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制扇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以绍兴县制扇为例
2014-01-28金雨婷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金雨婷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浅谈传统制扇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以绍兴县制扇为例
金雨婷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我国民间手工艺丰富多样,不仅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其衍生的工艺产业更是现代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制扇工艺大县——浙江省绍兴县的传统制扇工艺传承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具有千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制扇工艺提出建议,以期民族工艺后继有人,传统工艺产业在现代经济背景下实现茁壮发展。
民间工艺;制扇;工艺传承;产业发展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传统文物中的艺术瑰宝。据史料记载,扇子最早称“翣”,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历史上曾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随后流入百姓家,普及为社会文化。
绍兴县制扇工艺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绍兴,传统制扇以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深刻的文化底蕴一度成为地域特色而扬名中外。十余年前,绍兴扇工艺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克林顿总统,北京奥运会时更是作为各国嘉宾的纪念礼……然而,由于现代制冷工艺的日渐发展,人们对于扇子使用的热情度不断下降,高端市场无人问津,制扇产业遭遇经济瓶颈,发展举步维艰;加之制扇工序冗长,工艺要求较高的特点,制扇工艺继承者乏善可陈,源远流长的制扇工艺处于濒危状态。
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基层探访来挖掘民间手工制扇工艺,提高社会舆论对其的关注度,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手工艺,寻找更多的继承者。同时考察工艺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产业发展特点,为其良性发展探索可行的方法,从而提高制扇产业经济效益,为制扇手工艺的传承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一、绍兴县制扇工艺传承基本情况
据文献记载,绍兴县制扇工艺历史悠久,在清朝达到顶峰。其中,产生出王星记这一百年字号的民族品牌。特别是绍兴县柯桥周家桥、齐贤镇兴浦村一带,制扇产业曾一度成为地方经济支柱,有“兴浦扇骨社,钞票叫摞摞”的称号。但由于制扇工艺工序冗长,质量要求较高的特点,制扇工艺继承者乏善可陈,源远流长的制扇工艺处于濒危状态。
2013年暑假期间,笔者实地采访了绍兴县制扇非遗传承人蒋炳贤先生和谭兴发师傅。蒋炳贤先生是扇面制作大师,擅长扇面微书写作。据蒋炳贤先生介绍,现在从事制扇的多数为中老年人,年轻一辈对制扇感兴趣并从事的已经寥寥无几。他以自己的微书为例,光是练习入门就需五年时间,很多曾经慕名而来学艺的人因此望而却步。与此同时,机器代替手工在如今的制扇行业里十分普遍,这也是造成手艺濒临失传的重要原因之一。蒋炳贤先生十分担心微书扇面在自己这里产生文化断层,但又为此感受无奈。
传统工艺之所以称为工艺,是因为同时具有“工夫”和“艺术”两个特点,一是入门难,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准;二来则是对成品艺术性的要求,简单滥造的只能称为产品,而不能成为艺术品。就如谭兴发师傅所说,制扇品种数百,以最常见的黑纸扇为例,他的工序达到了九十余道,从一个初学者到一个能够独立制作的成熟艺人,没有五到十年的磨练必然不能有所成就。让谭师傅犯难的是,自己虽然精通黑纸扇所有制作流程,也想免费教授工艺,但是由于黑纸扇制作周期长,产量低,很多学艺者认为耗费精力较大,前期付出时间长,都放弃了学习的想法。加之谭师傅从小从事制扇,并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很难将工艺编写成文字作品来传承,更让这一传统技艺面临窘境。特别要提及的是,目前黑纸扇全套制作工艺只有谭兴发师傅一个继承者,假使没有后继者,这一民族工艺瑰宝不久将失传,未来很可能只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二、绍兴县制扇工艺产业发展现状
