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贮稻秸营养价值及饲喂肉羊效果研究
2016-11-23李建臻曹雨辰刘昌林杜龙基
李建臻,徐 刚,杨 苗,曹雨辰,刘昌林,刘 水,杜龙基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 611130;2.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 611130;3.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611130)
微贮稻秸营养价值及饲喂肉羊效果研究
李建臻1,徐刚1,杨苗2,曹雨辰3,刘昌林1,刘水1,杜龙基1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 611130;2.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 611130;3.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611130)
试验旨在评定水稻秸秆微贮后营养价值及其饲喂成都麻羊对消化率、采食量、增重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微贮试验结果表明,微贮秸秆具有酒香味、质地柔软湿润、羊喜食、适口性好,总体达到1级优良水平,微贮后粗蛋白(CP)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明经过微贮后,秸秆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改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微贮后,干物质消化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8.89%(P<0.05),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了32.07%,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21.5%(P>0.05)。
微贮稻秸;营养价值;肉羊;生长性能
农作物秸秆是丰富的饲料来源,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非竞争性资源,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的特点[1]。随着农作物单产的提高,秸秆产量逐渐增加,但大部分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蛋白含量低,因而仅有少部分用作饲料,大部分被用作燃料、工业造纸原料或还田肥料,甚至焚烧,利用效率较低。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作物秸秆的适口性、营养价值与消化率,从而促进秸秆饲料化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保护生态、提高养殖效益具有深远意义[2-3]。
开发利用四川省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节粮型反刍动物生产,是建立高效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为更好探讨秸秆饲料化方法的可行性,本试验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水稻秸秆,测定其微贮后的感官指标、营养价值,以及饲喂肉羊后对其消化率、生长性能等的影响,以期为秸秆饲料化提供基本理论数据。
1 材料
1.1秸秆原料与微贮辅助原料
水稻秸秆均取样于成都市郊区农田,2014年9月打包贮存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实训场,防雨,防晒。糖和玉米粉均购于超市。
1.2微贮制剂与精料
1.2.1微贮制剂本研究根据作物秸秆的营养成分和特性选取微贮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植物杆菌、乳酸杆菌、纤维素酶等(新疆某公司)。用量0.1 g/kg。
1.2.2精料日粮精料为成都某羊饲料厂生产,按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配制,精料原料成分为玉米、小麦麸皮、胡麻饼、磷酸氢钙、碳酸钙、加碘食盐、含硒生长素预混料等。营养水平:ME 12.19 MJ/kg,CP 14.39%,EE 5.45%,CF 2.38%,NFE 62.34%,Ca 0.77%,P 0.49%,食盐0.6%。
1.3试验动物
供试羊为成都双流黄甲麻羊合作社自养繁殖的健康、体重相近、5月龄左右去势的16只小公羊。
2 方法
2.1秸秆原料的预处理
先用铡刀将秸秆切短,每段大小为5 cm左右,后用植物微型粉碎机采用5 mm筛孔将秸秆粉碎备用。
2.2菌液的活化配制
根据秸秆总量计算所需菌种数量,然后用5倍的温水(水温在30℃左右,有条件加入等量红糖)进行2~6h的复活,将复活的菌液加入水中,搅匀备用。
2.3试验设计
2.3.1时间与地点本试验于2015年4月15日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实训场进行。首先将水稻秸秆经预处理后装入发酵桶进行发酵,周期30 d,分析秸秆微贮后的感官与营养成分指标,6月1日开始进行成都麻羊小公羊饲喂试验。试验期共35d,其中预试期5d,正试期30d。
2.3.2试验分组设计
2.3.2.1秸秆微贮试验分组设计发酵秸秆试验设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组:秸秆+发酵制剂;对照组:秸秆+喷洒等量的水。
