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微课不同授课方式的比较研究——以“世界的气候”一节复习课为例
2016-11-21杨修志李艳娟
杨修志 李艳娟
(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山东 淄博 255086)
同一微课不同授课方式的比较研究——以“世界的气候”一节复习课为例
杨修志 李艳娟
(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山东淄博255086)
在复习“世界的气候”一节时,笔者选择成绩相差不大的三个班级,用同一组微课,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在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发现三种方式的使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播放微课时,采用“暂停+互动”的方式比“从头放到尾”、“一对一”的方式效果要好。此外,笔者进一步就“在教室使用微课与一对一使用微课”,以及“在教室内使用微课与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微课;同课异构;复习课
一、研究背景
微课应用于地理教学,已成为近年来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等优点,为教育研究者所青睐。已有研究按照微课使用的时机不同,分为课前微课、课上微课、课后微课。[1]孙小娟、鲍文艳分别以地球运动、遥感等案例,说明了课前微课的应用及其有效性。[2-3]但也有老师透过微课教学的热潮进行冷思考。李志伟认为当前将微课教学放在课前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通过网络推送视频,师生在线互动,完成自主学习。因为这样会同时将教师捆绑在网络上,长此以往,会较大程度上加重教师的负担。2.在家使用网络,对于东部地区有可能实现,对西部地区难度较大。3.使用网络,会加大家长监管学生学习的难度。[4]江苏省教研员于蓉也提到“在国内,由于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微课并未广泛应用于课外的在线学习,而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支持教师的教学。”[1]
当前,使用微课支持课堂教学主要有三种典型做法,即从头放到尾、暂停+互动、一对一的方式。笔者针对地理教师做过粗略的问卷调查,多数教师采用微课从头放到尾与暂停+互动的方式,鲜有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笔者认为,微课从头放到尾可能比较省劲,但形同走马观花,效果较差,较为理想的应该是一对一的方式。就一对一的相关研究来说,较为典型的是,贾素知以等高线一节的复习课为例,通过让学生在机房使用微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5]卢军以中东一节为例,让学生通过iPad接收、使用微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6]尽管一对一的方式较为有效,但使用教室的较少,这一定程度上与学校的设备条件差以及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低有关。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普通农村学校,一对一的方式物质成本较高,而从头放到尾的方式也不太为笔者所接受,“暂停+互动”的方式较为现实。三种方式的效果到底差异在哪?于是笔者试图以“世界的气候”一节的复习课为例,将三种方式进行比较,进一步明晰其差异,为今后教学提供指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所在学校为普通农村学校,参加本次试验的三个班均为笔者的授课班级。三个班级的学生水平相当,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且有畏难情绪的问题。就本节内容来说,虽然在初一学过,但课前对学生的既有知识进行提问,部分同学无法回忆热带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对于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描述,难度更大。
2.研究方法
笔者选取“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判读”两组微课,采用 “微课从头放到尾”、“暂停+互动”、“一对一”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进行教学,然后从学生反应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设计
1.课标及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对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一节的要求是:“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课标与学情,笔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本节课的微课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2.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三种上课方式,即“微课从头放到尾”、“暂停+互动”、“一对一” 来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两个知识点。
(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师导:要了解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就要借助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是谁见了这张图都晕。我们的“赛赛熊”也碰到了这样的麻烦,看看“小慧熊”是如何帮助他的吧。接下来的学习任务是通过观看《小熊学地理》,然后完成该内容。
微课内容说明: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是《小熊学地理》系列微课中的经典部分。该微课包含以下内容:“赛赛熊”因为没记住熊老师布置的记忆作业,被熊老师批评,“慧慧熊”帮助他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指出了记忆气候类型的三条规律:“西海岸是雨草沙地海,东海岸是三种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然后在简化的模式图上落实各种气候类型,最后,赛赛熊重新复述了一遍进行确认。主要内容截图如1和图2所示。该微课时间为七分钟左右。笔者在使用过程中,仅仅是截取了前面的四分钟稍多一些,即保留了从开始到得出三条规律的视频内容,如下图所示内容。
图1 微课截图1
图2 微课截图2
在学生从视频中得出三条规律后,完成任务单中气候类型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学案截图
(2)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判读
微课内容说明:该微课内容是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笔者从“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仅为部分微课重点内容的截图。
图4 “以温定球”微课内容截图
图5 “以温定带”微课内容截图
通过学习微课,在下图中写出每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和特征。
图6 世界气候资料
表1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三种教师方式的教学过程
表2 “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判读”三种方式的教学过程
四、研究实施
三种方式中,将微课从头放到尾、暂停+互动的方式均是在教室内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是在学校的微机房内进行。现将三种方式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判读”的教学过程,通过表1和表2具体进行说明。
五、研究结果
从学生的反应来说,虽然从头放到尾的方式最为“省劲”,但效果不好,返工的程度最大。一对一的方式最为费时,但参与面大,学生的积极性高,但因微课内容较长,设计不够合理,教学缺乏反馈,掌握效果并不理想。暂停+互动的方式,在重难点处及时暂停,与学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效果较好。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与三种方式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从头放到尾的方式与一对一的方式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属于两个极端,暂停+互动的方式虽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通过小步的互动、反馈,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3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三种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表4 “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判读”三种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六、结论与反思
1.结论
就微课设计来说,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选点要小,时间控制在四到五分钟较为合适,且应含有反馈与最后的小结,这关系到整个微课教学的成败,对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影响更甚。就三种教学方式来说,从头到尾的播放方式,最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保证有高质量微课的条件下,如果条件有限,不能实现一对一教学,可以在教室内采用“暂停+互动”。如果条件允许,在使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时,通过小组合作、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教学效果会更好。
2.对微课效果差异的反思
(1)在教室使用微课与一对一使用微课,孰优孰劣
这一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理论上来说,“一对一”更利于学生掌握,只要时间足够即可。但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在讲解“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判读”时,“一对一”的方式效果并不比在教室使用效果好。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微课质量成为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变量。如果笔者将“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判读”的微课分成三个小的微课,即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学生学完一个微课后,即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是组内互动,然后进入展示,效果会更好。
(2)在教室内使用微课与教师直接讲解,孰优孰劣
当前教师使用微课,大多是在教室内使用。既然在教室内授课,为何要用微课,而不是教师直接讲解?两者效果孰优孰劣?笔者认为,微课的语言更加精炼而不失幽默与生动,尤其是对试验类的内容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演示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笔者认为,只要教师能够在微课中的重难点处做好调控,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教室内使用微课,效果要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
[1]于蓉,孙小娟.微课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1):25-27.
[2]鲍文艳.例谈地理“微课”的制作与实施 [J].地理教学,2013(22):55,59-61.
[3]孙小娟.微课介入实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2):41-42.
[4]李志伟.翻转课堂热潮背后的冷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47-49.
[5]贾素知.突破翻转课堂应用瓶颈的一次尝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4):34-36.
[6]卢军.微视频,让地理学习有情有趣[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