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学体育课程之质性内涵

2016-11-19沈怀准

体育师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

沈怀准

摘 要:从体育本质出发,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践总结,在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探究了体育课程构建的依据。研究认为,质性哲学、体悟思维和成长体系是丰富体育课程内涵的应然内容。

关键词:体育课程;质性哲学;体悟思维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25

1 体育课程内涵之不足

中学体育在很多学校并未得到重视,常常充作敷衍塞责、装饰点缀之物。这令许多体育教师感到凄惶困苦。体育课程之所以不为人所重视,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不克服这些问题,体育课程建设如同无根之木,不仅难以被人认可,也难以自我认同。

一是体育课程教育效果不明显,阻碍了人们对体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应试教育以成绩定能力,家长以学校升学率看学校办学质量。体育作为小科,又是软性指标,难以为人所重视。而且,伴随着孩子发育,他们身体的健康和活动的能力自然提高,体育没有能说明自身促进学生发展的显见意义。心理技能、情感和思维发展与生活各方面均相关,似乎不是体育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问题。

二是体育学科缺乏独立体系,教学内容松散庞杂。历史上,体育一直为教育家所重视,也留下很多经验,但缺乏深层次的建构。这说明了体育的重要性,也说明体育体系建设的艰难性。受制于现代哲学思想及其方法的束缚,体育体系性建设一直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放眼当今体育教师培养教材,大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都是借鉴他人。若是体育学科具有独立的思想和方法论作为支撑,将会有利于被人们所认可。

三是体育教师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影响,人们普遍对体育教师存在不好的刻板印象。体育教育给大家的印象或者简单粗暴、艰苦乏味,或者随便任性、自由散漫。近年来,虽然体育师资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体育教师收入低,工作条件艰苦,出于现实考虑,很多有能力的教师意志消磨,心存他念。

2 从体育本质丰富课程内涵

打铁还需自身硬,体育课程内涵的不足,阻碍教育改革的推行。丰富体育课程内涵,需要吸收新思想,突破旧有思维模式,深入生活实践。

2.1 从时代思想到课程理论

体育课程的属性是主观的,这是由于体育所依存的载体和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身心而决定的。主观的学科,脱离了人的主观建构,会造成人的工具化。在现代科学统治的20世纪,体育课程建设受到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体育只是一门基于其他学科的应用科学。因为体育教育效果的隐含性、长期性、主观性和变化性,所以难以通过科学主义客观性、明显性、效率性和确定性的考量。

上世纪后期,现代哲学开始受到了质疑和批判,许多新的思潮开始涌现。包括存在主义、现象学、符号理论、建构主义等多种思想。这些思想揭示了现代科学的不足,肯定了主观的意义,从质的角度承认意义是人存在的根本。这种追求质的理解,追求存在的意义世界,追求现实世界统整性的思想为主观学科寻找到合适的理论基础。体育,根本上是统整身与心、物与我、我与他人、我与世界的关系的学科,是追求人的存在意义的学科。对于以主观性理论为指导的体育来说,主观性的统整能够克服客观化的割裂,使人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完整性;动态性的发展能够克服静态化的确认,使人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在主观性理论的指导下,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在生活中成长,成长是通过对身心的内观、身心实践和调整来实现的。体育课程不是为了丰富学科的知识,而是为了获得生活的智慧,实现身与心、物与我、我与他人的和谐和融通。这种和谐与融通通过个体生命力、问题理解力、任务执行力和社会适应性表现出来,可以通过人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等维度来分析。

2.2 从体悟思维到学习方法

体育课程的主观性决定了体育学科思维是以体验和觉悟为主的,本文合称之为体悟思维。体悟思维与科学思维的不同,表现为场思维与线思维、复杂思维与二元思维、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现象思维与问题思维、推测思维与推理思维等差异。体验和觉悟,需要在行动中思考,在选择中觉悟。因此,在体育学习中,重在去做,投入到活动体验中去。

事实上,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各种思维都在起作用,但往往有一种思维起到主要作用。比如逻辑思维之于数学,形象思维之于语文。体育的主导思维是体悟,行动比思考重要。比如,如何跑得快速?不论进行多么精细的分析和逼真的想象,也不能达到实际效果。只有在跑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总结,才知道怎样是最好的做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的,表面上是技艺,实际上包含着一种美,一种乐趣,一种个人风格,一种思想。如果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对每个技艺进行追问,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科学依据?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在分析问题。分析完后,他可能会说:我知道啦,没意思,不好玩!这个学习者就没有将体育纳入自己的生活,缺乏情感体验,没有觉悟,因而不是真正进行体育学习。

2.3 从生活境遇到学科体系

人的能力、品格和情感,决定了人生际遇,生活境遇教会人们生存的本领。衣食住行、作息起居、运动锻炼都是体育的内容。对于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科体系并不重要,而在于所选的内容是学生内心所需要的。这样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品格砥砺和能力发展。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了知识,也向学生展示了知识建构和自我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观念、方式方法和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程建设不能只盯着文件的要求,还要听到学习主体的呼声。以成人为根本目的,以身体活动为载体,构建包含学生身心健康、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的体育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以学生生活构建体育课程体系,不是以知识为单元构建的,而是以成长需要为单元构建的立体结构。它是以某种活动为载体,包含着快乐、健美和行动三种需要,涉及习惯、认识和品格等表达形式,实现学生成长的服务体系。

3 小结

质性哲学、体悟思维和成长体系的确立,从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涵。这样的课程内涵,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师的理论自信,有利于拓宽体育教师的教育视野,有利于指导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利于释放新课程的活力。质性体育,未来或大有发展。

参考文献:

[1] Denzin, N. K. and Lincoln, Y. S. 主编 风笑天等译. 定性 研究:方法论基础[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1:40-69.

[2] 赫伯特·斯宾塞著. 成墨初, 李彦芳译. 斯宾塞的快乐教 育[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11.1

[3] 王鉴忠, 宋君卿. 成长型心智模式与职业生涯成功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8. 6:6.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安全防控研究
德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综述
体育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探研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初中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