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柯尔克孜族婚俗舞蹈

2016-11-21吐尔荪阿依萨拉马提

新疆艺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库姆婚俗

□ 吐尔荪阿依·萨拉马提

柯尔克孜族婚俗舞蹈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体现,它集中地展现了柯尔克孜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元素和特征,具有区别于其他各民族婚俗舞蹈的特征,能很好地展现柯尔克孜族文化的魅力,极具代表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的不断深入,需要制定长远的更详细的计划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柯尔克孜族民间舞蹈遗产。

一、柯尔克孜族婚俗舞蹈产生的文化环境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中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这里群山汇聚,有“万山之州”的美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柯尔克孜人民勤劳善良,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柯尔克孜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我国汉文史籍很早就有关于其先民的活动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的“鬲昆”或“隔昆”历史上汉文史籍对该先民的称呼有不同的译写。中国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使用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柯尔克孜族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大约有16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地区。

现在所发现的有关柯尔克孜族的音乐文化方面的书面文献并不十分丰富。柯尔克孜族人民引以自豪的是他们有一直传承下来的民间史诗中最有名的《玛纳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主要乐器是以库姆孜为主的三弦乐器。柯尔克孜族的舞蹈艺术极富民族特色,按参加的人数多少可分为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男女对舞和男女合舞等,舞步比较复杂且变化多样,基本步法以跳跃为主,另外有碎步、蹉步、移步、跺步、转身拉手、翻滚、上蹲、屈膝、两臂上举、手掌抖动。柯尔克孜族舞蹈节奏热情奔放,情感细腻,舞姿优美,风趣滑稽,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但是目前学界对柯尔克孜族婚俗舞蹈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研究,尚未得以广泛的宣传。

二、柯尔克孜族婚俗舞蹈的文化特征

柯尔克孜族婚姻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这种习俗既是婚姻习俗也是一种婚姻制度。传统的柯尔克孜婚姻习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仪式。柯尔克孜婚礼被称为“托依”,“托依”的形式在女方家里举办三次,即说亲,订婚,送彩礼和出嫁仪式;在男方家举行一次,有“库尔许”仪式和迎亲仪式,即男方家长辈请亲朋好友为新娘新郎庆祝,这些仪式规模大小,主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经济状况而定。

柯尔克孜族的婚俗饶有风趣,他们对红、白、蓝色情有独钟,红,白色代表他们最喜爱的颜色。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仪式主要在女方家进行,其仪式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由阿訇主持典礼,念“尼卡罕”(结婚证词),给双方分吃蘸盐水的馕,象征夫妻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结婚当天早晨母亲就要给女儿沐浴,并由母亲、嫂嫂等人为新娘梳妆打扮。母亲要为女儿梳头,将满头的小辫子梳理成两条大辫子,边梳边唱哭嫁歌。歌中有母女的惜别之情,也有深深的祝福。第一天捆新郎,新郎一方在一大早就由长者和青年组成的队伍骑上马,在乐队的敲打声中浩浩荡荡地给女方家送去聘礼;第二天发喜糖,仪式一开始,就由陪新郎来的一位客人用一根木棍将毡房顶部的天窗挑开,并从天窗口往外撒杏干、油果子、糖果等喜庆食品;第三天回家转,新郎要把新娘带回到自己的新房。这时,新娘要和自己的家人哭别,新娘的母亲为了照顾女儿也陪同女儿来新郎家住上二至三天,有的要住上一个月才返回。

三、柯尔克孜族婚俗舞蹈的形态特征

(一)“约隆”的舞蹈形态特征

柯尔克孜族人生来就喜欢唱歌,从出生到死亡,一生都有歌声伴随。库姆孜琴是柯尔克孜族最古老的乐器,有独奏、对奏、二重奏、合奏、伴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在婚俗舞蹈中使用的基本节奏为8/6和4/2拍。仪式中最有特点的是由百名男女们分成两列,形成了柯尔克孜族以库木孜弹唱为主的民间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称之为“约隆”(古老的婚俗说唱形式之一)。“约隆”说唱内容主要是祝福之词。这种娱乐活动的青年男女相互牵手,面对面而立,随着音乐的节奏,相互碰撞着肩膀,是一种带有原始舞蹈形式的娱乐活动。大家随着说唱跳起即兴舞,舞蹈表现形式自由:随着歌词内容男女对舞做出抖肩、翻手、上蹲、曲膝,两肩一前一后交替摆动翩翩起舞,舞蹈并没有大幅度的动作。

