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没有它,苏州就不完整!一把苏扇,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2016-11-23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6年25期
关键词:扇骨折扇扇面

记者 亦安冉

如果没有它,苏州就不完整!一把苏扇,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记者 亦安冉

以前的日子很慢,摇着一把蒲扇,就可以打发整个夏天。

一把扇子,也是一种记忆。

行走在苏州的街巷,漫步在苏州的园林,是不是会泛起一些遐想?长袍马褂的文人墨客,在青砖碧瓦下,折扇轻摇焚香烹茗,谈古论今。文人墨客在曳扇的同时,也给了扇子一份书香味道。

一把扇子,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如果没有它,苏州就不完整!

精致生活,怎么少得了一把苏扇?

层层锤炼:一把苏扇缘何风情万千

苏扇翩翩,美学在一把扇子上流转。

苏扇实际上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等的总称。无论其中的哪一种,都以制作精巧闻名,尤其是折扇类,扇骨扇面扇头都有看头。

“一柄精品苏扇,扇骨构筑筋骨,扇面包裹出血肉,边骨如站姿,打开折扇则如起舞,造型多变的扇头活像人的足履,古方头庄严,雁尾头灵动,葫芦头飘逸,而扇面上的字画则如人的锦衣。”——在制扇人的眼里,苏扇俨然一位翩翩君子。

苏扇养眼,终究是因为制扇的人首先对“料”考究。

苏扇重在扇骨,选料取精用宏,工艺繁多复杂。在行话里,紫檀、象牙、乌木作骨的扇子称作“俗制”,而以棕竹、毛竹作骨的扇子,则被称为“怀袖雅物”。

这竹制的扇骨通常采用清白无斑点的冬季毛竹,经过劈、浸、晒、磨、烫等多道工序,少则四十余道,多则七十余道,耗时经年,加工成腊黄玉润、丝纹纤细、光洁明亮的扇骨。

一根竹子或一块木料从选材到成扇,细分下要经过数十道工序的锤炼:选料、削边、打磨、扇骨成形、泡水定形、修整、磨平、烫钉、烘烤定型、捆绑定型——才会变成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

扇骨不像扇面那样夺人眼目,但在做工上却丝毫马虎不得,处处都是精细的力气活,装饰手法就有雕刻、镶嵌、髹漆、镂空、合骨、烫花、手绘等等,得有精巧的心思才行,还得沉得住气。

苏扇的扇面讲究就更多了,大多用花纹清晰的棉料、宣纸裱成,除素面外,更有了洒金、泥金等高档扇面。

要做好一把扇子又谈何容易呢

制扇大师盛春给参观者讲解缂丝枫叶清宫扇的复原

苏州历代的名人文人,是苏扇扇面的极好推手,诸如明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让吴门画派大放光彩的同时,也大大地推进和影响了苏扇的发展。只要去看看苏州博物馆所收藏的大量明清以后的扇面书画就能领悟其中的关联。汇聚笔墨纸砚的字画,花鸟鱼虫水榭亭台,篆隶草行,融合木竹玉石的鉴赏,贯穿镂刻雕烫的技艺,古典的美学在一把扇子上流转。

扇头这个精致的“机关”往往被人忽视。扇头,是扇骨聚拢撒开固定的轴心部位,它是一把扇子美与不美,耐不耐用的关键所在;它也是制扇艺人争奇斗巧,花毕生精力去研究创新扇子造型之所在。

——一把扇子,竟有如此多的讲究和奥妙!要做好一把扇子又谈何容易呢,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磨练修行怎么行?这不仅是门技术活,也是一门综合艺术。

缂丝枫叶清宫扇,引来不小的轰动

修行积累:制扇的世界里无捷径

说扇子道扇子,还得从制扇子的人说开去。

坚守的匠人越来越少,制作苏扇也不例外,能在制扇这门手艺里坚持下来的女匠人就更加稀缺。

盛春,苏州人,2011年获得中国制扇工艺大师称号,是制扇行业屈指可数的最年轻的女性大师之一,擅长苏扇,宫扇,扇面等制作工艺,在苏扇的世界里一钻就是20载,多道制扇工艺手到擒来。

制扇的缘起,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说起。

1995年,盛春的先生胡建忠做起了扇子生意,盛春则怀孕赋闲在家。苏州的女人向来会过日子,想着能省就省点,做扇子生意不是要贩卖扇子吗,那还不如动手做!

盛春不是扇厂出身,但是可以从头开始学!胡建忠请来扇子厂的老师傅,那一年檀香扇厂等制作扇子的厂家相继转制,很多老师傅下岗没了去处。胡建忠请来的老师傅叫包正,一九五零年代进入苏州檀香扇厂,包正的师傅张永武则是解放前在桃花坞开扇子厂的,都是制作绢宫扇的好把势,用的都是老祖宗的方式方法。盛春跟着这位包师傅学起了绢宫扇的制作。

苏州扇子的品种很多,最著名的有三种: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折扇的制作,盛春则是跟着一位陶师傅学来的,这位陶师傅解放前就是高中生,中山装的小口袋里总是装着本小本子,把学习心得记下来。

