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探究——以景观图片为例
2016-11-21周文慧
周文慧
(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浙江 衢州 324100)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探究——以景观图片为例
周文慧
(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浙江 衢州 32410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景观图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提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赋予景观图片更多的地理意义,是地理教师应该有的追求和担当。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新课导入、重难点突破、问题设计、QQ空间发表等角度,以河流景观图片为例,就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作了一些探究。
课程资源;河流景观图片;地理教学;开发应用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景观图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1]。因此,提供合适的景观图片进行教学,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由于时空的限制,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地理现象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名出色教师的丰富知识不仅来自书本,更源于实践。由于地理教师的独特视角,在外出旅游时往往能获取到较为丰富的景观照片。然而好多教师则未加充分利用。长期以来,许多地理教师习惯于遵“纲”务“本”,缺乏课程资源意识,难以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为此,本文以“河流景观图片”为例,就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作了一些探究,以求与同仁分享。
一、先声夺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用河流景观图片导入新课,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深入主题的作用。
[案例1]河流“水文特征”一课的导入设计片断。
因河流的“水文特征”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相对生疏。笔者便在新课教学前引用一张河流景观图片(见图1)“先声夺人”: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片,并说出所获取到的有关河流的信息。学生自由述说:“河流相交汇”、“有的河水浑浊,有的河水清澈”、“泾渭分明”、“河流呈弯曲的状态”、“河水很平静”、“河流有一定的航运价值”……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兴趣高涨,渐入佳境。趁机,教师点出:“刚才同学们的好多观察结论,事实上就是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描述”。学生:“嗯?”、“水文特征?”、“这么简单!”……让学生“回味”片刻后,教师随即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地、系统地来学习一下河流的水文特征”。
图1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能让抽象的、理论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具体化、生活化,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原来“水文特征”也可以一目了然!原来它就在身边!这样自然就容易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接下去的教学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结合区域,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掌握
地理综合体千差万别,地理学科的内容离不开各个具体的区域,任何区域都有自己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2]。运用河流景观图片,能使学生进一步对地理产生亲切感、现实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突破重难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2]某一河流水文特征及原因分析教学片断。
“结合实际某一河流进行有针对性的水文特征或原因分析”这一考点,往往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重难点之一。笔者采取了这样的设计:应用河流景观图片,实际感观现实河流,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分析。教师提出:“这是兰州段的黄河:图2为夏季黄河景观[3];图3为冬季黄河景观[4]。对比分析两幅图,图2的河水为什么那么黄?”
图2
图3
看似简单、常规的问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想当然,把兰州段当作是黄河的中游来分析,因为他们以为就黄河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才会形成真正的“黄河”。而兰州段的黄河到底黄不黄呢?书本及相关教学图册没有特别提到。事实上兰州不属于黄河中游,而是位于上游段。学生的知识误区是:不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见图4)。其实兰州虽然位于黄河的上游段,但它仍属于黄土高原的范围,所以在降水集中的夏季水土流失就较严重,从而导致河流出现了黄颜色。而黄河上游地区冬季降水少,水土流失轻,水自然较清。
图4
教科书或地图册只是描述、展示一些常规的、普遍的地理原理及规律,而大千世界复杂多样。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切勿死记硬背,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把知识学活,做到活学活用。也只有灵活地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原理,突破地理重难点的瓶颈。
三、设计问题,升华主题,帮助学生巩固提升
问题的形成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或前提。教学时可寻找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然后有梯度地设计问题,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案例3]“河流地貌特征”教学片断。
笔者应用我们本地河流不同河段的3张图片(见图5、图6和图7)来对比参照,设计一系列问题:①比较不同河段之间的地貌差异(表面现象描述);②分析各河段主要的外力作用(某方面原因分析);③推理各河段位于河流的可能位置(运用知识推理);④分析图7河床两侧的地貌特征差异及其原因(换角度对比分析);⑤自上而下,描述河流地貌的一般分布规律,并分析所受外力作用的异同点(综合分析归纳)。这样让学生先从“点”出发:分析各河段的主要地貌特征,并进行适当比较;用外力作用解释各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并与河流的相关河段位置相联系;分析某河段河床两侧的地貌特征差异及其具体原因。然后,逐步将地貌特征整理成一条“线”,总结得出自上游到下游河流地貌的一般分布规律及其所受外力作用的整体情况。
图5
图6
图7
这样结合具体的、直观的河流景观图片有效地设计地理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提高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提升。学习氛围轻松、和谐,无疑会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课外延伸,发表QQ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果在课后”,教师必须把课后拓展延伸纳入教学之中。用河流景观图片发表QQ空间说说,不失为把地理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的一个好渠道。
一张或几张图,附上一段有关地理的思考或问题,放在QQ空间说说上。它图文并茂;能显示时间、地点;便于传播;能及时交流;能让旅行过程、地理知识、网络辅助和师生互动四个元素得到充分的融合(见图8)。
图8
[案例4]笔者QQ空间说说某一实例部分展示。
笔者在游历了浙江磐安的花溪之后,发表了这样一个QQ空间说说,手机截屏见图9。很快,被浏览的次数不断刷新,而且进行回复、探讨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其中的部分截屏见图10。当然,也有很多学生保持静观,所以教师可以单独@某人来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不亚于课堂上,而且相互之间的交流情况一目了然。学生也不会出现像课堂上因一时的开小差或没听清而错过某些关键点的状况。
图9
图10
新时代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拥有自己的QQ,绝大部分学生对QQ的使用也比较熟悉、频繁。面对喜欢新鲜、崇尚趣味性的教学对象,地理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投其所好,在实施教学时不断创新求变。通过QQ空间说说这样一种活动形式,学生不仅乐意接受,而且也会经常关注,甚至积极参与。
当然,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对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生活现象或事物的感悟就不同,所提供景观图片的角度和层次也就不同。所以,在课堂的结尾处,教师也可以抛出课外研究性学习问题:“走进大自然,考察某一河流的河流特征。要求以照片(纸质和电子稿均可)的形式呈现,并附上30字以上的说明。”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在无痕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还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走进大自然能使人胸襟开阔,能摄取到宝贵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其景观图片若能加以有效利用,可以给地理教学增添意想不到的精彩,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地理这门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3]孙月飞.带着思考去旅行[EB/OL]. 微信公众号: 海宁中学地理组, 2015-1-26.
[4]大漠绿洲.黄河岸边(2)兰州黄河铁桥•桥下黄河水清清[EB/OL].http://llp420606.blog.163.com/blog/stat ic/2045960212014017105621965, 201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