为何曾经辉煌一时的产业在当今社会遭遇发展瓶颈?为什么制扇企业纷纷希望改行他投?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绍兴县当地较为有名的加会扇厂、兴浦扇厂去采访制扇厂负责人和从业工人,获取了一些实际信息,或许能解开这些心头之惑。
“主是利润太低。现在一把扇子由原材料费用,工人薪资,厂房租金,企业缴税等多种成本构成,零零碎碎加起来成本至少要3.5~4元,但是市场价格又压得低,一把扇子统共就5毛左右的利润。加上工序多,制作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很多人都想过放弃这个行当。”兴浦扇厂的陈志根先生如是说。从对陈志根先生的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现在做扇子的企业主大多处于“混”的状态:想改行但放不下多年的心血,加之制扇产业还有一定市场和利润空间,也就做一天算一天。
同时,笔者还采访了加会扇厂的业务主管蒋明海先生。凑巧的是,蒋明海先生是绍兴县制扇非遗传承人蒋炳贤老先生的儿子,可谓是子承父业。但是经过深入交谈,笔者发现一切并不那么简单。据蒋明海先生介绍,加会扇厂是祖传的企业,已经经过了好几代人。自己从业,一方面是家族传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让老一辈的东西失传。可是即使父亲蒋炳贤是微书大师,扇面制作工艺高超,仍抵挡不住市场的潮流。蒋明海先生表示,现在绍兴县绝大多数扇厂的业务以接广告扇订单和代加工为主,也就是义乌等地客户发来订单,本地企业按照客户要求生产成品,或者是替一些江苏、杭州等地的扇品牌进行代加工,从中赚取微弱的利润。这个说法同时得到其他企业主的认可。当被问到自产产品去向和,是否考虑过出口等问题时,蒋明海先生表示“没有其他多的销售渠道,大多批发给旅游纪念品批发商。没有考虑出口,是因为品质不够和交流渠道匮乏”。
低端扇赚的少,高端扇没人买’,实用性又遭受现代制冷工艺的影响,制扇产业利润低和市场萎缩让企业产生消极生产的态度,导致许多企业挨一天算一天。另一方面,制扇工艺难,很难吸引新鲜血液进行生产,相比之下企业又无法提供与工作难度相对应的工资待遇,因此企业也常常面临着倒闭的命运。其次,制扇工艺难学使工艺传承出现断层,没有成熟的工人,也就没有成熟的生产。企业发展困难的基础上又缺乏政府的经济帮扶和优惠政策,导致纸扇产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对绍兴县传统制扇工艺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完善产业帮扶政策,搭建传承平台和销售平台。第一,对制扇企业进行资金补助和税收优惠。第二,给工艺传承人发放补贴的同时鼓励发展传授对象,并进行政府资金补助;第三,建设工艺展馆,定期进行活态传承演示;第四,举办产品交流会,邀请海内外经销商,增加产品销售渠道。
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联动。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将制扇产业与本地旅游等产业联系起来,例如设计公司为制扇企业设计新品样式,旅游产业销售制扇企业成品。通过产业链的形式为制扇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又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3.增强宣传攻势,提升公众知名度。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等平台,为本地制扇工艺进行对内对外的公益宣传;另一方面,加强乡土教材建设,将传统工艺带入校园,带入社区,提高公众对此的关注力。
(二)企业方面
1.实现工艺人才培养,建设自主品牌。企业在政府的帮扶政策下,应注重工艺人才培养和鼓励。例如,企业可以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进行工艺人才培训,既提高产品品质,又为工艺传承做出了社会贡献。与此同时,本地制扇企业应树立自主品牌意识,在现状下逐步建立自有品牌,建立优秀团队提升品牌价值。
2.主动创新产品种类,拓展销售渠道。扇子实质作为一种工艺品,其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到实用、适用和美观三点。企业可以委托设计公司或者建立设计团队进行新品开发,在经典之上创新品种,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当然,随着电子商务在现代商业中日渐壮大,网络订购成为很多人新的选择。制扇企业要抓住机遇,开拓网上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