2.3.2.2试验动物的选择及分组成都麻羊小公羊1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水稻秸秆原料,另一组为试验组,饲喂微贮稻秸秆。两组体重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正试期结束前一周对试验组羊只和对照组羊只进行为期一周的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方法为全收粪法。
2.4动物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本试验在学校实训场站半开放式的羊舍中进行,舍饲饲养。试验前对羊舍进行清理。试验羊只8:00及17:00饲喂两次,采用先粗后精的原则,试验组每天按照3.5 kg/只添加微贮稻秸(鲜重),对照组按照每天2.5 kg/只添加稻秸原料,每组精饲料按照每天250 g/只添加。自由饮水。试验期间正常免疫与驱虫。
2.5测量指标与方法
2.5.1秸秆感官与营养成分指标测定微贮饲料的感官评定主要包括微贮的气味、质地和色泽。采用德国农业协会(DLJ)的微贮质量感官评分标准评定和我国现行的《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1996)进行评定。
在秸秆微贮处理结束的第30天,取微贮样品60℃烘48 h,进行实验室评定,主要进行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测定。
2.5.2饲喂试验测定指标 消化代谢试验期间,次日早晨饲喂羊只前收集粪便,并记录好每日的排粪量,即为前一天羊只的总排粪量。将一周的排粪量全部混匀,用来测定粪便中DM含量。
在正试期期间,连续7 d测量羊只每天日粮的总喂给量和剩余量,用来计算日均采食量。
预试期结束后次日早晨饲喂羊只之前对各组羊只进行空腹称重,即为试验始重;正试期结束后次日早晨对羊只进行空腹称重,为试验末重。
2.6试验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整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t检验。
3 结果
3.1水稻秸秆感官品质评定
水稻秸秆经添加剂微贮处理后,质地松软,具有芳香酒香味道,色泽呈现金黄色,评定为1级优良。其发酵品质感官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水稻秸秆感官品质评定
3.2水稻秸秆微贮前后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由表2可知,微贮处理后水稻秸秆CP含量较处理前显著升高(P<0.05),DM、NDF、ADF含量较处理前显著下降(P<0.05)。
表2 水稻秸秆微贮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干物质基础)%
3.3稻秸微贮处理前后对成都麻羊消化代谢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试验组羊只平均日采食量(鲜重)为3.13 kg,比对照组高32.07%。但对照组羊只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比试验组高。试验组DM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秸秆微贮对成都麻羊消化代谢指标的影响kg
3.4稻秸微贮处理前后对成都麻羊增重的影响
如表4所示,试验组羊只的增重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增重高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提高了21.5%。
表4 稻秸微贮对成都麻羊增重的影响kg
3.5经济效益分析
在一个试验期内,试验组羊只增重收益比对照组高0.78 kg×24元/kg(按当前肉羊市场价格)=18.32元。
试验使用微贮制剂为10元/100 g,可微贮稻秸1 000 kg,每千克秸秆微贮需增加0.01元,需增加制剂成本0.7元(按30 d计算,每天摄入秸秆量2.12 kg)。
人工及其他材料每千克微贮秸秆需增加0.05元(人工,设备与辅助材料等),需增加制剂成本3.5元(按30 d计算,每天摄入秸秆量2.12 kg)。
因此,在一个试验期内,使用微贮稻秸饲喂成都麻羊净增收18.32-3.5-0.7=14.12元。
4 讨论与分析
4.1微贮对稻秸感官品质的影响
微贮的实质就是在作物秸秆中加入活化后的微生物活干菌剂,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使糖类转化为酸类,提高秸秆饲料中的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形成柔软、有甜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饲料[5]。据傅为民等[6]报道,秸秆经微贮处理后,牛羊的采食速度可提高40%~43%,采食量可增加20%~40%。吕建敏等[7]报道添加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稻草的感官指标。本研究结果与前述报道相似,使用微贮制剂处理后,水稻秸秆质地松软、色泽金黄、结构完整,具有酒香气味,感官指标均达到1级(优良)标准,说明本试验微贮制剂能够改善水稻秸秆感官指标。
4.2微贮对稻秸营养价值的影响
秸秆中ADF、NDF含量越高,其细胞壁成分含量越高,硬度就越高、适口性越差,家畜采食后消化率越低,此外纤维素还会影响动物对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从而降低饲料可利用价值。
本试验中水稻秸秆微贮后,DM、ADF、NDF含量较微贮前显著降低,这与陈合等[8]利用菌酶处理玉米秸秆的研究结果相似。
