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阶段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行为对比

2016-11-19李敏李海群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李敏 李海群

【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处于不同阶段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分为首发住院、首发门诊、复发门诊三个不同阶段。通过一般情况调查、健康知识问卷调查、HPLP-II量表调查,比较患者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水平。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首发住院组为64.4%,首发门诊组为60.6%,复发门诊组为62.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住院组患者各项行为得分均低于其他两组,且以健康责任、运动锻炼两项条目得分较低,除复发门诊组的自我实现与首发住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数据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和复发门诊组的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计划、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压力处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阶段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健康行为水平低,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的缺乏比较明显,提示医疗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卒中; 不同阶段; 健康知识; 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3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20

数据调查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具有知晓率低、控制率低、并发症多的特点,成为导致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1]。目前诸多文献资料均表明健康知识缺乏、生活方式不良均会促使脑卒中发生,但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行为比较研究较少[2-3]。为此,本文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首发住院患者73例,男43例,女30例,年龄34~82岁,平均(63.2±2.8)岁;高血压病程1~8年,BI指数为100分。首发门诊患者71例,男42例,女29例,年龄36~84岁,平均(62.0±2.4)岁;高血压病程2~11年,BI指数平均为(95.8±1.1)分。复发门诊患者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35~81岁,平均(64.1±3.0)岁;高血压病程1.5~9年,BI指数平均为(86.7±1.4)分。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且经颅脑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脑出血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1.3.1 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KQ)[5],首先在三组患者中分别选择20例患者进行测验,证实信度良好。主要内容包括作息、饮食、运动、用药、病情监测、危险因素、发作先兆、发作处理8个条目,答案中知道计为1分、不知道计为0分,得分在60分及以上即为知晓。比较不同阶段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1.3.2 HPLP-Ⅱ量表调查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2(HPLP-Ⅱ)[6],首先在三组患者中分别选择20例患者进行测验,证实信度良好。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规划、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压力处理6个条目,答案中从不计为1分、有时计为2分,经常计为3分,常规计为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健康行为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73例首发住院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47例,占总数的64.4%;71例首发门诊组患者知晓43例,占总数的60.6%;66例复发门诊组患者知晓41例,占总数的62.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健康行为得分比较

首发住院组患者各项行为得分均低于其他两组,且以健康责任、运动锻炼两项条目得分较低,除复发门诊组的自我实现与首发住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数据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和复发门诊组在健康责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压力处理等条目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高发群体,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我国患者致残率达8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首发住院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4%,首发门诊组患者为60.6%,复发门诊组患者为62.1%,说明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成为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中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首发住院组患者各项行为得分均低于其他两组,且以健康责任、运动锻炼两项条目得分较低;首发和复发门诊组在多个条目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冯秀香[8]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在高血压知识宣教以外,还要关注患者的健康行为,尤其掌握脑卒中风险,从而在生活中积极防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另一方面,适当延长患者的护理干预,通过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指导,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从而为患者的预后提供有利条件[9-10]。另外,目前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防治主要采用三级预防机制,具体如下:一级预防,指的是防范生活中的各种致病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二级预防,其对象是已经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要求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法,为恢复和预后提供有利条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三级预防,针对的是重症患者,其目的在于维持生命体征,降低死亡风险,延长生存时间[11]。

综上所述,不同阶段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健康行为水平低,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的缺乏比较明显,提示医疗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蔡亦强,吴赛珍,陈力宇.首发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知识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22-824.

[2]冯霞,张懿.脑卒中患者的运动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1(19):26-2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2):200-201.

[4]沈设芬,李瑛,毛云英,等.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4(9):854-855.

[5]彭慧蛟,万丽红,黄月友,等.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0-13.

[6]刘伦.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18-20.

[7]左国新,王美秀,劳汝明,等.针灸配合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200-201.

[8]冯秀香.不同阶段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8):163-164.

[9]万丽红,邓石凤,张小培,等.不同阶段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28-431.

[10]付联群.血压指标与脑卒中发生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20-3121.

[11]陈晗.322例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39-40.

(收稿日期:2015-10-02)

猜你喜欢

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的探讨分析
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究
浅谈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
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及行为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康复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