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的年味(外一篇)
2016-11-26浦仲诚
浦仲诚
大别山的年味(外一篇)
浦仲诚
十年前,小琳从大别山到江南工作,后与我儿子小鸿相识并相恋,现在成了我的儿媳。我儿媳有个弟弟叫小亮。小亮十一岁那年,他的母亲因车祸过世,撇下了小亮和他的姐姐小琳。
去年十月,亲家公大斌突然患了恶疾,经救治无效凄然离世。小亮顿时成了一个没有爹娘疼爱的孩子。今年春节前,小琳心事重重地跟我说:“现在,我妈和爸都先后没了,快过年了,我很挂念小亮,他一个人的年,怎么过?”
于是,我们全家头一次决定到大别山过年。范家店,位于安徽省舒城县,是大别山中的小镇,317省道在山村中横穿而过。进入小亮家,院内冷冷清清,没有一丝过节的气氛。小亮一个人,独自坐在屋前晒大阳。小琳解释道:当年刚过世了亲人的人家,过年是不能贴大红春联的,连燃放鞭炮也不行,这是当地的风俗。
我七岁的孙女梦妍一下车,便大声叫喊着“舅舅、舅舅”,向小亮奔去。小亮见姐姐小琳和我们走下车来,忙起身相迎。小亮的大伯和二叔,闻声而至,他们帮着小亮倒茶递烟,招呼着我们。我们一家人的到来,为小亮这个家,一下子注入了热闹和喜气。小琳机灵,她对小亮说:“我们爸妈没了,常熟的爸爸妈妈,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了,也是你的长辈了,常熟的爸爸是个炒菜能手,你不用慌,我请他来帮你做菜烧饭吧。”我在一旁听了小琳的话,微笑着对小亮说:“是啊,小亮,都是自家人呀,我们来,就是想陪你热热闹闹过个新年的。这烧饭做菜什么的,我都行,一切让我来弄好啦。”我在土灶上开锅做饭。半个小时后,我按山村的风俗,为每个人做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年糕鸡蛋面。
皖北山村的风俗和江南不同。这里的年夜饭,是吃过午饭就要开始准备的,在下午三四点钟,就要开始吃年夜饭了。特别是有亲人刚逝去的人家,必须在下午五点左右吃完年夜饭。因为,吃过年夜饭后,由族中长辈带领,全家人要去给新亡故的人,上坟点香和祭拜。
农历二零一二年最后一夜的时光,在大别山区的小山村中悄悄度过。山村,除夕夜守年岁,家家彻夜不关灯,这是大别山人家的风俗规矩。
农历新年初一,雪后晴天。天刚亮,我就第一个起了床。八点刚过,村上的干部七八个人来到小亮家拜年。村干部们对小亮嘘寒问暖、祝福新年。小亮第一次作为当家人,接待村上的干部们,有些手足无措。他递烟,我忙帮着倒茶。这拨刚走,下拨又到了。这拨来的是族中的几位叔伯长辈,下拨又来的是伯母、婶婶、姑母。再下拨,还有堂兄堂弟、远房叔伯、隔壁邻居、同村乡亲等等。真是去了一拨,又来一拨,可谓川流不息、络绎不绝。院子中的鞭炮声,屋内的问候声、笑语声,好不热闹。小亮既要放鞭炮,又要接待客人,忙得不可开交。直到临近中午时,上门来拜年的,才渐渐少去。
初一晚上,山村上空的星星,点点闪烁。山村中,家家燃放起了烟火爆竹和鞭炮。特别是天空中无数盏孔明灯,更加惹人注目仰视。此刻的小亮,完全只是一个大孩子的腔调。小亮在院外手舞足蹈地点放鞭炮后,又奔到院中,点燃了一盏孔明灯,灯徐徐升起,向遥远的苍穹飘飞而去。
小亮的大姨二姨、三姨四姨和小姨、姨夫大舅和表兄弟,都是在初二这天,登门来拜年的,长辈们免不了对外甥有许多嘱咐、嘘寒问暖。直至下午,亲戚们才陆续回去。
两天来,小亮家门外地上的爆竹碎皮,如铺了一层厚厚的红地毯。小亮家房中的地上,酒、烟等各种礼品放了一溜排。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小亮接待来家拜年的,至少有一百五十多人。我和小亮开玩笑说,“小亮,这么多礼品,你发财了。”
初二吃晚饭的时候,小亮笑着告诉我,按规矩,明天开始,他也要带上酒、烟等礼品,逐家上门向族中所有长辈们拜年,对村上邻居和乡亲,也要一一回拜到。我听了,心中暗暗忖思,大别山区的村民,这习俗规矩还真讲究啊。
在失去父亲后,陪弟弟小亮开开心心过第一个年,是小琳的心愿,也是我们此行的愿望和目的。在山村住了三天,体会到大别山人过年的习俗,体会了山村别样的一种年味,让我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新年时光,也是一种享受。
驾着小车,离开小亮家。我从后视镜中观察到,小亮正举手向我们依依告别。见此情景,使我从心灵深处产生一个激灵,升起一个祝愿。
再见了大別山,再见了小亮。
福地平望散记
因为向往已经太久,又因有诗人朋友若荷·影子,今年四月十一日,终于携友驱车成行,去了“桑榆之上可平视二千里”的平望镇。
