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代唯一传世的“辽词”考证
——《三盆山崇圣院碑记》上的“西江月”

2016-11-24姜维东

东北史地(学问) 2016年5期
关键词:碑记词牌西江月

张 丹 姜维东

辽代唯一传世的“辽词”考证
——《三盆山崇圣院碑记》上的“西江月”

张 丹 姜维东

辽代是契丹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间长达二百余年。辽代文学在历代文学中稍显逊色,主要是因为辽代文献至今鲜有遗存,文学著作更是寥寥无几。迄今发现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文为主,近些年随着历史学者对石刻资料的整理和考察,又发现了许多遗漏的辽代文学作品,进一步证明了辽代文学深受唐宋文学的影响,同时具有特殊的北方文化底蕴。日前,我们在一通碑记上发现了一首“西江月”,并认为这可能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下来的“辽词”。该发现证明唐代声诗的影响波及辽代的燕云地区。

辽代文学 辽代碑刻 西江月 词牌

辽代与五代、北宋并立,据史书记载,辽朝的疆域范围广阔,“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①。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一。辽代文献因辽廷施行了“书禁”政策至今鲜有遗存,加上后来朝代更替、战乱、史料遗失等原因,流传下来的文学著作更是寥寥无几。尽管史料缺失,历代学者从未放弃研究辽代文学。本文拟以对《三盆山崇圣院碑记》一文的整理、考订为例,从新角度出发,通过整理辽代石刻碑记的文献资料,补充现有的辽代文学史料,进一步审视、分析辽代文学的特点,并引发一些思考。

一、辽代文学的研究现状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至公元1125年,辽被金国所灭,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近千年来,历代学者通过对辽代文献的搜集、校注、编纂、考订,出版了许多的文献著作。

关于辽代的文集,有这样几种统计:(1)缪荃孙《辽艺文志》载有辽人别集16种;②(2)王仁俊《辽艺文志》载有辽人别集18种;③(3)黄任恒《补辽史艺文志》载有辽人别集17种;④(4)王巍《辽代著述研究》统计有17种;⑤(5)据《全辽诗话》附录的统计,辽代的诗文集约有30余种。⑥这些辽人文集一本也没有流传下来。

至于辽代的单篇作品,或零散分布于浩瀚的典籍之中,或先后出土于各地,皆有赖于学者汇辑一编,始有研究之余地。关于辽代作品的汇辑,先有缪荃孙辑《辽文存》六卷;其后王仁俊辑有《辽文萃》七卷,黄任恒有《辽文补录》一卷,罗福颐有《辽文续拾》二卷,补遗一卷,汇目一卷。以上诸种成果,最后都被陈述编撰的《全辽文》⑦所吸纳,可谓集大成之作。⑧随着新的辽代金石文字的不断发现,包括了汉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的金石文字,因而陆续仍有新作问世,如《辽代石刻文编》⑨、《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⑩、《辽代石刻文续编》⑪等为大家提供了新的辽代石刻资料。

就目前的文献、金石资料来看,辽代文学作品的体裁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古、七古、口号、骚体、咒语诗、回文诗及其他⑫。虽然目前发现的辽代诗歌体裁很多,且独具特点,但唯独没有南朝盛行的词。清代缪荃孙辑《宋金元人词》时倘能觅得一阕辽词,书名便可改为更耀眼的《宋辽金元人词》了。黄震云有《〈全辽诗词〉辑录与编年考述》一文⑬,将清万树所编《词律》收录萧观音《回心院曲》,视为辽词。但谈到辽词,并没有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词牌”词。

二、辽碑里隐藏的《西江月》

在辽代《三盆山崇圣院碑记》中,隐藏着一首《西江月》。这个碑记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陈述的《全辽文》本,另一个向南的《辽代石刻文编》本。向南辑本偏重于史,故将碑后所刻人名都摘录下来;陈述辑本偏重于文,故略去碑后刻的人名。因向南所录较全,兹录于下:

三盆山崇圣院碑记 应历十年⑭

大都崇圣院碑记

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范阳郡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绯鱼袋王鸣凤撰。

