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中的“截线”
2016-11-24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徐俊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徐俊文
平行线中的“截线”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徐俊文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始,教学中由于简述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极易使学生产生没有“截线”或“截线”可有可无的误区,事实上,“截线”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使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截线”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使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使用方法,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强化学生对“截线”重要作用的认识.
平行线几何教学截线
平行线中的“截线”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应用的基础,但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定理,在叙述定理时,我们往往采用简述的方式,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种简述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忽视“截线”的存在,甚至认为“截线”不存在.事实上,定理的完整叙述中都提到了“截线”这一条重要的直线,如“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如果“截线”不存在,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将不存在,是不能应用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所以,在教学中适当的强化“截线”的存在是必要的,适当的总结拓展一些依靠“截线”而存在的角的求法和相关问题的解法不但会使学生加深对定理中“截线”的认识,更能让学生了解几何问题研究的方法,开拓学生学习几何的视野.下面结合平行线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中的几个例题,谈谈“截线”在平行线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两直线被一条直线所截
1.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1.已知:如图1,a∥b,∠1=56°,求其余各角的度数.
图1
解:∵a∥b,∴∠5=∠1=56°,
∴∠7=∠5=56°,∠3=∠1=56°,
∵∠1+∠2=180°,
∴∠2=180°-∠1=180°-56°=124°,
∵a∥b,∴∠6=∠2=124°,
∴∠8=∠6=124°,∠4=∠2=124°.
评析:题目中,虽没有提到“截线”c,但正是因为有了“截线”才构成了这八个角,八个角当中不仅是已知了∠1的大小,可以求出其余各角,而是只要已知其中任何一个角,就可以求出其余各角.
2.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已知:如图2,∠1=∠2,求证:a∥b.
图2
证明:∵∠2=∠3, ∠1=∠2,
∴∠1=∠3,∴a∥b.
例3. 如图3,已知∠1=120°,∠A=60°,判断直线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图3
解:AB∥CD,理由如下:
∵∠1+∠2=180°,
∴∠2=180°-∠1 =180°-120° =60°,
∴∠A=∠2, ∴AB∥CD.
评析:以上两个题的题设部分均没有提到“截线”,但是为证明直线平行所需要的同位角都是依赖于“截线”存在的,因此在解决与“判定直线平行”有关的问题时,只要找准了“截线”,再结合需要证明的平行的直线,便很容易找到证明直线平行所需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两直线被两直线所截
1.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4.如图4,若已知∠1、∠2的大小,便可如例1所示求出其余的14个角的大小;若旋转直线d至与直线c平行,如图5,则只需知道其中一个角的大小,便可由例1所示的方法,求出其余15个角的大小.
图4
图5
因此,能正确识别“截线”,并根据“截线”的位置正确使用“截线”及其相关的结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
2.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5.如图6,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图6
A.∵∠2=∠5,∴c∥d
B.∵∠3=∠4,∴c∥d
C.∵∠1=∠3, ∴c∥d
D.∵∠2=∠3,∴a∥b
答案:C
评析:此题中关键就是要分清判断直线平行的角是依赖哪条截线存在的,且应注意,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应根据推理,不应根据视觉感觉.
三、两直线被三直线所截
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的经典例题及其变式练习.
例6.如图7,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D、E、F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F,∠C=∠D.求证:AE∥BF.
图7
证明:∵∠C=∠D,
∴DF∥AC.∴∠A=∠1,
又∵∠A=∠F,
∴∠F=∠1,
∴AE∥BF.
变式.如图8,已知∠1=∠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8
A.AB∥EFB.AB∥BF
C.AB∥EF,AE∥EF
答案:B
评析:此图就是将例6中的点C沿着BA方向滑动至与点B重合,点D沿着EF方向滑动至与点E重合,但仍然是两直线被三条直线所截的问题.
平行线中有了“截线”,才有了角,才能构成相等、互补的角,反之相等、互补的角才能判定直线平行,因此,“截线”在平行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