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汉画像石的汉代乐舞中看暗藏其中的舞蹈类型

2016-11-20王璐璐

剧影月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长袖画像石乐舞

■王璐璐

在汉画像石的汉代乐舞中看暗藏其中的舞蹈类型

■王璐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乐舞”文化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承载了中国封建文化中的多重功能,历代的统治者都对“乐舞”文化做过许多的努力,或积极鼓励亦或节制发展,都是为了达到教化安民的社会效果。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乐舞体系是否具有多样性以及成熟的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是否有高度的文明。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内在气质,折射出这个阶段的主流意识。汉代社会的通俗信仰,在汉人日常生活领域方面,这些因素以其潜在的力量,规范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对汉人的造型活动和审美观念有着深刻的导向、规范和调节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汉代造型艺术的面貌。

景琛、野峰的《历代舞姿图》中基本采取了复原图片的手段,使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汉代乐舞的体态特征,其中也包括一些对舞蹈的描述。即通过记录瞬间的画像石来理解当时乐舞艺术所达到的艺术造诣。

汉代经济发达,社会生活稳定,享乐需要更加强烈,推动乐舞之风达到新的高度。楚舞也在这个时候被人所广泛喜爱。从汉画像石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楚舞有两个特点,一是长袖;二是体弯。这两点在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中都有所体现,长袖的舞动更加飘逸,体弯的身体特征到了汉代则演化成了细腰的审美追求。

楚人有顾曲知音的才情。先秦以知音见称的钟子期就是楚人。根据各地楚墓出土考古资料和《九歌》所载,楚国的主要乐器有编钟、鼓动、琴、瑟和排箫。西汉王朝一统天下,刘邦建立了以楚人为主的领导团队,加之当时特定的历史政治背景的因素,汉代的主流文化因素大多继承了楚地之风俗。汉代激进的社会风气一方面来自一个新兴国家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就是继承了楚人风风火火的性格。汉代人这种激进的社会风气在汉画像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汉画中那惊心动魄的斗兽表演、奔驰的赛马、浩浩荡荡的出行队伍,具体到舞蹈中变成了急速、热烈、奔放的艺术表现力。《盘鼓舞》《建鼓舞》等都充分地表现了这种社会风气。

《盘鼓舞》又称《塔鼓舞》《七盘舞》,是技艺性极强的一种舞蹈,表演时的舞具为盘鼓,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舞蹈,在汉代风靡一时,对乐舞百戏的形成,促进汉代舞蹈艺术的进步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汉代乐舞受楚影响最深,所以鼓在舞蹈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舞蹈中的舞者在盘鼓之上和几个盘鼓,只见灵敏准确的跳跃翻腾,尽显盘鼓舞的高超技艺,用脚在盘鼓上合着节拍的快慢,用脚踩踏出的节奏迎合着舞蹈的节奏。这一切的技术、节奏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当时人们对这种社会生活的热爱。

《建鼓舞》则随着鼓的节奏此起彼伏,在舞蹈过程中合着节拍急速张弛地表演。当节奏徐缓减慢时,舞姿表现为飘逸、柔美、洒脱。节奏变快,动作也随之夸张,并富有力度,舞蹈达到高潮,激情被完全释放的时候,急速、热情奔放的特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汉画像石上的《盘鼓舞》,其舞者的舞容、舞姿都在舞蹈中表现出热烈奔放的鲜活形象。

汉代社会生活中轻松活泼的社会气息使人们得到了更多的情感表达自由,从模拟农业劳动场景的《灵星舞》再到妩媚的纯艺术欣赏的“翘袖折腰”舞,以及那些有名或根本没有留下具体名称的即兴舞蹈,都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这一方面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传统文化沉淀结果;另一方面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

《巾舞》的主要表演场合是在汉代宴会活动上。因舞者持巾为道具而得名。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手臂舞动长巾,长巾作为身体的延伸通过身体的舞动回旋反转达到婀娜翩翩的艺术效果。舞者不分性别,男性舞者刚劲有力地舞出洒脱豪放之情;女舞者舞出柔美华丽之意。巾舞作为汉代最常见的娱人性舞蹈,表演者需要高超的技艺,这点从汉画像石上记录的舞者姿态中可以感受得到。

《拂舞》,根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三记载:“汉、魏以后,并以髀、铎、巾、拂四舞,用之宴飨。”可见拂舞也是那个时代比较常见的俗舞。“拂”即“拂子”或“拂尘”,这种道具有柄可执,另一端系有麻绳、牛尾等长须,主要功能是驱赶蚊虫。汉魏时期文人雅士以此为饰品,有象征高尚品德礼乐教化的功能。关于《拂舞》的记载有五篇,均收录在《宋书乐志》中。这五篇的内容长短各不相同,大多流露出一种纷繁离乱的情景,且在汉画像石中记载的拂舞图像也十分有限,所以关于拂舞的历史源流以及内容问题也得不到比较确凿的证实。

《长袖舞》顾名思义是以长袖为特点的舞蹈,这也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基本特点之一。通过舞动长袖来表达百转千回的思绪,千变万化的姿态,给欣赏者无尽的想象。舞者身着长袖舞衣,长袖是人体的延展,在舞动的过程中配合腰身的曲线以及拖地长裙,通过甩、抖、扬等动作,超越有形的肢体动作而奔向无限,所谓“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傅毅《舞赋》),“裙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西京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碟而容与”(张衡《南都赋》)。

汉代的乐舞是中国舞蹈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乐舞艺术作为封建统治的重要上层建筑,能够在两汉时期取得如此巨大的辉煌成就,这与其较为完善的艺术发展机制,严谨而开放的“乐教”理论以及乐府的空前发展是分不开的。俯瞰汉代乐舞发展的全貌对我们研究中国传统舞蹈十分有益。

猜你喜欢

长袖画像石乐舞
中国古代乐舞对当代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艺术作用研究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攀援而上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徐州汉画像石历史文化研究探微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First Look
汉风新韵
赐学生“长袖”,促学生“善舞”
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动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