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
2016-11-26李涛徐翔孙硕
文/李涛 徐翔 孙硕
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
文/李涛 徐翔 孙硕
关于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的学术观点
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能够广泛获得金融服务且没有价格、非价格方面的障碍,能够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源自其对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而言,多数采用的是金融发展深度的视角,即关注以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总量水平来衡量的金融深度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而少有研究从金融发展广度即普惠金融的视角来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社会状况的不同经济体中是否不同。
一方面,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扩大金融体系的覆盖范围,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让更多的居民和企业合理地享有其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缓解金融排斥。已有研究认为,金融市场不完善会导致缺乏抵押品、信用记录和关系的穷人和小微企业面临着更加突出的流动性约束,这种金融排斥使其难以便捷地投资于高回报项目,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增长。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帮助穷人和小微企业更方便地获得信贷支持,降低其流动性约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可能损害经济增长。其负面作用与银行等金融中介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比重密切相关。已有文献发现,以间接金融为主、过度依赖银行提供流动性的金融体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银行可能向企业索取超出贷款利率的超额收益,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第二,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银行“惜贷”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第三,银行的内部风险会影响经济增长水平,在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不仅不能缓冲金融风险,反而会通过紧缩流动性加剧金融危机。第四,相对实体经济而言,过大的银行部门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额外成本,金融深化可能会进一步拉大社会差距。
关注普惠金融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不仅相对有限,而且没有一致的结论。目前为止,大部分相关文献基本上都认为普惠金融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普惠金融扩大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理论分析,罕有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基于总体样本的回归分析
参考世界银行2015年发布的全球金融发展报告(Glob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14)对普惠金融的刻画方法,本文从金融服务的实际使用情况和金融服务的地理覆盖情况等两个大的维度来构建反映普惠金融状况的九个相关指标。在金融服务实际使用情况这一维度下,本文分别从个人和企业角度进行了指标的构建。前者包括各个经济体在正规金融机构开设个人账户或联名账户或拥有一张储蓄卡的年龄在1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率(accountratio)、各个经济体过去一年里向金融机构借过钱的年龄1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率(loanratio)、各个经济体曾用人工或自动电子支付(包括电汇或网上付款)方式支付账单或使用账户中的钱购物的年龄1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率(epayratio)和各个经济体拥有借记卡的年龄1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率(debitcardratio)等四个指标,后者包括各个经济体设有支票或储蓄+++账户的企业比率(faccountratio)、各个经济体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企业比率(floanratio)、各个经济体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ffinanceinv)以及各个经济体流动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ffinancework)等四个指标。在金融服务的地理覆盖情况这一维度下,本文选择了各个经济体每10万成年人拥有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branchratio)这个指标。
就经济增长的其他解释变量而言,与Barro(1997)和Easterly等(1997)一致,本文构造了以下八个变量:反映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的期初实际人均GDP(GDPP_ initial)、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期间平均的25岁以上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schooling_year),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期间平均的CPI(inflation)、反映政府直接干预程度的期间平均的政府一般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gov_ consumption)、反映贸易开放度的期间平均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openness)、反映人口增长率的期间平均的总生育率(fertility)、反映民主程度的期间平均的个人享有的政治权利(political_right)以及期间平均的法治水平(law)。
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仅有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金融中介融资指标对于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他普惠金融指标并没有稳健且显著的影响。以上发现也可能反映了从经济增长到普惠金融的反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越快,一方面,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越畅通,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留存利润越多,这都会使得银行融资的需求下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低。究竟这种反向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本文将在稳健性检验中予以回答。
此外,其他普惠金融指标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印证了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的分析。
基于细分样本的回归结果
以上基于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就世界各经济体平均而言,某些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标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大部分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这种基于总体样本的结果可能无法揭示在不同经济体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
本文主要考虑了各经济体的初始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平均的受教育年限、法治水平以及中小企业规模等四组分类变量。一般而言,一个经济体的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民平均的受教育年限越长、法治水平越高、中小企业规模越大,其金融发展水平就越高,人们的金融知识越丰富,参与各种金融活动更多,使用各种金融服务更频繁,同时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越高,进而普惠金融程度更高,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程度的边际收益可能会低于边际成本,这可能导致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负面。究竟这种可能是否存在,本文分别进行检验。
细分样本回归结果发现,在不同初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民受教育水平、不同法治水平和不同中小企业规模的经济体中,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确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异,大致而言,与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法治水平较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的经济体相比,在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民受教育水平较高、法治水平较高、中小企业规模较大的经济体中,个人的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的使用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显著更大。其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普惠金融的发展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一个经济体的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民受教育水平较高、法治水平较高、中小企业规模较大时,该经济体的金融发展水平也会相应较高,进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也会较高。此时,在这些经济体中继续推广普惠金融的边际成本会高于边际收益,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会更突出一些。
稳健性检验
为了解决反向因果关系,本文在保持解释变量不变的基础上,在使用了新的经济增长水平指标之后,各经济体中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对于经济增长依然存在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就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言,确定结论是,各经济体的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越高,经济增长就会越慢。其他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标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影响。以上发现不会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干扰。
结论和政策含义
近十年来,普惠金融在世界各经济体都受到了广泛重视,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普惠金融究竟对经济增长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随各个经济体的经济社会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对此,学术界并没有给予全面的回答。本文基于跨国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充分考虑了普惠金融的内生性问题。
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仅有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金融中介融资指标对于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他普惠金融指标并没有稳健且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考虑到各个经济体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虽然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的普惠金融具体指标在不同经济社会状况分类标准下的不同经济体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发现是,在初始人均GDP水平更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长、法治水平更高或中小企业规模更大的经济体中,个人在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等方面的使用率等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对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显著更大。因此,相关部门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时应更多关注企业投资资金贷款和个人普惠金融服务等两方面过快发展的风险。
【李涛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翔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孙硕(通讯作者)系广西大学东盟研究院讲师;摘自《金融研究》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