少年时代,父亲被下放农村后,他几乎每年都要与生产队的村民一起摇着船,去浙江某处装运那坛装氨水。父亲每次去,总是一个多星期,回家路过平望镇时,还会在镇上买回一瓶全家人视为享受美味的平望辣酱。在父亲每次回家当晚,熄灯后,还会听到父亲在黑暗中,向母亲轻声诉说着这一行水路上所遇到的惊险和艰辛。平望、八坼等这些地名,还有平望辣酱那种既香又辣的美味,从此便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中。虽然数十年过去了,但长久向往的古镇平望,却一直无缘去过。
因缘于文学,使我在2009年认识了平望才女、美女作家若荷·影子,并且通过网络和文学博客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到平望的美,还有平望镇那片秀雅莺湖之水的诱人。
若荷·影子真名叫胡夏勤,是吴江知名的女诗人。第一次见到她,是五年前在美丽多姿的虞山下饮茶言诗。她那次来虞城才大半天,便把虞山最好的风光,捕捉到了她的笔下。“侧卧着凹凸有致的身形,从头至脚,线条明晰,连绵不断……时而裸露出优雅的媚姿,以蒙胧的美态,勾引着我迫切追寻她羞涩的面貌……山下的一树一草,仿若是她随风飘摇婀娜的长裙……”虞山文人荟萃诗人颇多,但是像若荷·影子这样以多姿多情的笔触,去写虞山的却不多,实在让我感动。她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形如细柳,动似拂波。无疑,若荷·影子是水乡平望那平平仄仄的神韵里,孕育成长起来的一位美丽多情的小女子。同时,她更是深处江南繁杂的社会中,一位执着多才的女诗人、女作家。那次,若荷·影子曾真诚地邀请我,一定要到平望看看那片美丽的莺湖。在此后的几年中,若荷·影子还多次在文学博客上给我留言,“希望大哥和二哥(我弟,诗人浦君芝)在春天里到莺湖边走一走。”
如今,我和若荷·影子同怀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和弟弟君芝等文友漫步在莺湖边,如饥渴般地尽情欣赏着这片古土上的秀丽景色。
平望镇在苏州市吴江区最南端,南邻浙江嘉兴、西接湖州。查阅《辞海》,“平望”一词的意思为:平者,为表直,无凹凸;望为视,合曰即为平视,或平望。“平望”一词,在《史记·天官书》中还有:“凡望云气,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馀(里)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
据说,在唐代时期,朝廷曾在平望设驿站,至宋代时期平望又置设寨城,到元朝以后朝廷开始在平望设巡检司掌管地方治安。元末张士诚也曾派水师屯驻于此。我一家人最喜欢的平望辣酱也产于此。平望辣酱,全称叫作平望辣油辣酱,据说始产于光绪十一年。相传当时平望有佛家殿堂小九华寺,其香客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许多香客是喜欢吃辣的,为此平望达顺酱园特意从外面购进辣椒,制作生产了辣油辣酱。平望制作的辣油辣酱,用料精细讲究,所用的辣椒,都是以色红肉厚味浓的“佛手辣椒”或“鸡爪辣椒”制成的,其色泽深红,辣甜鲜、色香味俱全。由此,也让我钟爱了一生。
除平望辣酱外,我所长久向往的平望的这片秀雅美丽的莺湖之水,就在眼前。随在若荷·影子的身后,步入莺湖园,耳听鸟语声声,鼻闻花香阵陈。见那弯弯溪流,载携着香樟的落叶,潺潺流动,穿过拱形古桥,溶入一片清澈的见鱼游动的水域中。
我们一行漫步到园内莺湖书场的时候,柳舞般出现了已经迁居平望多年、并已落户平望,且在平望宣传办工作的安徽籍才女王慧君。慧君也是一名平望美女作家,笔名皖君,隐安徽人之意。可能是与职业本能有关,皖君比若荷·影子更显活泼。见慧君其容,美貌若熟,我戏侃:“与皖君,初见似曾见一般。”皖君当众笑着逼问我:“曾见为何地,又为何时?”皖君的追问,让我一时窘迫。回来后细想:我在区机关长期担任与皖君同样公职,几年前曾多次往苏州宣传部礼堂和苏州香山党校听课或参加培训,难道没有可能曾见其一面?不过,平望莺湖的美,如平望美女诗人若荷·影子和皖君一般,更会让人陶醉其中。
莺湖全称叫莺脰湖,相传是吴越春秋末期商人圣祖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以其形状酷似莺的脖子(脰)而得名。莺湖中有一个小岛,名唤平波台,由明代道人周妙圆修筑于天启六年(1626)。那时香客们到小九华寺拜佛烧香,所坐的船只大多是途经莺脰湖,靠上此台后才入寺进香。从莺湖水畔,先后产生了明代进士、吏部尚书周用,明代进士、礼部尚书朱天麟,明末清初史学家潘柽章,清代进士、礼部侍郎殷兆镛等许多历史名人。
