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研究

2016-11-21于志敏

职教通讯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数据挖掘心理健康互联网+

于志敏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研究

于志敏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调查常州高职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手段,提出了保障常州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机制。核心思想就是整合学生的所有信息资源,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和预测,从而增强学生心理危机管控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此外,还提出了其它“互联网+”技术手段在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中的应用方法。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管控;“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竞争加剧,在校大学生在就业、学习、生活、爱情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心理失衡的问题。常州在校大学生以数万计,普通高校主要以二本为主,这些学校的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不高。更严重的是高职的学生占一半以上的比重,这些学生较之普通高校学生心理素质还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据有关调查表明:高职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SCL-90值低于全国青年常模。[1]数量庞大的高职在校学生如果在心理问题上不给予高度重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必须详细调查高职在下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疏导存在的心理问题,达到健全其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理最终走向社会的目的。

目前,国内心理问题的研究大多使用国际通用的测试手段,如MMPI、SCL-90、EPQ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SCL-90量表统计方法。但这些量表调查往往是简单的量化和统计分析,没有对分析对象具体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经过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工作者的多年努力和积累,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再不断采集大学生的各种信息,就可以将这些数据作为数据挖掘的重要来源。这些数据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是典型的大数据。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技术高速发展,使我们处理规模如此巨大的大数据成为了可能。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尝试调查了解高职在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借助“互联网+”时代强大的技术,把数据挖掘技术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相结合,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另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我们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手段和平台。

一、高职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经过调查,在校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自控能力较差、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自卑、焦虑等,甚至有学生患有抑郁症、恐惧症等神经障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对就读学校认同感低而产生悲观情绪

现有的高考制度核心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这是目前中国国情下保障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的惟一有效方法。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根据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势必会进行分类。但是,学生和家长很自然把高校解读为不同档次。就读高职的学生把就读高职看作是一种“无奈之举”,有不少的家长也持同样看法,就更降低了学生的认同感。认知上的偏见导致很多刚刚入校的新生普遍存在悲观心理,读书无用、金钱至上等负面思潮开始抬头。

(二)专业设置不了解,前途不明朗导致迷惘心理

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缺乏对大学所设置专业的了解,虽然报考前也进行了了解,但是无法了解得非常清楚。对于专业的设置、特点、就业的可能方向都不是很清楚。在入学后,发现专业和自己原来设想的差距较大,前途不明朗导致了迷惘心理。也有部分没有就读自己理想专业的同学,入学后积极准备转专业,结果大部分不能如愿转专业,然后失去努力方向。

(三)奋斗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差导致惰性心理

由于缺乏对本专业未来就业方向的了解,自身也没有一个可行的职业规划,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懒惰心理。经历了高中刻苦学习阶段,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想歇口气了,放松一下了。加上大学管理方式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差,很快就沉迷于电脑游戏、手机游戏、谈恋爱等。更严重的酗酒、吸烟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四)家庭原因导致自卑心理

虽然江苏属于较发达省份,但是,也有不少家庭贫困的学生,尤其是单亲或有亲人患严重疾病的家庭。这些同学常常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这个群体需要国家、社会的经济援助,也需要更多的心理援助。

(五)盲目乐观造成的受挫心理

青年学生往往充满热情,开始阶段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是最棒的。班级、学生会和社团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但在竞争中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连续的挫折,很多同学就会非常沮丧。面临就业的同学,如果对自己的实力估计不足,期望值过高,连续的应聘失败也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六)社会交往或情感挫折导致心理问题

在校学生正值青春期,男女交往是正常现象。但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特别是男女生在感情上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发生自杀等恶性的事件。

(七)学校管理缺位引发的偏差心理

高校常常为了自身管理方便和节约成本的考虑而忽视了学生的正当权益,部分教职员工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和水平比较低。很多班主任教师因为职称评定和科研任务的压力,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从而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数据挖掘需要采集的数据