涿州学廪膳生涢卢进达书。

大觉垂慈,圣人利物。是故发源西国,则优填创其始;移教东域,则汉明肇其初。导四生于宝所,运三有于大乘。巧使现权之教,以救未来蒙迷。时有范阳僧人惠诚,俗姓张,母孙氏。丱岁礼惠华寺玉藏主为师,授以天台止观。携锡纵游,迳过此处,地名三盆山崇圣院。见其山明水秀,地杰人丰,林树郁茂,果株滋荣,殿宇颓毁,古迹犹存。石幢一座,乃晋唐之兴修,实往代之遗踪。惟见一僧,耆年老迈,病患相仍,叹之不已,嗟之不息。遂乃发心,募化众缘。郡公王希道、张仲钊、萧名远、杨从实等同发诚心,各舍己资。于大辽应历二年戊辰岁三月内兴工,至应历八年甲戌岁八月中秋,营理大殿三间,中塑释迦牟尼佛,左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右大行普贤菩萨。两壁悬山应真一十八尊罗汉,东西伽蓝祖师。二堂两廊,僧舍二楹。钟鼓二楼,晨昏梵呗。用宣佛化,引导群迷。上祝皇王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今则殿宇一新,金碧灿烂,山门廊庑,俱已克备。厥此真石,永为千古之丛林,万代之不磨者矣!是为记。铭曰:

应历年间重修,多亏众信施财。

殿宇金碧交辉,圣容灿烂争鲜。钟声朗朗响山川,鼓韵鼕鼕□霄汉。

碑石万劫不磨,英名古代留传。人人瞻礼福无边,鹫峰灵境不换。

大辽应历十年丙子岁四月吉日立碑。住持惠诚,同徒清□、清真、清宝、清实、清□、清彤。徒孙净业、净受、净□、净山、净海。□□芳名:王希道、妻李氏;张仲钊、妻刘氏;萧名远、郝氏;杨从实、卢氏;李伯通、韩氏;□□□、□氏;郝少达、钱氏;卢进学、崔氏、盛氏;田福通、□氏;崔福铭、乐氏;□□□、□氏。镌字石匠段□□。

这篇碑文在陈述《全辽文》中,称为《大都崇圣院碑记》,⑮内容大致与向南所辑相同,有个别地方略有不同,碑石中铭文是这样刻写的:

殿宇金碧交辉,圣容灿烂争鲜。钟声朗朗响山川,鼓韵鼕鼕霄汉。

碑石万劫不磨,英名古代留传。人人瞻礼福无边,鹫峰灵境不换。⑯

在陈本中,“鼓韵鼕鼕”与“霄汉”之间并无空格或缺文,与向南本显著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不同之处呢?笔者找到了这块石碑的拓本,如图一⑰。

笔者发现,碑石中的文字紧凑,并无明显空隙,因此也没有缺文,可见,若非向南所据的拓本不善,便是著录时出了错误。另外,我们还认为这段铭文是一首西江月,也是目前唯一见存的一首辽词。

图一 《大都崇圣院碑记》拓片

三、《西江月》的演变过程

(一)宋之词牌发源于唐之教坊曲

盛唐时期格律诗体成熟,长短句的格律化的新体燕乐歌辞——曲子词产生。曲子词是倚声而制的,先有乐曲,以音乐为准度而配制歌辞。⑱在唐代,多以五言诗、七言诗入谱。在实际配曲时,不得不增减字数,以谐音律,进而以词带曲,形成词牌,使得文人可以按谱填词,优伶歌女可以倚声吟唱。以《西江月》而言,曾是唐代教坊曲名,⑲其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⑳它的演变过程,也应该是从七言变化而来,并由于文人的创作而形成了若干异体。在宋代词牌中,许多词牌都是从教坊的曲子词发展而来的,以崔令钦《教坊记》为例,就有许多宋代常见的《菩萨蛮》、《浪淘沙》、《浣溪沙》等曲名。

(二)辽碑的铭文符合《西江月》的词牌特征据《词谱》所载,录西江月的词牌分类表如下:

1 2 3 4 5调式双调双调双调双调双调字数五十字五十字五十字五十一字五十六字句式前后段各四句前后段各四句前后段各四句前后段各四句前后段各四句韵式两平韵,一叶韵两平韵,韵两叶两平韵,一叶韵两平韵,两仄韵三平韵

除了上述特征外,我们还可将《词谱》所录柳永《西江月》㉑抄录下来,具体分析一下:

西江月·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恹恹难觉。

好梦枉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这首《西江月》的特征是:(1)双调;(2)五十字;(3)上下阕各四句,每句六、六、七、六字;(4)两平韵、一叶韵;(5)第二句平声韵,第四句就平声切去押仄韵。

