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思考

2016-11-21丁伟

剧影月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泰兴保障机制服务体系

■丁伟



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思考

■丁伟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出了“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战略规划,这是在我们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词,标志着我国的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目前,就泰兴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构建和谐泰兴,建设幸福美好新泰兴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农村公共文化是农村文化中为满足农民公共文化需求的部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如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演出等娱乐活动;

第二,具有较强公共性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如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有线电视网络等;

第三,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的农村文化活动,如科技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和读书看报等;

第四,需要予以保护和发展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如民俗艺术、民间工艺等。

符合以上四个领域的农村文化,均属于农村公共文化领域。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其他部门和个人自愿参与,面向农村居民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保障和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行为。如向农村提供图书、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文艺演出、休闲娱乐活动等文化活动,信息、教育等文化服务,文化站、网络、图书室等文化基础设施等等。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及其相关制度系统,只要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服务对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财力人力土地等农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农村公共文化绩效考核和农村公共文化政策法规等内容。

(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内容,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直接促成了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设备资源、服务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全面整合与有效利用,从而促进了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对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增强农村的综合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开始有意识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求知、求乐、求美得愿望迫切,他们的迫切需要更好的教育和培训,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得到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民的精神需求,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才能形成文明向上的乡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第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是推进服务性政府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建设服务性政府,就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平、充足的公共服务。“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需要。”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是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根本手段。

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落后,封建迷信思想的根基较实,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普及法律知识、组织农业科技培训等等,就可以丰富农民的农闲时光,抵御落后思想的腐蚀、抵抗不良娱乐习惯的侵害,对农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三)泰兴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现状。

随着泰兴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农民的公共文化需求急剧增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文化公平,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全体公众,确保农民平等的享有参与文化活动与从事文化创造的机会,确保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已成为现实的需要。

近些年来,泰兴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举措,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初步形成,如:公共文化投入实现了重大突破;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快步推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农村特色文化;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等。截止目前为止,泰兴各村基本上都设有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普及并达到预设标准,几乎村村都有业余文艺团队,农民自发组织到广场上跳健身舞,有线电视、网络已实现普及等,全市各村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我市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依然存在不足,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如: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存在较大困难、文化设施陈旧落后、农村文化工作组织机构薄弱、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流失严重、农村文化干部和人才骨干十分缺乏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完善泰兴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的思考。

结合泰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完善泰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保障机制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

充分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有力的保障。泰兴各级政府要积极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如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扩大政府公关文化服务的支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另外政府还要创新思路,开拓多元化的投入渠道,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和公民个人等各方面力量投资文化建设,兴办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金融支持,将文化事业纳入信贷范围,鼓励和倡导设立专项基金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

第二,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

就泰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来说,政府依然是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政府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仍然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文化服务方式,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扮演好服务主体的角色,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负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引导各文化团体、文化单位送文化下乡工作机制的完善等,落实保障、积极组织,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还要注重服务方式的转变,如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服务、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志愿服务、以农民为主体的自主服务等,来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

第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大量优秀人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村级文化干部队伍中。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农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地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各级政府还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业余文化团队,提高业余文化骨干的整体素质。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发展文化义工队伍,大力扶持和培育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总之,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断丰富泰兴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面向农村基层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对努力开创泰兴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泰兴保障机制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非遗中的“泰兴印忆”
百年裕泰和:深藏泰兴黄桥老街的文旅地标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开泰图兴——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绿色崛起之道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