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游戏中“度、效、结”策略的运用

2016-11-19赵卫华

体育师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技能体育教材

赵卫华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小学体育教学的“游戏化”,但在实际课堂中效率低下。从追求游戏化教学的“度”、追求调控游戏化教学的“效”、把握游戏化教学的“结””三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度;效;结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05

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快乐体育,怎么才能实现快乐体育,多数教师就将游戏与快乐体育等同来看,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将整个课堂游戏化处理,使得学生虽然在体育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情绪高昂,但实质效果却不明显。因为游戏化的内容使得学生认为该项内容没有挑战性,过多的追求游戏化课堂,反而使学生兴趣淡化,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其实游戏化的教学,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并非以“多”为标准,它也要追求自身的“度”、“效”与“结”。

1 追求游戏化教学的“度”

在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度”要适当,不可过大亦不可过小,过大即游戏多而杂导致学生无法体会教学的真正目的,过小即游戏少会导致学生淡化运动参与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把握游戏的“度”。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在,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标准较低,主要是在小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体育观的建立。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就是轻松快乐的游戏化体育课堂,但需要注意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不是说所有水平的学生,所有类型的课堂都适合游戏化的体育课堂。

比如在一些需要小学生体验“苦尽甘来”的课堂中,就要他们切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苦尽甘来”内涵,才能真正感悟人生,才能逐步实现小学生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因此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设置“闯关”环节,引导学生攻克难关,最终体验“苦”的魅力,完成教学任务。有些体育教师教学主线以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为主,觉得自己为人师表,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多地教授学生新知识、新技能。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使得学生望而却步,如该教师在教授足球的脚内侧运球时,课堂上反复让学生体验同一技术动作内容,孩子们的脸上挂满了“不愿意”的表情,一个个嘟囔着小嘴巴。如果该教师将主教材融入游戏中,课堂效率会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小学生最终吸引他们的是自愿走到操场上运动,而非自愿走到操场上巩固动作技能,切忌本末倒置。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于游戏化教材的选用应根据不同水平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教学目标为方向,游戏化教学法为舵手,合理把握游戏化课堂的“度”,一定能促进学生在玩中真正学到知识。

2 调控游戏化教学的“效”

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放任自流,任其游玩,适当的指导与调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游戏的选用也要与主教材的内容有很大的相关性,游戏的选用并非只是单纯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是让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显然这对教学的要求非常高。而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表现欲强,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只要教师设计科学,安排合理,小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不难激发,关键是在小学生玩的过程中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学到有用的知识。

如在一节以“我要做个不倒翁”为主线的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两组扶“翁”,两组观察,安排扶“翁”的学生两两相对站在同心圆的规定点上,外圈学生手持体操棒,内圈学生听到口令后在体操棒倒地之前,到达外圈点上并将体操棒扶起,随后由内外圈同学互换,每组学生扶“翁”三次成功者闯关成功。在整堂课中,学生表现积极,情绪高昂,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在学生做游戏期间,不断用“看谁动作标准,看谁反应快”的语言提醒学生。该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既使学生掌握了站立式起跑的方法与要领,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还让学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安排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该课时的主教材科学设计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游戏化教学的“效”,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化课堂中学习新知识,体验新技能,使游戏的内容真正为主教材打基础,真正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服务。

3 把握游戏化教学的“结”

把握游戏化教学的“结”是说在游戏化教学中,有效处理游戏的“度”与“效”,既能在追求游戏化教学内容“度”的同时,又能把握游戏化教学的“效”。有些教师担心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游戏的选用只是课堂的“调味料”,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游戏化教学是不合理的,它破坏了教学的本质任务,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重难点的掌握。其实这是游戏效率化二因素“度”与“效”没有处理好的原因。游戏化课堂并不是整堂课用来做游戏,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手段,进行教学,它要求教师将主教材用游戏的形式将内容呈现,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因此,在游戏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就成了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运用多样化的手段组织教学,如在一节投掷课中,掷飞机游戏完全可以运用到教学中,但掷飞机游戏难免缺乏新颖性,不易造成学生积极性的激发,而将其设置成“闯关”游戏,设计不同远度的投掷区,距离越远,“炸”掉的敌人越多,而如何“炸”掉更多的敌人,取得胜利呢,孩子们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课堂效果也会比掷飞机游戏要明显。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要在主教材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使课堂在追求“度”与“效”之际,实现游戏化教学的“结”,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动作技能的练习,变成游戏的练习,但结果却是让学生在游戏化的课堂中轻松学习到知识与技能。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内容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差异性,教学难度具有循序渐进性,使学生能够不断挑战新的知识与技能,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吃饱、喝好。

猜你喜欢

技能体育教材
教材精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