现在我们来看辽碑里的这段铭文:(1)是双调;(2)五十字;(3)上、下阕各四句,每句六、六、七、六字序;(4)每阕两平韵、一叶韵,以上阕为例,“鲜”、“川”平韵,“汉”字仄韵;(5)第二、三句平声韵,第四句则就“鲜”、“川”平声切去押仄韵“汉”。

由此可知,辽碑上的这段铭完全符合《西江月》词牌的各项标准。

(三)词曲翻唱是宋词繁荣的生命力

《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最早见于唐玄宗时的《教坊记》。这一词调,源起于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来自于前代南朝的清商乐。《西江月》经历了由民间词到文人词的演变,格律复杂多变。从欧阳炯的《西江月》、敦煌发现的唐代三首《西江月》的曲子词以及这次从辽碑中发现的《西江月》,都呈现出该词牌的初期形式,范式固定,但格律仍然在变化中。直到北宋时期,《西江月》才从格式到曲律都固定下来。这充分说明了《西江月》的发展规律,由教坊曲转为民间曲子词,又由文人加工润色,最后形成词牌。而这种演变的动力,则是广大劳动人民对词曲的翻唱。《西江月》调从唐五代北宋时期的创调与定体、南宋金元时期的繁荣兴盛,至明清的持续流行,到近现代词坛仍创制不断,毛泽东也有《西江月·井冈山》。《西江月》经过千年的演进和发展,成为词史上的著名词牌之一。

在现代,也有许多一曲翻唱的经典歌曲,例如:香港歌手张学友的《吻别》与丹麦歌手的《Take me to your heart》是曲同词不同;台湾女子团体SHE几乎每张专辑都有翻唱歌曲,例如《I. O.I.O》翻唱自比吉斯少年组的同名歌曲《I.O.I.O》,《Superstar》翻唱自Sweet Box糖果盒子的《China Girl》等。

由此可知,好听、绕耳的旋律可以打破国界、突破语言,经由传唱演绎出不同语言、不同含义的全新歌曲。

四、唯一辽词《西江月》发现的意义

辽词《西江月》的确认,再次印证了汉文化“无远弗届”的影响力。如果只局限于词牌与辽代文学两方面来说,这次发现的意义可总结如下:

(一)推翻了欧阳炯初创《西江月》的观点

习见《西江月》词牌成型时的典型之作是《尊前集》所录欧阳炯写的两首词,所以《词谱》曾把欧阳炯作为这个调的创始者。㉒从《西江月》词牌的发展规律来看是不正确的。㉓另外,《词谱》还说欧阳炯是“南唐人”,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欧阳炯一生仕宦主要在前后蜀,并未涉足南唐,只因他的词多收录在南唐人编的《尊前集》中,《词谱》的编者就误认其为“南唐人”了。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民群众才是戏曲的真正推动者,《西江月》词牌的形成与流行也莫能例外。我们认为,在与欧阳炯同一时期,《西江月》等曲子词已经扩展到边境地区。居于我国地理西南的欧阳炯不过是以文人身份借着曲子词进行一次创作而已。兹以西南、西北、东北三个地区来说明《西江月》的流行。

西南方面,欧阳炯是创作《西江月》的代表人物。欧阳炯(896-971)是五代作家,以词名世。他唐末出生,跨越了五代,在北宋初去世。曾仕前蜀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前蜀亡,随前蜀诸降官至洛阳,后复入蜀投孟知祥,为后蜀中书舍人,累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陵州刺史、户部尚书、平章事。940年,为赵崇祚编《花间集》作序;965年,宋平蜀,欧阳炯随孟昶赴汴京,充翰林学士;开宝四年(971)卒。《尊前集》收录了其《西江月》两首,因宋人每称此集为《唐尊前集》,而所收多溢出唐代,故被清人认为是南唐人所编,㉔也把欧阳炯误认为南唐人。虽然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两首《西江月》的具体创作时间,而《花间集》未收此词,其入汴后不会被误认为南唐人,所以可以初步确定在940年-965年之间。

西北方面,在文化宝库敦煌曾发现许多曲子词,包括三首《西江月》。尤可惊异的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25首琵琵谱,属于933年,书写于佛教文书背面,《西江月》是其中的第13首。㉕而经过日本学者与日本国内保存的乐谱相比较,确认这是唐代曲子的遗留。

