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声——传统曲艺中的语言文化密码

2016-11-26刘念慈

长江丛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曲艺

刘念慈



相声——传统曲艺中的语言文化密码

刘念慈

【摘 要】相声作为中国曲艺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现代人们却很少有人懂得欣赏,尤其青少年们不喜。相比于小品演绎形式的主观生动性,相声确实有些稍显枯燥,但是也正是如此,才能体现相声演员语言功力之深厚,能在语言的一来一往中,抛出一个个包袱。这也是考验观众,引发观众深入思考的有效手段。通过本文对相声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引起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们对传统曲艺形式的兴趣。

【关键词】相声 语言文化 曲艺

一、语言文化密码的传承

我们知道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的传承由来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来发展成为“象声”。“象声”也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据一些老艺人说,在相声中有两段基本技巧练习的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人四种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城里、城外四种的声音。“相声”二字就是由“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的。现代学者对“相声”一词的由来以及对其萌芽时期的考证都没有确切的定论,由此相声不免带上了神秘的色彩。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最早提到张三禄的是百本张钞本《随缘乐》子弟书:“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根据记载并推测:张三禄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但他是作为一个孤独的相声艺人而存在于历史上,现当代的相声都是师承朱绍文。朱绍文是继张三禄之后出现的相声艺人,虽不是第一位,却是相声界公认的祖师爷,是相声的开山鼻祖,但早于朱绍文的张三禄却鲜有提及者。

传说朱绍文祖籍浙江,幼年曾学唱京剧丑角,后来改为架子花脸,擅长编写武戏,主要靠演戏、教戏维持生计。后来事出偶然,咸丰皇帝去世,勒令天下百日不得演戏、动乐,戏园子关了门,朱绍文无法过活,随身只带一把笤帚、一副竹板、一袋白沙来到长安市上,用白沙往地上洒出几个数尺大字来占领地盘,一边撒字一边唱着太平歌词,一些科诨笑话也都从字义上生发,令人拍案叫绝。如此逐渐吸引听众,看看人差不多了,便开始讲古论今,嬉笑怒骂,于观众的笑声中伸手要钱。朱绍文最早也是自说自唱,后来收了徒弟,两人一捧一逗,互相问答,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常见的对口相声。这不仅使相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也使相声得到了传承。

二、语言文化密码的模式

(一)按出演人员数量分类

相声按出演人数分类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以及群口相声。

单口相声,由一个相声演员来表演,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比评书有更多笑料,代表演员是刘宝瑞先生。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两人,通过一捧一逗来营造一个又一个的包袱,代表演员是姜昆与李文华两位老先生。

群口相声是指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的相声表演形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马东、刘伟、大山、郑健和周炜生动演绎的《五官新说》。其前传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也是马东的父亲马季先生的代表作《五官争功》,当年马季先生和一众弟子晚辈合演的经典相声至今都令人难忘。就在这个前传作品诞生22年之后,在马季先生病逝2年的时候,马东带着儿子对父亲的这种深深的敬意努力表演,其表演真的有父亲的遗风,整个表演也非常具有意义性和缅怀性。

(二)按内容功能分类

相声按其内容与功能不同,有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比如侯宝林先生的《夜行记》就是主要讽刺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还有歌颂型相声,主要是歌颂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比如马季先生的《新<桃花源记>》是歌颂了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面貌。

除以上两种类型之外,还有娱乐型相声,比如《说方言》、《爱情歌曲》等作品。

三、传统与新兴语言文化密码的传承与革新

(一)贴合人们的生活现实

郭德纲的相声“草根”、“亲民”主要体现在他的相声内容全都围绕着大众生活,他在曲艺的基本功“说学逗唱”之上,还加上了自己的特色“稀溜纲”,用他自己的幽默化成的逗趣的话来逗乐观众。

(二)满足人们的心理现实

郭德纲的相声能得到大众的关注,也是因为他对于现实社会丑恶的一面敢于进行直面的抨击。人们敢于在网络上大胆发声抨击一些人和事,但是是在匿名制的保护之下,而郭德纲则以一种幽默的形式,尖锐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可以说是做了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情。这样有现实意义的相声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传统相声如何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恐怕也得对相声“动动刀”了,并不是说完全迎合大众将传统相声整得面目全非,而是在某些与现代社会条件不相符合的方面能得到改善。就像2008年迅速蹿红的80后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这个相声团体也为相声这个传统曲艺灌输了鲜活的生命力。

相声历史绵长的发展,相声演出形式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的相声团体为传统相声注入的新鲜活力,都是相声这个曲艺形式在一代又一代的相声人手中不断努力进步的成果,笔者也希望我们当下的青年人可以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去体悟我们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七十年的奋斗 七十年的辉煌——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曲艺事业成就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渗透研究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