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同”的本质,构出“异”的精彩

2016-11-19何健

体育师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反思效果

何健

摘 要:通过对浙江丽水市级体育优质课和教坛新秀评比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策略、途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探索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旨在引导基层一线体育教师如何把握课程标准,建构和设计新颖高效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同课异构;体育课程标准;措施;效果;反思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02

“同课异构”是近几年教研活动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词语,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研讨模式,一般应用于教学研讨、优质课评比或教师招聘等活动环节。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 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 达到相互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目的。既有利于教师切磋交流、共探规律,实现教学目标;又有利于教师各显本领、各展所长;让教学异彩纷呈,方式多样。怎样才能让“同课异构”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研究呢?笔者认为只有抓住“同”的本质,才能构出“异”的精彩。

1 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同”的本质

笔者认为“同课异构”的“同”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相同的。执教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课程标准对同一个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是相同的,是不变的。课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设计,但必须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一味地标新立异,博取眼球。执教者只有吃透“课标”,用“课标”为“异构”定位导航,才能使“异构”不迷路偏向,这是体育教师应把握的原则。其次,教材的内容是相同的。“同课”意味着不同执教者执教的内容是相同的。因此,执教者不能改变教材内在的核心价值,该教材的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哪些素质和能力是不能改变的。例如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教材内容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空间距离和位置的判断能力,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和练习,都不能偏离上述核心价值。同时在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时应该也是相同的。最后,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同一教学内容,不管执教者采用何种教学手段、策略,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相同的——即让学生学会或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实现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目的。不管方式多么不同,都要实现共同目标,“殊途”要“同归”。 体育教师要在深刻把握“同”的基础上来“异构”,使自己的教学既特色鲜明,又不偏离共同目标。

2 丰富教学手段,构出“异”的精彩

不同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材解读、教学经验之间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必然导致体育教师对相同授课内容的不同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异构”。笔者通过对多次优质课和教坛新秀评比中“同课异构”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异构”。

2.1 “课堂导入”的异构

体育教师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在课的导入上往往平淡,让体育课从一开始就显得平淡无奇,缺乏新颖感,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导入的“异构”在评比课中就显得异常重要。例如有一位体育教师在上前滚翻一课时采用问题式的导入方式,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老师首先出示问题:“同学们,请问在斜坡上在人不加外力的情况下是正方体滚得快还是球型滚得快?”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球型。老师马上就切入主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前滚翻,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像球一样滚得快,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这样的导入相比直接进入课题就显得自然,高效,同时也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

2.2 准备活动和辅助练习的异构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或练习达到热身的目的,让身体的关节、韧带、肌肉和身体的各器官处在适合运动的状态,便于学生完成动作练习,同时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受伤。辅助性练习其目的是为学习新技术和新的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某一动作或技能的练习。准备活动和辅助练习的异构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能为后面基本技术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准备活动和辅助练习的时候就可以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游戏和练习,千万不能为了准备活动而准备活动。笔者曾在优质课评比中看到两位体育教师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执教《跪跳起》。A教师直接导入课题,准备活动是围操场跑两圈,随后老师示范跪跳起动作,学生练习。B教师设计的准备活动是抢垫子的游戏,让学生围着垫子逆时针慢跑,听到老师哨声快速抢垫。随后老师安排了跪垫跳高和跳远的辅助性练习。两位教师的设计直接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效果。A教师的课学生学习非常枯燥,跪跳起学习中能完成任务的非常少,学习氛围非常冷淡。B教师的教学取得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首先充分利用器材垫子设计了抢垫游戏,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既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安排的跪垫跳高和跳远辅助练习更是设计合理高效。通过在垫上的向前和向上跳起练习,学生为了腾得高和跳得远自然就会做出脚背压垫的动作和手臂摆臂的动作,为后面主教材跪跳起的学习起到了水到渠成的辅助性效果。这样的“异构”让准备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能更好地为主教材和基本技术的学习服务,真正构出了“异”的精彩。

2.3 基本技术动作教学和学习的异构

体育课基本部分的教学是一堂体育课的核心部分,也是充分反映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和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如何更加准确的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用好教材,是反映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和教学意义,通过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最终让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教学内容规定的体育技能,是一节体育课对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同一教材不同体育教师异构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跪跳起》教学案例中:A教师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学中按部就班设计教学,即老师讲解并动作示范,学生观摩练习。B教师的教学则设计流程为跪垫脚背压垫向上跳起练习→跪垫脚背压垫向前跳起练习→从三层高垫跪垫向一层跪跳起练习→从两层高垫跪垫向一层跪跳起练习→一层垫上有帮助跪跳起→一层垫上独立跪跳起。B教师的教学设计对跪跳起教材内容分解和剖析非常准确,知道跪跳起教学中重点是脚背压垫动作与快速摆臂和快速向前摆腿动作的结合,同时综合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器材的调整和教学的分解让学习内容变得通俗简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3 同课异构实施的策略

教学理念既源于教学实践,又超越教学实践,并对教学实践产生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正是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教学理念交流中,“同课异构”为体育教师的交流研讨和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在贯彻同课异构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不能脱离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单纯地为了“标新立异”而“异”。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使用都必须以体育课程标准为设计的依据和蓝本,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二是体育教学的异构不能离开教材内容而变得天马行空,教材内容并不是任凭体育教师宰割的羔羊,可随意处置,体育教师也不能动辄就对教材进行“外科式”改造,大卸八块,体育教师的“异构”不能毫无约束,脱离教材内容,无视教材要求,盲目求异。异构是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和解读,是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易学。是为了让复杂的教学简单化,通过对练习手段,重难点的分解促进学生的更好地学习。三是同课异构不能脱离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要让“异构”取得好的效果,老师不仅要遵循课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还要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课堂学习是学生从自身认知起点出发,向学习目标不断迈进与逼近的认知发展过程,在学习目标既定的条件下,起点的选择就决定这一过程的距离长短。教师只有以“学”定教,因“学”而异,顺“学”而为,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缩短这一过程的距离,让学生尽快抵达目的地。因此体育教学设计的“异构”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学习能力和体育素质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才能构出“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胜英.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现实误区与应对策 略[J] .江苏教育研究,2013(3).

[2] 贺长春.“同课异构”推进成都市中职体育教学的探 索[J] .当代职业教育,2015(10).

[3] 李国华,张瑞芬.“同课异构”的误区分析[J] .中小学 校长,2010(1).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反思效果
灵动耳环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