扈延成等[9]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过微贮后CP由3.97%提高到4.70%。而本试验中稻秸微贮后CP含量也显著升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制剂中的乳酸菌等利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将其转化成乳酸后,抑制了蛋白酶的活性和有害菌,降低了蛋白质的降解,并将部分纤维物质转化为菌体蛋白,从而增加了贮料中CP的比例[10],本试验结果好于扈延成等[9]报道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菌种组合和秸秆种类不同,另外,两试验的微贮剂制作工艺有所差别。
4.3稻秸微贮处理前后对成都麻羊消化代谢指标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中含有大量益生菌,可以定植在胃肠道内提高各养分的消化代谢率[6,11],另外微贮制剂中含有的纤维素酶可破坏蜡黄期秸秆中的木质素与细胞壁,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12-13]。本试验中试验组羊对干物质消化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8.89%,这可能是因为微贮稻秆中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和酶,能够将秸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解,从而促进了各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本试验中,试验组羊只日粮采食量(鲜重)较对照组提高了32.07%,这是因为稻秸经过微贮后,有轻微的酒香味、质地柔软,感官品质优于秸秆原料,从而增加了适口性,提高了采食量。但试验组羊只对干物质的摄入量较对照组低,这可能是因为秸秆贮料的水分含量高所致,这与贾小翠等[21]报道一致。本试验中试验组日均排粪量较对照组低的原因,可能是试验组羊只对秸秆中各养分的消化代谢率较对照组高。
试验组羊只的增重较对照组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水稻秸秆经微贮发酵处理后其营养价值有所提高,适口性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羊只的采食量,另一方面,试验组羊只对微贮秸秆各养分的消化率有所提高,进而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
5 结论
(1)稻秸经过微贮后,改善了适口性与营养价值,感官指标达到1级优良。
(2)稻秸微贮后饲喂成都麻羊,干物质消化率提高了18.89%,肉羊增重提高了21.5%,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1] 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等.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11-216.
[2] 杜祥碗.生物质能源是最具前景的可再生性能源[J].应用能源技术,2006(3):22.
[3] 刘娅.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3,1:18-23.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会.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5] 宋安东,王磊,王风芹,等.微生物处理对秸秆结构的影响[J].生物加工过程,2009,7(4):72-76.
[6] 傅为民.秸秆微贮饲料技术问答[J].黄牛杂志,1996,12:24-27.
[7] 吕建敏,胡伟,刘建新.添加酶制剂和麸皮对稻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5,17(2):58-62.
[8] 陈合,张强.菌酶共降解玉米秸秆的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270-273.
[9] 扈延成,项锴锋,娜日苏,等.微贮对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J].内蒙古草业,2011,9(3):24-26.
[10]王富生,马俊孝,任红卫,等.微生物青贮剂在玉米秸秆黄贮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9(2):112-115.
[11]阎万贵,翟惠玲.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J].甘肃农业,1997,6:29-31.
[12]王小军,甘道斌,田琴,等.秸秆资源微贮技术[J].畜牧生产,2009,8:17-18.
[13]陈庆今,刘焕彬,胡勇有,等.瘤胃微生物对纤维素降解机理[J].微生物杂志,2002,22(2):44-46.
[14]贾小翠,董自军.绵羊饲喂黄贮玉米秸秆消化代谢率的测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315-316.
S826.61
A
2095-3887(2016)01-0061-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1.018
2015-11-13
成都市科技惠民应用示范项目(2014-HM02-00028-SF);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科技重点项目“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化研究”(CNY14-04)
李建臻(1982-),男,兽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物疾病防治与草食家畜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