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要注重“三变”
2016-11-21周凌华
□周凌华
精准扶贫要注重“三变”
□周凌华
2016年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为实现共同富裕,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扶贫就是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因而,我们在具体扶贫中必须注重“三变”。
首先,要精准识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精准识别贫困户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如何精准识别,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探索出“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识别法。这“四看识真贫”方法是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值得借鉴。“一看房”就是调查农户住房面积、结构和建房时间等情况,并考察其交通便利情况和衣饰穿着等,判断其贫困程度。“二看粮”就是通过调查农户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商品用经济作物面积等,估算其收入情况。“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通过调查贫困户劳动力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打工状况、生产技能等,估算其年收入和发展能力。“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了解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掌握科技知识情况。通过这“四看”,就能较准确地掌握农户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和发展潜力,找准真正的贫困户,变过去扶贫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达到扶“真贫”之目的。
其次,要精准帮扶,变“单向输血”为“合作共赢”。作为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给予贫困户一定的扶贫资金、物资,加以“输血”是必要的,但关键是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实际的扶贫方案,找到脱贫的“金点子”,因人因地进行施策,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笔者到一个山村了解扶贫情况,那里山上有很多的毛竹。该村的村干部看到离村不远处的另一个乡村开发了竹筏漂流的旅游项目,便主动联系旅游单位提供竹筏,并帮助贫困户将他们承包的山上的竹子砍下来卖给该单位,实现共同致富。这犹如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在陆路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到了河边,乌龟驮着兔子游,最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共同到达目的地。这就是变“单向输血”为“合作共赢”,从而提高扶贫的实效,达到真“扶贫”之效果。扶的目的是使他“走”,走出贫困的境地,走向比较富裕的生活。
至于那些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农户,要整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资源,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则要实行政府“兜底”。
第三,要精准管理,变“物质扶贫”为“物质精神并重”。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内因来看,贫困户的“精神贫困”现象普遍比较突出,表现为:一是缺少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习惯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政府救济,对脱贫致富既无办法又无信心。所以要使贫困户物质脱贫先要使他们“精神脱贫”,注重贫困户自身素质的提高,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扶“智”——努力提高贫困户的基本技能,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加强对他们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增收致富的本领。这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要注重扶“志”——战胜贫困的斗志。教育贫困户摆脱“等、靠、要”的习惯思维,更新观念,克服惰性思想,积极发挥自己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精神脱贫”能为“物质脱贫”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因而在扶贫工作中既要重“物质扶贫”还要重“精神扶贫”,在“十三五”期间,扶贫工作要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地区发展环境为主的物质扶贫,转向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重,这样才能真正拔去“穷根”。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精准扶贫需全社会参与,每年的10月17日已成为我国的“扶贫日”,“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帮扶,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