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及聚力
2016-11-25杨阳
杨 阳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及聚力
杨 阳
【摘 要】时代在进步,科技已经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的崛起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他们对新媒体运用的接受度高,熟练程度高。高校是高学历和高智商年轻人的聚集地,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虽然已经初现雏形,但是仍在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新媒体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如此形势下,高校里的共青团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工作思路,放下身段,和青年们拉近距离,营造良好的氛围,打造一个受欢迎的形象,让他们从心底接受共青团的工作。
【关键词】青年团员 新媒体 共青团工作 高校
青年团员们接触新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多,从网上获取信息成为常态,也让他们忽视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高校共青团必须利用新媒体改善自己的形象,组织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青年们与新媒体的关系融洽
青年们是使用新媒体的最广泛的人群,他们拥有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作为物质基础,勇于接受新鲜事物,让他们不断地尝试接触新媒体。而新媒体也采用青年们乐意接受的方式传播,两者关系融洽。
(一)新媒体的物质基础
目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教育类数据,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548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约721万。根据人人网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的一次入学前调研显示,参与调查的2557人里超过六成的大一新生表示,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拥有手机,其中过半数的人称大学入学时还会购买新手机。
根据“人人网2014新生入学调查——倾向购买的数码产品”的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倾向在入学前、中秋或者十一黄金周促销期间购买数码产品,笔记本以79%的比例高居榜首,64.9%的新生表示会购买手机;购买U盘的占47.4%,也就是说笔记本电脑、手机和U盘占据了新生购买数码产品的前三位。
方便快捷的新媒体的载体正是手机和电脑,为青年们接触新媒体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新媒体的使用基础
在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方面,根据上海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和最喜爱的媒体调查报告》,大学生的互联网接触率高达99.4%。在社交媒体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喜爱的社交媒体为依次是QQ、微信和新浪微博,它们分别以82.6%、77.7%、52.0%的支持率位列前三。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喜爱程度与其对应的使用频率成正比,即大学生使用频率越高的社交媒体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喜爱。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
都说大学生在象牙塔里不知人间疾苦,其实高校的共青团才是感受不到外面的气候,故步自封,放弃了求新求变,守不住思想阵地,也让自己的工作越发艰难。
(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思想冲击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尽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物质文明,忽略了精神文明。
如今国家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让不同国家之间的人、事、物进行充分交流;政治多极化让思想激烈碰撞,给人们带来很多新看法新观点。我国积极执行对外开放的国策,加之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既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也给青年团员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西方思想通过网络新媒体向青年们渗透,带来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在不断滋长。青年团员抵挡不住诱惑,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让他们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大局;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信奉“金钱至上”的原则等等。
(二)思想觉悟不高
青年们进入大学之前,在高中阶段虽然学习了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有关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知识,但是为了高考,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刻理解,多是囫囵吞枣。考上了大学,没有高考的压力,以及使用手机和电脑,频繁接触新媒体,在缺乏辨别力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
尤其是最近几年,历史虚无主义盛行,表现为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在新媒体中,历史虚无主义以各种虚假段子、耸人听闻的所谓的历史真相、带着某种特定含义的笑话等形式出现。这样的信息就是“糖衣炮弹”,它们用青年们之间的流行语来呈现,有着花哨漂亮的外表,迎合他们的喜好,非常容易被接受。青年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干扰和影响,对大学政治课不再感兴趣,反而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历史知识是编造的。
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大学生思想上走上歪路的可能性极大。他们作为团员,团员意识淡薄,思想觉悟不高,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如果没有对共产党和国家的历史和指导思想有强烈的认同感,是无法承担建设国家的重任的。
(三)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方式老套
高校教育已经进入了新时期,但是共青团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并没有与时俱进,仍然是老一套,很难被青年们接受。