为了建立健全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机制,学校需要收集学生所有的数据资源,其中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特长爱好、性格特征,甚至包括社会交往、日志信息等各种网络资源。通过专门的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建立一站式资源平台,为分析预测学生心理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地说,需要采集的数据主要有五个方面:(1)学生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人格、兴趣、做事的方式方法、各方面能力、学习动力、应对挫折的方式等;(2)社会环境指标,包括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3)社会交往指标,包括各种人际关系,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关系的基本情况;(4)负面情绪指标,需要记录该生产生何种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持续时间以及有何反应;(5)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时的一些重要信息,如网络日志、QQ聊天记录、微博、微信,等等。

这些数据类型复杂繁多,混乱无规则,既有结构化,又有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而且,来自不同的机构、部门或者平台。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才能有效管理并提供服务。经过数据抽象、加工的海量数据汇聚、融合后,形成大数据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站式数据资源服务平台[2],就可以尝试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常州高职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平台。

三、基于一站式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数据处理

基于一站式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大数据处理既可以提供传统的查询分析计算,更具备复杂的数据挖掘计算。建立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学生心理波动做出准确的预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数据挖掘采取的主要算法有决策树算法、关联规则挖掘。

(一)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常用于预测模型的算法,它通过一系列规则将大量数据有目的分类,从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潜在的信息。[3]它的主要优点是描述简单、分类速度快、易于理解、精度较高,特别适合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在知识发现系统中应用较广。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算法主要用于分类。比较常见的决策树算法有ID3算法、C4.5算法、CART算法等。对于学生的数据执行决策树算法主要目的是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属性进行分类,形成决策树,用于进一步的预测分析。

(二)关联规则挖掘

数据挖掘是指以某种方式分析数据源,从中发现一些潜在的有用的信息,所以数据挖掘又称作知识发现,而关联规则挖掘则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顾名思义,它是从数据背后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或者联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通过调查商场里顾客买的东西发现,30%的顾客会同时购买床单和枕套,而购买床单的人中有80%购买了枕套,这里面就隐藏了一条关联:床单→枕套,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顾客会同时购买床单和枕套,那么对于商场来说,可以把床单和枕套放在同一个购物区,那样就方便顾客进行购物了。最出名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是Apriori算法,它主要利用了向下封闭属性生成所有的频繁项目集,然后从频繁项目集中找出符合条件的关联规则。整个数据的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处理过程

利用这一算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资源库中应用关联规则挖掘,就可以找出某一个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程度,很好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比如,经过关联规则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都面临经济状况不佳的问题,而且普遍有社交畏缩心理。针对这种问题,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

通过一站式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给学生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家庭、学院、班级、宿舍六位一体的应急处置体系就可以有效运行,有效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互联网+”技术手段在系统中的其它应用

“互联网+”技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平台,较好对学生心理数据进行梳理、分类和进一步挖掘。其它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平台中使用。具体可采用如下两方面措施。

(一)建立电子心理普查档案和心理异动跟踪档案

目前,很多的心理普查档案和心理异动跟踪档案还是手工填写,保管和查询都十分不便。利用现有一站式数据资源平台,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问题。全部文档电子化有利于数据快速检索,与突发问题快速反应。

(二)建立网上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平台

随着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已经是百分之百。基于Web的系统开发和基于手机APP应用开发普遍应用。可以利用这些软硬件资源,建立网上大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平台。(1)开设网络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基于Web的心理健康教学网站,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并记录学习情况;(2)开通网上心理咨询预约和交流平台。利用网络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面对咨询人可能不会敞开心扉。但是,在网络上就可能详细地说出自己的问题,更好地和咨询人员交流。

本文调查了常州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面临的常见心理问题,探讨了依托“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与学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两者结合,给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提供了快速、关联、准确、实用的预判信息,对于准确判断有心理问题者的状态和程度,从而有效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探讨了把基于Web、APP应用等技术手段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的思路和方法。总之,“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与心理健康保障相结合大有可为。

[1]侯艳.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10):108-110.

[2]朱静薇,李红艳.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情报,2013(5):9-13.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秦涛]

于志敏,男,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

G715

A

1674-7747(2016)26-0074-03

猜你喜欢

数据挖掘心理健康互联网+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数据挖掘技术在打击倒卖OBU逃费中的应用浅析
高级数据挖掘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
高级数据挖掘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