监测,按照EEG的监测结果有34%的患者诊断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本文发现,EEG分级越高的患者预后效果越差,EEG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EEG分级在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效果方面,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高于GCS评分(均P<0.05)。提示临床上可以采用EEG动态持续监测昏迷患者,指导治疗和预后预测。
[1]蒲秀玲,薛常虎,闫西茹,等.动态脑电图监测对昏迷患者脑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3):305-308.
[2]王毅,杨咏波,黄玉杰,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6):338-340.
[3]魏金金,关旨耘,洪矶云,等.自制水袋联合气垫床预防昏迷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14):1760-1762.
[4]王建灵,张海燕,郭如,等.昏迷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干预策略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 1888-1892.
[5]陈俊敏.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16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 (8):1017-1018.
[6]施晓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13):3612-3613.
[7]安爽,季慧范,杨文轩,等.轻型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与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81-383.
[8]周海燕,陈永,卢素雅,等.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76-1477.
[9]YoungGB,M clachlan RS,Kreeft JH,etal. An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classification forcoma[J].Can JNeurolSci,1997,24:320-325.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0.031
R741.044
A
1671-0800(2016)10-1321-02
2016-04-25
(本文编辑:孙海儿)
310014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
赵晓瑜,Email:sfzxy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