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为例
2016-11-26慕岩韩莹
慕 岩 韩 莹
高校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探索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为例
慕 岩 韩 莹
【摘 要】如何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为例,阐述了大学新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 大学学习
一、大学新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学习适应问题
(1)新生的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但进入大学后,一些新生的学习目标出现了缺失,对未来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不清楚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更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由此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2)新生学习无计划、主动性差、学习方法不正确。中学和大学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着很大不同,大学课堂以大班授课为主,教学知识量大、概括性高,需要自学的知识点多,部分新生沿袭着高中的学习方法,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导致有些同学虽然学习废寝忘食但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效果不佳。
(二)生活适应问题
(1)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融入障碍。较大的区域及气候差异、陌生的校园和宿舍环境、角色的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
(2)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不适应集体生活。进入大学的新生脱离了家庭环境,每天朝夕相处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的差异使得一些新生不愿主动和周围的同学交流。
(3)不会合理安排自主时间,导致业余生活规律紊乱。新生自主安排的时间相对中学较多,能否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妥善处理自主学习、社会工作和生活休闲之间的平衡是摆在新生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三)心理适应问题
(1)自卑心理。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子在中学时代一般都是翘楚,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很强。但进入学校之后,学习尖子的优势已不复存在,面对如林强手,部分大学新生常常不能准确定位、正确评价自我,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2)失落心理。大学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中学时学习优秀、成长比较顺利、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值。当大学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一些事情不尽如人意时,有些新生容易对理想产生怀疑,对现实产生不满,产生心理落差。
二、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对策
紧密结合新生思想和工作实际,尊重和体现新生意愿,深入了解新生需求,充分尊重新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新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分类引导,使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到全体新生,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着力加强新生同学在人生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锻炼。
(一)建设新生全方位引导体系,帮助新生构建有关“大学”的认知图式
1、引导新生了解大学、了解专业、了解培养过程、了解学习方法
2、引导新生设计科学的适合自身的目标体系,增强其成才内动力
3、依托心理健康启蒙、咨询与疏导体系,协调与新环境的关系,提高情绪的调控能力4、依托完善的学风建设体系,塑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
(二)建立第二课堂及校园文化主阵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1、依托通识教育第二课堂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通识教育,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完整人格,能进行有效思考、思想沟通、恰当判断,分辨各种价值,得以全面发展。
2、依托“大一年度创新项目”等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学校将组织大一年度创新项目的学生动员、立项指南发布、学生申请受理,组织立项评审、项目指导、过程检查、结题评奖。定期举办培训班,对立项学生、指导教师、学生助教进行培训,同时建立大一年度创新项目计划交流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共享平台。通过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兴趣。
三、结语
学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有完善的“奖、贷、助、勤、补”体系,会让每一个新生同学有尊严地、快乐地在哈工大校园学习生活。学校希望通过全方位的新生适应引导工作,使新生同学们能够完成“三个过渡”,即从高中小班授课到大学大班教学的过渡、从父母督学到独立自主学习的过渡、从保姆式家庭生活到自立式集体生活的过渡;实现“三个适应”,即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培养“三自意识”,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育人实践的第一阶段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全面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完成学生从基础学部到大二各院的软着陆。
参考文献:
[1]谢力等.大一新生的特点分析及学业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长廊,2009.
[2]黄兆信,李远煦.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0(05).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