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气管插管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疗效分析
2016-11-26吴剑锋
吴剑锋
早期气管插管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疗效分析
吴剑锋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疗效。方法选取院前急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缺氧状态,减少机械通气概率及时间,提高疗效。
颅脑损伤,重症;气管插管,早期;院前急救
颅脑损伤是院前急救常见外伤性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1]。现代化城市发展,交通工具日益先进,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颅脑损伤发生率相应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2]。颅脑损伤尤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导致中枢抑制以及自主呼吸减弱,影响患者肺通气功能,机体易处于缺氧状态,器官脏器衰竭以致危及生命[3]。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在颅脑损伤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呼吸道管理对于患者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气管插管是一种有效的人工通气方式,可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及机体缺氧状态,有效保护脑组织脏器及脑功能[4]。笔者给予45例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早期气管插管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50岁,平均(36.53±3.25)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05±1.02)分。颅脑CT检查示:颅脑损伤10例,颅内血肿19例,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92±3.36)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11±1.12)分。颅脑CT检查示:颅脑损伤11例,颅内血肿18例,颅底骨折13例,脑挫裂伤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包括降颅压、抗感染、积极止血、平衡内环境紊乱,防治患者因颅脑损伤导致的低颅内压、感染、脑水肿及内环境失衡等,确保患者能够符合后续手术治疗的基本条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以下情况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急促、反常呼吸、呼吸频率>30次/min、呼吸频率<10次/min及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颅脑损伤30 min内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若患者口鼻内出现较多分泌物或者血意识障碍或昏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脑脊液漏等情况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给予氧气供应,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依据患者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疗效评估标准:(1)良好,患者出院后生活不受影响,可完全自理;(2)有效,患者出院后存在认知、行为及语言方面轻度障碍,生活基本自理;(3)重残,患者出院后存在认知、行为及语言方面严重障碍,生活无法自理;(4)其他,患者出院后植物状态,无自主意识等严重情况。总有效率=[(良好+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8,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比较插管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插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患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比较
2.3 两组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均时间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比例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3 讨论
颅脑损伤多是由外伤导致脑缺血、脑肿胀、脑实质坏死及脑水肿等脑组织病变。脑组织病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患者呼吸受到抑制,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5]。部分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脑脊液漏、出血、呕吐及分泌物增多,导致患者呼吸道不畅、误吸的概率增加[6]。脑组织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人体组织,因此呼吸道管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一般于患者出现缺氧变化时才给予相应处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早期气管插管是患者颅脑损伤30min内给予气管插管,可有效改善及预防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高碳酸血症,有利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7],进而起到对其他组织脏器的保护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伤残率[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综上所述,早期气管插管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缺氧状态,减少机械通气概率及时间,提高疗效,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1]刘胜文,王胜,刘星,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成因及机制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8):804-806.
[2]陈锐,阳小生,邹钦,等.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18):73-74.
[3]黄云柯,黄熙.脑外伤急性氧化损伤时间过程:问题与对策[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2):195-198.
[4]张赛,李晓红.颅脑创伤诊疗新进展[J].武警医学,2014,25(4):325-328.
[5]曹轲,刘玉飞,钱振,等.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6): 535-537.
[6]陈志斌,陈艺坛,林庆喜,等.院前超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5):297-298.
[7]钟鸿波,柳德元,张开权.院前急救早期气管插管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1):1362-1364.
[8]秦雯.超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1189-1190.
10.3969/j.issn.1671-0800.2016.10.028
R651.1+5
A
1671-0800(2016)10-1315-02
2016-06-20
(本文编辑:孙海儿)
321000浙江省金华,金华市中心医院
吴剑锋,Email:wujianfeng 0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