东北方面,即此《三盆山崇圣院碑记》的所在地,为辽之南京、燕京,唐之燕云十六州,为汉文化传播久远之地,非穷乡僻壤可比。《三盆山崇圣院碑记》的作者是王鸣凤,有着“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范阳郡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绯鱼袋”等头衔,说明他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当朝官员。他能倚声填词,写出这首《西江月》,不排除是偶然的游戏之余,但也说明《西江月》曲子词在东北地区的流行。所以笔者认为王鸣凤和着曲调,填词写出一首西江月也是可信的。由此,笔者认为此段话是一首隐藏在辽碑上的西江月。碑记的写作时间是辽景宗应历十年(960),与西南、西北地区的《西江月》创作时间非常接近,这充分说明了欧阳炯不可能是《西江月》词牌的创始人。

(二)《西江月》的发现对辽代文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辽代是统治长达209年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政权,统治时期疆域广阔,属国众多,是史学研究界不能绕行的一段历史,辽代文学也应该给予重视。辽代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贵族子弟多爱好文学,有著作传世。㉖据《辽史》记载,虽然辽代实行禁书政策,宋代刻印的图书,辽地却可以收集到,而且深受影响。辽代还自创契丹文字,其文学作品独具民族特点。近些年随着历史学者对石刻资料的整理和考察,又发现了许多遗漏的辽代文学作品,本文所写的在辽碑上发现的《西江月》,就是其中的一篇。我们认为研究辽代文学,可以在前贤资料整理的基础上,从石刻文献着手,查重补缺,完备辽代文学体裁,以充实现有的辽代文学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今后学者们研究辽代文学提供参考。

[注 释]

①《辽史》卷37《地理志一》。

②《二十五史补编本》,第8145页-8146页。

③ 世界书局,2009年,第63页-66页。《二十五史补编本》与此不同,所辑略有失当,不用。

④《二十五史补编本》,第8159页-8160页。

⑤ 陈述:《辽金史论辑》(第六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80-182页。

⑥ 蒋祖怡、张涤云整理:《全辽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第543页-545页。

⑦ 中华书局,1985年。

⑧ 阎凤梧曾主编过《全辽金诗》、《全辽金文》,其中有《全辽诗》、《全辽文》,虽然编者在增文方面颇有自诩之得,但实际上颇有滥收之诮,兹不录。

⑨ 向南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⑩ 刘凤翥、唐彩兰、青格勒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⑪ 向南、张国庆、李晓峰辑,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

⑫ 刘达科:《辽代文学史料整理的回顾与思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⑬ 收于黄震云《辽代文史新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75页。另:黄引《金史·礼志》中的“鼓吹曲无射宫”,以为即辽词,殊误。所谓“尚仍辽旧”,乃用辽曲旧调,辞则新填,曲中有“苍生洗眼秋光里”,正与金熙宗九月幸燕京相合。

⑭ 向南:《辽代石刻文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0页-31页。

⑮《全辽金文》第50页亦有此文,系从《全辽文》移录,兹略。

⑯ 陈述:《全辽文》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⑰ 王清林:《北京辽金元拓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第18页。

⑱ 谢桃坊:《唐宋词谱校正·序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页。

⑲ 崔令钦:《教坊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⑳《全唐诗》卷181李白《苏台览古》,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846页;又同书卷773卫万《吴宫怨》(第8767页)末二句亦作“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㉑《词谱》编者认为柳词是《西江月》中的正体,而最早的欧阳炯《西江月》则采用了唐人的间押之法。

㉒《词谱》卷8《西江月》条下注,中国书店1979年影印康熙内府刻本。

㉓ 后人有沿其误者,认为欧阳炯的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见徐倩《唐宋〈西江月〉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㉔《尊前集》无编纂者及编纂时间,关于作者有吕鹏说、北宋无名氏等多种说法。

㉕ 此文书为P.伯希和获得,编号P3808,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姜亮夫《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99页)称之为“工尺谱”,也就是今天的乐谱。

㉖ 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7《辽族多好文学》条,北京:中华书局,第538页。

责任编辑:祝立业

I209.9

A

1009-5241(2016)05-0086-05

张 丹 长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吉林 长春 130021姜维东 长春师范大学教授 吉林 长春 130021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猜你喜欢

碑记词牌西江月
乾隆《翼宿神祠碑记》与戏神信仰的正名
西江月·农家早春
词牌里的故事
西江月·新秋写兴
西江月·流萤夜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重修龙泉寺碑记所见明代寺院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