(二)“加尔阔尔玉修”的舞蹈形态

“加尔阔尔玉修”是一种婚俗活动形式,是在“约隆”后进行。首先,一名男青年下场,走近自己选中的女青年,然后拿自己手中绕成条状的手绢打女青年一下,女青年在众人的欢唱声中起立,与男青年双手相拉,在欢快而优美的库木孜弹唱声中起舞。舞蹈动作有碰肩、翻手、晃肩等。“加尔阔尔玉修”带有交际舞形式,带有原始舞蹈动作。舞姿优雅,但又不失草原民族质朴的民风。接着女青年合着乐曲即兴填词演唱一段歌颂爱情、祝愿婚姻美满的歌曲。“加尔阔尔玉修”的活动,始终在库木孜、奥孜库姆孜、克雅柯等乐器的演奏和人们的欢歌声中进行。参加者不受年龄的限制,只要拿手绢者找到谁,谁就得按成规行事。整个活动过程中人们一直沉浸在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欢愉气氛之中。

(三)婚礼舞

柯尔克孜族婚俗舞多为群众自娱性舞蹈,所以舞蹈场地不受任何限制,“加尔阔尔玉修”表演结束后,新郎、新娘由伴郎、伴娘陪同坐到毡房帐帘内畅所欲言,嬉笑言欢;此时,帐帘外,柯尔克孜族年轻小伙子们抱着库姆孜弹起了激昂的曲调,他们头上都戴着用羊毛制做的白毡帽,叫“卡尔帕克”(这种白毡帽是从服饰上识别柯尔克孜族最鲜明的标志,柯尔克孜人非常珍惜它,将其称为“圣帽”)。这时候柯尔克孜族美丽的姑娘们头戴小“塔克亚”,编着四十个麻花辫子,身着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裙子,与对面那脚蹬长筒靴,穿着绣有民族图案的小马夹、随着库姆孜的节奏飞奔来到弹奏库姆孜的小伙子身边,形成半圆,开始跳婚礼舞,动作有翻手、晃肩、踏步、展翅,挺立摆头、板腰,舞时双手翻掌,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地变化着队形,一会儿是圈,一会儿是阵,一会儿是男女队舞,一会儿是群舞,节奏越来越活泼欢快,气氛热烈非凡。基本婚俗舞蹈动律以“颤”、“抖”为主。男女的舞蹈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内容,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面部表情融为一体。舞蹈表现了在婚礼中年轻小伙子和美丽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喜迎宾客,欢庆婚礼的场景,抒发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真挚情感。柯尔克孜族婚俗舞,形成了边跳边唱的独特舞蹈形式,用库姆孜乐器伴奏。一般主要的舞蹈部分在结婚的第二天举办,在迎亲的当天,欢迎仪式结束后,新娘的同辈女性亲属(如嫂子)拿一面镜子站在两位新人身后,让两人同时回头照镜子。当两位新人洋溢着幸福的面孔双双入镜时,在场的男女双方亲友齐声呼喊男子英俊强壮、女子秀美漂亮等赞美词语。

四、柯尔克孜族婚俗舞蹈的舞台化创新

柯尔克孜族婚俗舞蹈在舞台上呈现的很少,由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歌舞团表演的《待嫁的新娘》是其中之一,但它没有表现出婚俗的形态和具体内容,只是一种表现出待嫁新娘内心活动的舞蹈,它的亮点在于服饰,把传统婚俗服装创新地搬到了舞台上,展现出柯尔克孜族服饰的特点。婚俗是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部分,也是最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柯尔克孜族的婚俗舞蹈也应以独特性、朴素性、神秘性和趣味性展现本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柯尔克孜族婚俗民间舞蹈的现代化也不是抛弃和改造传统民间艺术,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强化和发展,以保留柯尔克孜族传统的、民族的舞蹈特点精髓为基础,在保持原有风格韵味的前提下,融入现代观念才能让柯尔克孜族舞蹈更丰富、让更多的人熟悉和喜爱。

(本文图片由吐尔荪阿依·萨拉马提提供)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库姆婚俗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价值190亿美元的坚持
一头“杀人鲸”的悲惨一生
家乡的茶
安息吧,“杀人鲸”蒂利库姆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