平望这块古老的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域内又有莺湖穿平望而过,碧波荡漾了数千年。因此自古就有并闻名遐迩的平望八景“烂溪征帆”、“平波夜月”、“桑磐渔舍”、“殊胜钟声”、“平湖秋月”、“莺湖夜月”等其美称不胫而走,引无数文人、墨客、名士如:颜真卿、张籍、范成大、汤显祖等来到平望,留连忘返,驻足莺湖。据说,在清朝有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曾巡游到此,并诗兴大发泼墨挥毫,留下许多赞美之词。
皖君告诉我们,到平望除了要游莺湖,安德桥也是必须去的地方。说到安德桥,不禁让人想到南宋诗人杨万里在《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一首中有“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之句,杨万里还在《过平望》一诗中,曾形象地描述安德桥道:“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
平望志称,安德桥又名平望桥。安德桥跨古京杭运河与荻塘河交汇处,于唐朝大历年(766—779)间开始修建,并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时重建。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又再次重修。安德桥为南北走向,高近十米,跨径约十一米多,是乡间少见的一座特大的半圆形石拱桥,远观此桥,如巨虹横跨,颇为壮观。走在安德桥上,才真正发现和体验到此挢的历史悠久和饱经风霜的侵蚀。坐在桥顶那石缝中顽强生长着不知其名小草的台阶之上,俯望南边浩荡莺湖,茫茫一片烟岚,俯望北边那逼仄的老街,却已被现代高楼侵夺剩不足百米,我心中突然产生一种无名的失落感。好在若荷·影子和皖君几乎同时告诉我们,安德桥正得到保留,并将进行修缮保护!
临近中午时分,才下了安德桥,皖君和若荷·影子把我们引入小九华寺。古寺位于安德桥南侧,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莺脰湖畔之北,面对莺湖,红墙碧波,晨鼓暮钟,四周环流,水声梵音,曼绕于耳,是一处清静的佛家胜地。小九华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代几毁几修,是苏州名寺之一,亦为江南名刹。曾引历代文人雅士到此吟诗作画,如白居易、李白、杨万里、陆龟蒙等都为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我是研究黄公望的,对“望”字独具敏感,因此在平望此行前,曾臆想希望会发现与黄公望生前足迹相关的一些蛛丝马迹,但时间短促,走马观花,容不得我挪半分时间去寻觅黄公望生前足迹。但是,陆龟蒙是个唐代文学家、诗人,还是陆坚改姓名黄公望前陆氏家族的祖先,既然陆龟蒙当年曾诗咏平望小九华寺,我想当年黄公望作为陆龟蒙第十四世孙,其足迹遍布三吴之地,因此他也许曾到过平望,到过小九华寺寻觅陆姓祖先足迹的,只不过我尚未发现其当年的行迹罢了。虽脚步跟随皖君她们走在小九华寺院内,我却满脑子思考着黄公望的当年事。不知不觉中,一行人竟然已步出了小九华寺。
出古寺漫步湖边,回行至望波桥上时,正好午时时分。突然听得不知是那一位在惊呼:大家快看,佛光!好美的佛光!大家赶紧抬头看天空:果然,高悬的太阳周围,有一个特大的七彩光环曜曜生辉,她环绕着明亮的太阳,真是美极妙极。我忍不住叹道:“有人以来,我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如此美妙的自然现象,真是大幸也。”皖君听后笑说道:“这是千百年中少见的佛光普世现象,这也许是小九华寺佛祖对你们来平望入古寺拜禅的回赠,乃你们之福、平望百姓之福啊!”
听闻皖君之言,我思潮又起:是啊,心至诚,福必至。这人生行至福地平望,佛家也为咱画了这么大一个圆满的圈号,我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浦仲诚笔名碧螺,高级讲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熟市作家协会理事、常熟市黄公望文化研究会会长。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在《中国作家》、《散文选刊》、《雨花》、《金山》、《苏州杂志》、《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苏州日报》等报刊杂志。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