折扇面都有既定好的规矩,折扇扇面要用手工来画,把图钉钉在木头上,作为一个原点,向左向右画出扇面的折面来。跟着陶老师傅,左面折多少,右面折多少,要全凭心背诵下来。

先做绢宫扇,也叫团扇,是用铁丝做的,后来开始流行竹子木头。盛春一路走下来,拜了好多师傅,制扇手艺越来越纯熟。

但凡苏式的手工作物,要的是心灵手巧。苏扇制扇技艺尤其要擅长用手,这是门纯手工的手艺,需要通过观察和不断练习。师傅领进门,修行全看个人,师傅只是做给徒弟看,个人的悟性相当重要。

一开始一把劈竹刀,一个锉刀,一把刮刀,这些工具也都是自己做。竹子外面的一层青绿色表皮,叫竹青,刮掉之后叫玉竹,一把好扇子,要保留最好的竹青,刮多了伤了青就不完美了,也唯有手工才能把竹青保留到最好。

劈好的竹子架在面前,用刮刀拉料,一不小心就刮掉手掌一层皮,制扇老匠人手掌的鱼肚上都是茧子,日久月长,越磨越厚,木头造型则要靠锉刀锉出来,左右讲究对称,也都是纯粹手工的活儿。

制扇的世界里,常年的修行积累才是捷径。20年,盛春用钝了数不清的刀,磨平了无数把矬子,手上的老茧一层又一层,一把把形态各异的精品苏扇从盛春手上诞生,再手把手地传授给徒弟,20多年盛春带出来的徒弟也已有成百上千。

这个过程中盛春的体验是:“枯燥、缓慢,少量,劳作,固执,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苏州制扇技艺匠人固然流失严重,可是凭着对制扇骨子里的偏执热爱,盛春坚守了一年又一年。

不断尝试:创新诞生的喜悦无与伦比

一开始依葫芦画瓢,做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在老祖宗的制扇法则里,盛春也开始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

20年来,盛春不断挑战不同的造型。

最近这几年,盛春在研究的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恢复清宫的藏扇。

2013年故宫藏扇展,盛春专门跑去看,盯着绢宫扇看了一整天,很是震撼,拍了很多照片回来,激动得不得了。当天晚上坐火车回来,第二天就专心研究怎么恢复这些扇子。

以前的团扇基本上就是三种形状:圆、腰圆和芭蕉形。清宫藏扇的形状却形形色色,花式纷繁。不过清宫的藏扇基本都是金属的,这也不难理解,当时的铁丝无异于今天的奢侈品,倒是民间拿来给盛春修复的扇子都是竹木的。不过金属虽说可以凹出形状来的,但是要做出美感来的话,工艺就非常复杂了。

前一阵子,盛春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慈禧使用的宫扇,复原了一把枫叶形状的缂丝团扇。枫叶的弯曲形状来回调整,试验各种材质,最终决定用铜丝来定型,定型之后,边框还得看起来雅致一些,在铜丝的边缘,用9层1毫米宽的真丝织带“明九层”、9层3毫米宽的棉带“暗九层”卷边,最后用紫檀木嵌银丝制作成扇子柄。这件作品今年也获得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国艺杯”金奖。盛春还为这把扇子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

8月28日,盛春带着她的苏扇奇品,在桃花坞创业园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名门一格”精奇雅玩成扇品鉴体验活动。她所复原的缂丝枫叶清宫扇,引来不小的轰动。

除了这柄枫叶缂丝宫扇,盛春也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各式扇子图案放在身边,随手翻阅,一个个去挑战复原,复原的过程很繁复,从镶嵌金银丝、髹漆到雕刻、镂空、合骨、烫花,都得自己来,制作工艺完完全全自己想出来,对于一个匠人来说,创新诞生瞬间的喜悦是无与伦比的,这也让她在制扇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国宴,也选取了凌云扇厂乌木扇,屏风,真正是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方案

盛风私订制:华丽丽的定制历程

吴中开发区盛兴路9号,苏州凌云制扇厂,进厂前先见到满眼的竹子堆积。这里的师傅们在盛春的带领下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一把把精美的折扇。

这是1997年胡建忠和盛春开办的苏扇工艺厂,一做就是20年,订单满满,客户都是冲着制扇的好口碑找上门来的,居然连招牌都懒得挂出来!苏州凌云扇厂的招牌是前不久才挂上去的!

在苏州,大大小小的扇子作坊和扇子店很多,但凌云制扇厂的盛风苏扇算得上的最具规模的苏扇传承基地,折扇,团扇,扇面等周边传统手工艺制品都不在话下。

说起这些年制作扇子过程中接到的订单,许多高大上级别的订制不得不提一下,诸如青奥会,奥运会,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头,既有古典风也有时尚风,诸如: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设计了一套红木折扇定制方案;曾为天津博物馆量身定制方案,并在扇骨两边雕刻,扇面图案都是由天津博物馆提供的张大千的书画;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国宴,也选取了凌云扇厂乌木扇,屏风,真正是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方案;电影《大圣归来》里的道具扇子也是来自盛风的作品,即将播出的电视剧《如懿传》剧组也特地来订制扇子作道具;2008年盛风为北京奥运会共设计了8套红木扇子以及绢面的印刷,作为奥运会的纪念品。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这么多年一路走下来,一直得到客户好评,盛风也收获了很多荣誉:苏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会长单位,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员单位,中国制扇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单位,苏州工艺美术协会苏扇专业委员第一届理事单位,2015年4月团扇代表作“小方格”获北京文房四宝会金奖,2015年折扇和宫扇获得“艺博杯”银奖。

猜你喜欢

扇骨折扇扇面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有趣的羽扇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雷家民作品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折扇应用上线了
扇面等式
会变的折扇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