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利钠肽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2016-11-21伍贵平
伍贵平
(邵阳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100)
论著/冠心病
脑利钠肽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伍贵平
(邵阳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100)
目的 分析脑利钠肽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心率、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15.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BNP及LVEF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BNP及LVEF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脑利钠肽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造成急性的心肌坏死,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容易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极高致残率和致死率[1]。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可以拮抗神经内分泌,对抗心室重构,本次笔者将分析脑利钠肽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0.5±4.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8.9±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入院均行心电图、心肌酶普、心脏造影等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②所有患者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及严重的肝、肾功能等器质性疾病;③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药物过敏患者;②排除严重的精神及智能障碍患者;③排除不依从治疗,不遵医嘱,不愿加入本研究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吸氧、利尿、强心、血管扩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以1.5μg/kg静脉推送,之后以0.075μg/kg/min静脉滴注,计量范围负荷剂量:1.5-2μg/kg,维持计量速率:0.0075-0.01μg/kg/min,后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当增减计量。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变化。
1.6 疗效判定指标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心功能分级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情况主要有头痛、低血压、低血钾、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学处理系统,计量数据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相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心率、BNP及LVEF相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BNP及LVEF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BNP及LVEF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相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BNP及LVEF相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严重的冠心病引起,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2]。
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以吸氧、利尿、强心、血管扩张、β受体阻滞、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等为主,对于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患者的心脏供血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阻止心室的重构,长期治疗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利钠肽逐渐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脑利钠肽是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的一种,当人体心力衰竭发展迅速或者出现失代偿性时,人体的脑利钠肽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需要通过外源性的注射来补充[3]。脑利钠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天然拮抗剂,可以抵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调节血压、血容量及水盐平衡,从提高肾小球的过滤,增加尿量,扩张血管,降低心机耗氧量,改善心功能,胡金涛等学者[3]发现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用药后能够迅速的降低全身动脉压、右房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形压,快速的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4],且其长期治疗的效果显著。
在笔者本次的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不良率及治疗后心率、BNP及LVEF分数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脑利钠肽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 张莉.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3):299-301.
[2] 王秋菊.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4.25(32):116-118.
[3] 胡金涛.赵学忠.睢大员.等.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4):310-313.
[4] 黎晓兰.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2):8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