方式老套。高校共青团仍然多是使用课堂教学的老办法,无一例外用点名考勤等办法把学生强制约束在课堂里,容易让他们产生厌恶等感情,从而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
内容老套。以前共青团讲授的内容多是党史、中国近现代史、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青年们在高中时代已经学习过了,进入大学之后,政治作为必须课,讲授的无外乎是同样的内容。青年团员反反复复地听老师讲授早就听过的内容,提不起兴趣是理所当然的。
从高校共青团的团委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来看,专职团干部流动性慢,兼职团干部流动性快。尽管兼职团干部能够为团委注入新鲜血液,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短、沉不下来思考工作等问题,无法对团委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专职干部有经验,无激情,也不能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
几乎每所高校的共青团都有QQ群、微信和微博,常常是很长时间不更新,处于停滞状态,缺少和青年团员之间的互动。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得热火朝天,吸引了很多的注意力,有些阵地如果自己不去主动占领,一旦别人占领后,想要夺回来就难上加难。
三、利用新媒体阵地做好本职工作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了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等“三个根本性问题”,包括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这是摆在高校共青团面前的迫切任务,通过自身努力提高青年团员思想政治素养和网络素养,这就需要共青团主动地和新媒体展开竞争,抢占有利位置。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对青年团员产生消极影响。要想让青年团员接受正确的思想,就得把阵地转移到网络上去。根据列举的数据,大学生们最常用的社交工具是QQ、微信和新浪微博,共青团就必须利用好这些阵地,传播积极的思想。
共青团中央在新浪微博上的账号截至2016年4月14日,已经有294万的粉丝,累计发帖9404条,和青年们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共青团中央利用新浪微博传递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思想和信念,采用了漫画、动画短片、创意视频等青年团员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把内容和形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让粉丝们在娱乐的同时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高校共青团一定要牢牢把握新媒体这个新阵地,努力地传播正确的思想,让每一个青年团员能够听到来自党和共青团的声音。只有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就能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想。
(二)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
随着各种思潮的涌入,青年们在思想上摇摆不定,不能对共青团产生足够正确的认识,不再主动地要求加入共青团,有负党的所托。再则中学时代的党员和团员名额有限,不能满足每一个希望加入的青年。高校共青团此时应该积极工作,吸收所有有意愿入团的青年。
对于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新媒体仍然是我们的主要阵地。除了之前提到的在新媒体上传播正确的思想之外,利用新媒体和青年们拉近距离也是做好团委的方法之一。
内容和形式的老套是青年远离共青团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共青团应该积极地向新媒体靠拢,利用新媒体的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来改善形象,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努力和青年达成一片。
不需要再重复青年们已经听过的历史和政治知识了,多从当下出发,把现实生活当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善于从新媒体中去发现思想动态,及时阻止青年们不好的趋势;从新媒体中去发现热点,并与共青团思想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年们逐渐地接受。
利用新媒体的实时性和交互性改变传播手段老套的现状,比如在QQ群发起话题,无论青年团员们身在何处都能参与其中;在微信和微博里发起投票,可以掌握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一定要摆脱过时的工作方法,努力地求新求变,才能赢得青年团员们最切实的拥护。
(三)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
这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党在不同时期对青年们有不同的期待,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导思想带动下,大学生创业成为热点,高校共青团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服好务,成为他们在创业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青年们都面临各种问题,由于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他们已经转向了向新媒体求助,忽略了身边的共青团。而共青团不能被动地工作,应该和新媒体合作,主动地为青年们提供关于创业和就业的信息,这也是党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四、结语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是不加辨别的思想充斥网络,容易让青年们误入歧途。高校共青团在新形势下应该主动出击,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影响青年团员。
参考文献:
[1]周敏.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策略[J].学术论坛,2014(28)55~56.
[2]郝凤艳.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7)87~88.
[3]武彦,关于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J].文化论坛,2014(15)31~32.
[4]李小军,陈仁凯.全媒体视角下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格局构建[J].学术论坛,2014(32)17~18.
[5]李华忠.高校共青团在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策略[J].创新与应用,2014(30)65~66.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资助项目,2016年度重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D20160013)。
作者简介:杨阳(1984-),女,汉族,江苏沭阳人,讲师、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