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11-21戴广东王黛碧

职教通讯 2016年2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学校

戴广东,王黛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戴广东,王黛碧

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事业蓬勃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创业迅速在全社会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大力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推进“双创”事业发展成为高职教育的应有之意。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的规律,通过建立完善机制、搭建多种平台、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培育专兼师资队伍、营造良好氛围等途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实践平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氛围

一、问题提出

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强调应“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笔者认为,应当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规律,坚持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创新创业习惯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为重点,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建设、专业竞赛、课外实践、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原则,扎实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能够按照上级有关要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创”教育初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创客”。总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不同地区间、不同院校间,也体现在各个院校内部。有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没有实质性工作进展;有的学校认为就业形势很好、就业质量很高,没有必要让学生冒险去创业;有的学校领导很重视,但老师和学生热情不高。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参与创业的学生比例较低,极少数创业的学生也是选择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一些学校认为,创业只是少数人的事,没有必要动用更多的资源全面铺开,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重要的是对全体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能从根本上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1]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因此,还没有形成多样化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有些甚至杂乱无章、不成系统;上课的手法比较有限,仍然以讲授和灌输为主,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缺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类课程多数由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在这一领域他们实际上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往往也缺乏专业培训,持“创业指导证”等的就更少了;高职院校对教学的反馈评价一般比较健全,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往往忽略,没有纳入到统一的评价体系中去。

三、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是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立足交通办学,主要以汽车、路桥、运输管理、工程机械等交通主干专业和电子信息、建筑工程、人文艺术等拓展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完善机制、搭建多种平台、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培育专兼师资队伍、营造良好氛围”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近年来,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启蒙,并争取“点上突破”,在校内外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一)建立统筹协调的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当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全校工作的开展,重点发挥二级院系的积极性,让全体师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管理规定等文件;应设立专门的经费,用以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设立创新创业教研机构,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更新理论,编写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还应成立创业管理办公室,审批、指导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协调创业实践的资金运行。

(二)建设多种形式的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转化为市级成果,有效实施以知识培养到能力培养转型的目的。目前,学校逐步建立起“种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四级实践平台。

1.建设素质训练平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能力培养过程,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锻炼团队,启发思维和灵感。(1)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资助30个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部分项目还同时获省级立项;(2)依托学院“明日之星”创业计划大赛,优选项目参加各级创新创业竞赛。在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营造了“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

2.建设模拟训练平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搭建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圆梦园”大学生校园集市,仿真模拟市场化运作。每周三下午开市,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团队,涵盖工商、税务、城管等职能,提升了学生的经营意识、成本核算能力、市场研判能力,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知识、确立创业目标、锻炼创业能力。

3.建设孵化培育平台助力学生创业。为给创业意向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环境,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接受市场检验,学校在学生生活社区建立了大学生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项目包括科技创新类、信息技术类、文化创意类等类型,多数创业项目能够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运营过程中,学校制定了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在场地、资金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在法律、工商、税务、项目融资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服务。

4.建设园区服务平台促进创业发展。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是提升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创业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平台。学校整合学校、社会、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社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构建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一方面,需要有专门化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作为载体应给予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所需要的全面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要求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加以贯彻实施。[2]学校全面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形成管理艺术类专业以创业实践为重点,工程技术类专业以创新实践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切实做到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专业背景,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全覆盖。

在课程组织上,学校明确了“依托第一课堂的系统讲授、第二课堂的自主活动、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三个载体’,把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方法和创业素质的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见表1)。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内容中,鼓励在全院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着重讲授创业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开展SYIB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类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都很强,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尽可能少的采用讲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相反,体验式、参与式的方法会更有效。

表1 “一二三课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四)培育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系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从根本上来说,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并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实践的机制,以弥补他们实践经验的不足。另外,邀请校外专家开展教研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使他们及时掌握前沿的创业教育理论和信息;邀请校外专家、创业校友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办讲座、沙龙等形式,为学生讲述自身创业的案例和经验,作为校外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深入理解,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设立了就业与创业教研室,负责统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了一支专兼职创新创业指导团队,拥有专职工作人员2人、兼职教师33人、网络创业培训讲师4人,定期开展学习研讨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并将之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介结合的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宣传古今中外创新创业任务的英雄事迹,弘扬中华民族创新创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活动、打造社团活动品牌等方面着手,有效挖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潜能。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认为是学生的“第三本护照”,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通过不断完善机制、平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为推动智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出努力。

[1]李长庚,刘雄飞,李晓春.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0):12-13.

[2]朱爱胜,许敏,俞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14(6):120-121.

[责任编辑李漪]

戴广东,男,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王黛碧,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讲师,主要研究方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6)26-0041-03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学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校推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