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广西田阳古美山歌的风格特征

2016-11-25黄惠琳

长江丛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

黄惠琳



试论广西田阳古美山歌的风格特征

黄惠琳

【摘 要】本文根据查阅文献和资料对田阳地区古美山歌音乐形态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田阳地区及其音乐文化概述;二、田阳古美山歌的旋律线条;三、田阳古美山歌的节奏样式;四、田阳古美山歌的调式风格特征。美丽的城市和独特的音乐造就了百色人民,田阳人民,让田阳古美山歌音乐的未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关键词】田阳 音乐文化 古美山歌 调式风格特征

一、田阳地区及其音乐文化概述

(一)田阳及其文化

古代有一卷书《岭外代答》有一段关于百色音乐文化的描述是这么说的:“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池中外村、红白喜事,无五音不可,尚不能确,日耕田日下劳之,夜休憩之丝线波之,年近半晚,众人聚之,口传心授,乐此不疲。”在《田阳志》中描写:每年的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悬挂灯笼,有人放鞭炮,有人讲演故事,所有的项目都公认游玩。在田阳的县城有这么十二个姑娘,他们是好姐妹,每个人背上都有一个箩筐,齐唱田阳的山歌,吸取了大批的观众。这些详细的描写,都生动形象的记录了田阳当时的生活面貌。

(二)田阳古美山歌概况

田阳地区的民歌自古以来流传着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田间传唱说,源于人民在劳作的空闲时,哼唱出来的调式或者拿树叶吹出的调式。逐渐演唱的人多了,流传广了,在演唱的同时加了些道具,换上专门演唱的服装,甚至用上农忙的工具搭建了戏台,这种调式,有很大的随意性,即兴性。

第二种说法是九天玄女神话说,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故事写的是田阳人们共同供奉的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有天来到人间体察民情,偶遇了一群年轻人上山采茶,在茶山上,九天玄女见他们的生活没有乐趣,每天重复简单的生活,九天玄女就教授他们一些歌曲,全部是百色当地语言,现在称作百色的采茶调,与外地的采茶调不同的是,九天玄女的采茶调不仅仅有演唱,还配有舞蹈的配合,形成了今天田阳的戏剧。

二、田阳古美山歌的旋律线条

(1)小调风格特色,这种旋律特点是篇幅短小精悍,娱乐性较强,娱乐大众的目的比较明显,生活中用得较广泛。在谈婚论嫁、普通社交活动,都会有小调歌曲的出现,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逐步成为了大家最喜爱的艺术形式。这一类的民族小调大多在结婚,通婚,嫁娶时演唱或者演奏,演奏的曲调,内容大都是跟男女情感相关,它包括:山歌、浪哨歌、儿歌三种形态。

(2)大调风格特色,这种旋律的特点是篇幅普遍较长,音乐相对严肃,教化大众的目的比较明显,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用到的时候大多想给人讲述人生哲理等等道理,包括:酒歌、叙事歌、丧葬歌、祭祀歌四种形态。

三、田阳古美山歌的节奏样式

田阳民族音乐的节奏型相对说比较朴实,以3/4或2/4拍子为多,例如广西特有的音乐《绣球歌》、《旋台歌》等。在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风格特征,没有按照3/4或2/4拍的基本规律进行。田阳古美山歌音乐有着自己的作品中的节奏规律,山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型比较统一,大多音乐以什么开始就会一直保持,比如音乐是3/4拍子,那么,这首作品就从头到尾一直保持3/4拍的节奏没有变化,山歌在前半部分里面3/4拍一直是附点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组成的小节,小节间有规律的重复,充分的给听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听一遍就将旋律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在每一句的句尾部分一般是采用了一个完成的全音符构成整个小节。看似单调,在田阳人们的手里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却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后半拍弱起的节奏具有随意性演唱的特点,体现了田阳古美山歌的生活化特点。

田阳古美山歌音乐,作品在节奏布局是按照“起承转合”方式进行创作的,在演唱时,保持这样的方式进行,力度的运用,跟传统的演唱方法的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田阳的民歌音乐经过长时间的磨砺,经过严密的考虑,给作品做出了最合理的安排,演唱时候我们尽量遵循田阳民歌音乐的艺术规律,进行演唱,这样既能使作品丰富多彩,又能很好地保持了原作者的创作需要。乐曲变中有静,静中有变这个变化使音乐的温柔感、含蓄感、平易近人感更强。

四、田阳古美山歌的调式风格特征

田阳古美山歌音乐的调式大多数采用了中国传统民族调式的五声音阶,以宫为主,为宫调式。这种调式首先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全部用百色当地语言来演唱,它不同于大调跟小调,在音调上面变化不大,主要一个词为主,音调辅助性的帮助歌词发展。由于歌词的重要性,所以歌词的长度有长有短,短者寥寥几句,长者甚至可以通宵达旦,将心中所有的苦闷都倾注在歌词里面,将想说的话都通过演唱的形式说出来,我们称之为田阳调。

五、结语

我们对田阳古美山歌音乐进行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扬和传送优点,规避缺点。一起探讨田阳古美山歌音乐的实质跟内涵,以便我们更好地将田阳的古美山歌音乐发扬与流传。

参考文献:

[1]丁杰.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特征研究—以壮族山歌为例[J].民间音乐,2015(01).

[2]邢连秦.广西上林壮族民歌音乐形态研究[J].人民音乐,2014(02).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百色学院校级一般科研项目课题《广西壮族民间小调源流及声腔形态研究——以百色市为例》(立项编号:2015KBS02)。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庆城市音乐文化建设
清水道教音乐文化在旅游资源中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广西右江壮族排歌音乐文化初探
民国时期我国音乐的传承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试论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